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推动南宁机场-峒中口岸(跨境)经济走廊建设,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对接

时间:2024-09-03

农兰凤

一、走廊建设背景

(一)南宁机场-峒中口岸高速公路建设,开辟了“一带一路”对接“两廊一圈”最便捷的通道

南宁机场-峒中口岸高速公路是南宁至越南广宁-海防-河内一带最近的出边通道。在南宁至越南广宁-海防-河内之间的陆上联通格局中,防城港(东兴)与崇左(凭祥)两大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筑起基础架构,南宁机场-东兴口岸(180公里)、南宁机场-凭祥口岸(190公里)两条高速公路也是南宁距离较近的出边通道。南宁机场-峒中口岸(140公里)高速在凭祥和东兴两大口岸中间开辟了新通道,建成后将是南宁最近的出边通道,在空间上能够最快捷的联通南宁至越南广宁-海防-河内一带。

峒中国家一类口岸是连接越南海防最近的边境口岸。海防是河内-海防-广宁经济带的中心节点和出海港口,有“越南的天津”之称。海防-广宁高速公路已部分通车,目前,横模口岸(与峒中口岸相对)至海河(建设中的越南第二大港口)、海防公路均可通行集装箱运载车辆。峒中口岸(含里火通道,下同)是连接越南海防最近,也是联通广宁-海防-河内经济带最便利的中越边境口岸之一。

南宁机场-峒中口岸高速公路是“一带一路”陆上精准对接“两廊一圈”的跨境通道。河内-海防-广宁一带是“两廊一圈”的海陆叠加区域,也是“两廊一圈”的重心所在。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一带一路”,南宁机场-峒中口岸高速公路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有机组成部分,以最近距离连接越南广宁-海防-河内区域,客观上成为“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较为精准对接的陆上通道,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二)中越产业融合不断加深,为走廊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中越双边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机电产品贸易跃居首位。一是双边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和越南贸易额达1922.8亿美元,同比增长18.7%。其中,中国对越出口1138.1亿美元,自越进口784.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3%和22.4%。中越经贸突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实现了逆市上扬,在东盟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越南继续保持中国“一带一路”沿线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二是进出口商品结构明显变化,机电产品比重快速跃升。从两国进出口商品的种类来看,2020年中国对越南进口主要是“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占比65.1%)、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矿产及农产品(含大米、果蔬、木材、水产品等),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和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是中国自越南进口额增长的主要商品,二者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8%和23%。2020年中国对越南出口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是最主要的商品,出口额达525亿美元,在中国对越商品出口额中占比为46.1%,同比增长82%;其次是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和贱金属及其制品两类商品,占比分别为13.2%和8%。这三类商品也是2020年中国对越出口的增长点所在。从走廊建设角度特别关注的是,机电产品尤其是电子产品进出口比例双双跃升,不仅显示中越贸易结构、产业结构变化,同时反映双边电子产业产业链供应链走向深度融合。大米、果蔬、海产品等农产品贸易平稳发展,商品结构仍以原料为主;越南仍然是东盟海产品、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通道。

越南河内-海防一带已经成为全球电子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近年来,越南逐步成为全球机电、纺织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自2007年越南加入WTO以来,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将工厂迁移至此,例如韩国三星电子、LG、日本东芝、台湾富士康等品牌机电企业,以及天虹、宝成、鲁泰等纺织企业相继涌入。在越南投资建厂的机电企业中,主要以苹果产业链、台企消费电子代工/组装厂、韩国电子工业巨头为主,73%的机电企业集中在更靠近中国的越南北部地区,尤其是河内-海防一带,以方便从中国及时获得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纺织企业主要集中在越南的南部地区,据越南《工贸报》报道,截至2021年8月越南南部地区纺织服装业出口额占全国的62%。

2020年中国对越进出口商品结构表

(三)中越双边产能合作持续深化,加强经济走廊建设势在必行

中越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跨境电子产业链供应链。目前,国外端的河内、海防更多的承接劳动密集型的组装环节;国内端的凭祥口岸主要承接快速响应的配件供应服务,南宁承接部分加工和成品、配件中转,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等是主要的配件生产供应来源,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规模化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2020年仅凭祥口岸实现机电产品进出口额819.2亿元,占凭祥贸易总额的63.5%。其中,进口373.6亿元,增长4%,主要为电子成品回流或通过中欧班列过境;出口445.6亿元,增长16.8%,主要为配件供应,属于供应链贸易。

