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铁路旅客列车上水水质管理建议

时间:2024-09-03

童乃武

(上海铁路局合肥给水公司,安徽合肥 230011)

铁路客车上水是客车整备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对满足旅客和工作人员旅途和工作所需有重要作用,客车上水的水质更是关系到旅客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目前,由于多种原因,上水过程中水质容易受到污染,造成水质不达标[1]。

中国铁路总公司范围内现在一天的供水总量估计和一个中等城市供水规模差不多,但供水水质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可能远远大于一个城市供水管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作赘述。据有关资料显示[2],我国约有40%的城市水质存在一项或多项指标不合格的情况,所以对铁总这样一个以运输安全为第一的非专业供水企业,在水质处理和水质监测方面需要不断去改进和完善,也属正常。相关旅客列车上水水质管理方面的论文颇丰,几乎穷尽诸方面,故笔者搜求剩义,根据多年现场给水专业工作经验,就规范客车上水水质管理,认为应从水源、客车上水系统工艺布置、管道材质、运行管理(含自动控制、在线监测、卫生管理等)、应急管理等几方面入手,进一步明确规范,形成客车上水系统管理标准体系。

1 客车上水水源选择

明确规定客车上水水源应采用城市自来水(TB10010—2008《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6.0.1为“宜采用”)。这一点现在可以实现,凡是客车上水站,基本都处于大中型城市,市政供水管网覆盖面已经很广,即便瞬时压力不足,还可设加压供水系统。囿于“资金、政策、政府支持”等诸多因素,铁路对目前已有的自产水水源保护能力严重不足,铁路自产水水源管理的形势只会越来越严峻,水质污染、水量不足等问题将愈发凸显,水源移交或转接市政自来水将是大势所趋。目前上海局正在开展三年水源移交的推进工作,待此项工作完成后铁路给水部门可集中有限技术、资金力量做好供水设备维护、运行管理及二次供水水质保障,降低铁路供水安全风险。

2 客车上水系统工艺布置

(1)客车上水系统应单独设计或与站房生活用水合并设计(《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8.1.10中规定旅客车站的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可与客车给水系统共用管网)。目前,铁路客车上水系统基本是与室外消防系统并网设计,设计过程中多根据消防规范来设计工艺能力,存在如储水池容积过大、消防管网末端存在“死水”等问题,增大了水质二次污染风险。水池、水箱设计不合理会致使水质污染,容积过大,增加了自来水在其中的停留时间,自来水在水箱中贮存24小时,余氯为零。而水池容积比水箱要大得多,水池设计过大会增加水在水池中的停留时间,水质变差的问题更突出[3]。

(2)采用城市自来水为水源时,客车上水系统应明确为加压供水方式。原因有二:一是客车上水瞬时需求量较大,城市管网的供水水压、水量往往满足不了;二是城市管网二次加压设备,如水池、水泵、加压专用管道等经常处于非正常使用状态,日常卫生管理等跟不上,在紧急情况下,受到二次污染的水很容易进入客车供水系统。所以,无需为节省一点运用成本而去承担水质二次污染的风险。

(3)客车上水系统的管道应建设专用管廊铺设。特别是穿越轨道的管道,一定要建设能进维修人员的专用涵管(箱涵),现在很多轨道下的管道无法维护,一旦破损,很难维修,很容易造成水质二次污染(目前,铁路运营涉及的其他专业设备已基本实现专用沟槽、涵管铺设)。这一点在2014年颁布施行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第190条、普速铁路部分210条也都明确规定:给水管道必须穿越铁路线路时,应设防护涵洞。

3 客车上水系统的管道材质选择

进一步明确规定DN100以上口径的管道材质应选用球墨铸铁管,小口径管道可选用食品级新型环保塑料材质(《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8.1.11中有规定,管道材质的选择应根据管径、外部荷载、土壤性质、施工维护和供水安全等因素综合确定。但在实际应用中,因有推广使用新型节能环保型材料的要求,基本都采用PE材质或其加强型管材)。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大口径塑料或钢塑材质的管道,如PE管、钢丝网骨架复合管等,安装环境、工艺标准的要求较高,无论是在建设期还是后期的运行管理,都很难达到要求,原因也不用赘述(建设期因抢工期而忽视施工标准等、运行期管道长期处于振动磨损、腐蚀性环境等),还有就是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水平等因素(给水专业在铁路建设投资中所占比例非常小,导致施工单位在实施中不重视管理,大多没有专业施工管理人员和专业施工队伍),最终的结果就是故障频发,存在很大的水质二次污染隐患。根据我们多年的现场实际经验,PE管等塑料材质的管道在铁路系统的故障率远远高于球墨铸铁管。

二是小口径管道若采用金属材质,内壁的腐蚀、结垢、沉积物严重影响水质。另外,有的金属管道内壁防腐涂料不符合要求,防腐衬里渗出物、涂料的脱落等,致使某些元素含量升高,水质恶化,有的管道内壁涂料中甚至含有水溶性的有毒成分和致癌性成分[4]。

4 客车上水系统的运行管理

一是客车上水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和水质在线检测(主要是“常规五参数”、氨氮、余氯等指标),提高客车上水水质管理手段中的科技含量,实现水质监测即时数据传输。并且在线检测系统应与供水自动化控制同规划、同设计、同施工、同运行、同管理,形成一个客车上水系统供水技术标准体系,提高铁路供水服务质量。

二是统一制定铁路行业客车上水系统管理、维修、监测人员技术标准和人员配置标准,避免出现什么人都可以来干、却什么也干不好的情况。

专业技术管理、设备维修、水质监测方面人才的缺失可能是全路给水专业面临的共性问题。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必须具备的4个要素中,“负责的运行管理”至关重要,关键是日常维护管理和后续数据分析处置。铁路体制改革后,铁路系统就没再组织过水质检测人员的培训。质量再好的设备、再科学的运营方式都需要专业人员去管理、去维护。所以,应从顶层规划高学历给水专业人才的引入和培养培训机制,根本上解决给水专业技术管理、设备维修、水质监测人才不足的问题。

三是制定客车上水系统卫生管理规范,应从水池清洗与消毒、水泵维修、管道定期冲洗与消毒、管道与上水设备维修等方面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并加强作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避免在上述几个环节造成水质二次污染[5]。

5 客车上水水质应急管理

各供水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管辖客车上水站情况,制定水质不符合标准时的应急处置预案,预案应突出“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放射性指标”分别超出标准时的处置程序和响应措施。

6 建议

一是制定客车上水卫生管理规范,指导全路客车上水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从顶层设计抓起,逐层规范客车上水水质管理工作。

二是对2008年发布并实行的《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10010—2008)部分条款进行修订,对涉及客车上水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明确相关技术规定,完善客车上水管理体系。

[1] 侯世全,施红生,洪蔚.客车上水系统水质污染原因及预防措施[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3,3(5):217-221.

[2] 王元元.全国29城市饮用水水质报告[N].瞭望东方周刊,2015-02-05.

[3] 毕增铖.二次供水造成水质污染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C].第二届二次供水设备选型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中国水协设备材料工作委员会.2009:182.

[4] 杨克敌.环境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7.

[5] 邵阳,沈卫星.某铁路特等车站客车供水卫生状况调查[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5,32(3):147-14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