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杨 振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 广州 510010)
近年来,根据国家“健康中国”部署和《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1]要求,铁路开展了铁路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专项验收和职业卫生达标等活动,铁路职业卫生工作出现了新局面。为全面了解运营站段职业卫生工作现状、职业病危害状况,2017—2018年对某铁路职业病防治重点单位的职业卫生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以该铁路机务、车辆和工务系统若干单位为调查对象。
(1)调查职业病防治责任体系、规章制度、作业场所管理、前期预防、个体防护、教育培训、健康监护、应急与事故管理8个方面。
(2)检测各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
(1)布点和采样方法。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2]执行。
(2)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依据如表1所示。
(3)现场监测及采样仪器。粉尘(粉尘采样仪、个体大气采样器)、噪声(HS6288B多功能噪声分析仪)、高温(WBGT监测仪)、化学有害物质(个体大气采样器、双气路大气采样器),监测、采样前,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
(4)评价标准。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 部分:化学因素》(GBZ 2.1—2007)[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1—2007)[4]进行评价。
表1 检测方法一览表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数据如表2所示。从表2可知,接触粉尘人次占19.2%,粉尘主要有电焊尘、矽尘、其他粉尘,存在于各单位电焊作业、吹(除)尘、打磨、除锈、机务烤砂、上砂和隧道内作业。接触物理因素人次最多,占71.8%,该地区夏季时间长,高温天气作业常见,接触物理因素人员中大部分是露天高温作业人群;其次是噪声,噪声作业广泛存在于机务系统的机车驾驶、机车检修、机车交验,车辆系统的除(吹)尘、配件打磨、除锈、制动阀试验,工务系统的隧道内作业、钢轨加工、打磨等。接触化学毒物人次占9.0%,化学毒物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氮氧化物、硫酸雾、甲醇等,存在于喷漆、配件清洗、机车试验、隧道作业、蓄电池保养等。
注:3个系统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共计16 777人次。各系统均存在1人接触多种危害因素的情况,此次调查仅按危害因素统计,未统计接触多危害因素人员。
职业病危害作业点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噪声、粉尘和有机溶剂是3个系统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检测符合率为58.4%,超标作业主要为机务系统的水阻试验、油泵试验和机车交验,车辆系统的吹尘、除锈,工务系统的钢轨打磨、隧道内作业。粉尘作业点检测结果符合率为86.2%,超标作业点为部分电焊岗位和机务上砂作业。有机溶剂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87.5%,1个除漆岗位的二甲苯超标。各作业点超标主要原因是在厂房建设阶段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不到位,作业岗位未设置相应的工程防护设施或设备,同时噪声作业还存在人员噪声暴露时间较长,部分岗位工艺布局不合理等情况。
表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统计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统计数据看,机务系统的职业禁忌证检出率高于其他2个系统,主要原因是机车司机工作环境噪声强度较大,作业时间长,易出现听力损害。机务系统558名职业禁忌证中有261名是机车司机噪声职业禁忌证,占46.8%。机车司机主要集中在机务系统,其他2个系统只有少量机车司机。
表4 2018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统计
从现场检查情况看,职业卫生基础总体较薄弱,仍存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教育培训课时不足和培训内容简单、职业卫生档案不全、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较差、生产布局不合理、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职业病防治重在预防、关键是管理。铁路应积极响应国家“推动健康企业建设”理念,以站段创建“健康单位”为契机,夯实职业卫生基础工作,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各站段应分层次开展职业卫生培训工作,对主管领导的培训应结合行业特点,突出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对管理人员突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控措施、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维护管理、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等。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人员重在普及所从事岗位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和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与义务等[5]。应将职业卫生培训纳入年度培训计划,对站段领导、管理人员进行轮训,通过培训提高站段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和职工自我防护意识及能力。
劳卫、安全监察和工会等部门应落实各自工作职责,加强对站段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将站段职业卫生工作纳入单位综合管理考核范畴,进行常态化检查考核;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和疾控中心应发挥管理、技术服务职责,指导站段建立职业卫生工作模式,规范职业卫生各项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定期组织站段职业卫生工作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各站段应完善管理制度,以建立职业卫生档案为切入点,围绕档案各部分内容开展职业卫生工作,如建立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组织好职工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前职业健康体检;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检测评价档案,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评价工作;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做好制度建设、防护设施设备维护保养、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和危害警示告知等。将工作任务分劈到各科室、车间,制订内部管理考核方法,层层落实,以确保职业卫生工作落实到位。
铁路设备生产厂家应积极改进设备,各站段主动改进生产工艺,从源头抓起,降低职业病危害程度。例如,大型养路机械设备增加集尘、降噪功能[6],提高日常生产、维修工艺的自动化等。铁路单位在新改扩项目中应严格执行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制度;对于检测结果超标的作业岗位,应采取合适的工程防护手段,降低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为职工创建安全健康的生产环境。
对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超标的作业岗位,尤其是噪声超标岗位,如果无法通过工艺改进或增加工程防护设施设备加以控制,应优先考虑调整劳动组织,减少工人接触危害因素时间。长期倒班、工作单调、作业环境差、工作压力大、夫妻两地分居等诸多因素并存,易引起职工职业紧张呈现持续状态,损害职工身心健康,诱发作业安全问题。各站段应重视职业紧张问题,营造健康、安全、舒适的工作场所[7],开展有益身心的主题活动,关注职工心理状态,积极组织心理辅导等,舒缓或消除职工职业紧张。
铁路机务、车辆、工务系统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较多,噪声、粉尘和有机溶剂是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健康”,各站段应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通过加强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改进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等,多措并举,保障职工职业健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