中越农产品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一是中越冷链产品合作高速发展,越南及东盟经由越南的海产品、水果等冷链已展布国内多地,现已开通防城港至北京、沈阳、重庆等8条铁路冷链班列,2020年铁路冷链集装箱共发运约633个标箱,计2万余吨。目前主要的问题是货源组织严重乏力,市场供不应求,但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二是我国沿边一带农产品、海产品等落地加工产业不断发展,除东兴口岸带动的江平工业园等进口农产品、海产品落地加工产业集聚区外,未来峒中口岸海产品、农产品进出口流量大增,落地加工产业将在以峒中-里火口岸为核心的防城边境经济合作区兴起,并向上思集聚发展。

双边产能合作持续深化,对跨境经济走廊既提供了条件又提出了要求。随着中越双边贸易往来与产业融合的不断发展,融贯产地-口岸-枢纽-市场的跨境经济走廊建设势在必行,以便更集约高效的利用物流通道,充分发挥口岸功能和枢纽作用,更好的促进市场连接与产业链接。

二、走廊建设现状

(一)峒中口岸升级为国家一类口岸,验收开放工作稳步推进

2017年底,峒中口岸获国家批准,升级为国家一类口岸,口岸性质为双边性常年开放公路客货运输口岸,峒中口岸距离越南正在规划兴建的第二大港口海河港30公里,距离越南第三大沿海城市海防市200公里,是连接越南海防最近的边境口岸。近年来,峒中口岸按照国际性口岸规格进行改造升级,规划建设旅客通道区、一般贸易区和互市贸易区等,目前验收开放工作正稳步推进。

峒中口岸按国家一类口岸的标准进行建设,为兼容正贸货检、旅检、边境小额贸易、边境互市贸易的综合性国际口岸服务区。按照“一口岸、多通道”的理念建设,口岸由峒中口岸和里火通道两个口岸功能区组成。其中,峒中口岸功能区为核心区,为全功能通道,设置货检、旅检和边民互市贸易三大功能;里火通道口岸为辅助区,以边民互市贸易为主,辅设正贸货检和简易旅检功能。

按最初设计,峒中口岸年出入境人员预测达60万人次/年,客车(大客车)吞吐量预测为3.0万辆次/年;年进出口货物预测达310万吨/年,货车(大型集装箱运输车)吞吐量预测为13.5万辆次/年;里火通道年出入境人员预测达20万人次/年,客车(大客车)吞吐量预测为0.5万辆次/年;年进出口货物预测达330万吨/年,货车(大型集装箱运输车)吞吐量预测为14.5万辆次/年。

(二)南宁机场至峒中口岸高速公路已开工,预计2024年全线贯通

南宁机场至峒中口岸高速公路已经开工,预计2024年全线贯通,即将形成南宁机场-东兴口岸(180公里)、南宁机场-峒中口岸(140公里)、南宁机场-友谊关口岸(190公里)、南宁机场-龙邦口岸(270公里)四条首府连接的重点跨境出边通道。新通道格局形成,对于推动与RCEP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组、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及我区强首府战略实施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南宁机场-峒中口岸高速公路作为首府最近的出边通道,意义重大。届时,南宁-峒中沿线生产加工、商贸物流、文旅康养和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将呈现全新格局。

(三)沿线区县产城发展互补性较好,具有一体化发展的条件和需求

产业优势互补。南宁江南区的电子信息、新材料、医疗器械、商贸业、公铁空一体化现代物流业、现代特色农业等产业基础较好,是广西产城融合发展较好区域,可快速承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链供应链规模招商和落地生产,将带动经济走廊和上思县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思县十万大山和布透温泉等生态文旅、现代农业为南宁提供文旅康养服务“后花园”;峒中口岸连接越南海防、海河腹地,为走廊与RCEP区域的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水产品、水果、医药、文旅等跨境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提供坚实口岸功能支撑。

文旅错位融合。南宁江南区扬美古镇、百益上河城、亭子码头等文旅景区,上思十万大山、布透温泉等生态景区,峒中中越边境风光、高温温泉、高山漂流群等边关风情景区,以及越南下龙湾“海上桂林”异域风情景区,走廊将形成“上山泡泉出国下海”独特旅游线路,走廊作为首府最近出边通道,依托800多万稳定的南宁客源,以及南宁机场便捷导入全国游客,具有联动发展的基础和潜力。

生态环境优越。上思县是一个林业资源大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81万亩,占国土面积66.6%,森林面积230万亩,森林覆盖率62.57%,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96.4万亩,其中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7.2万亩。上思县生态环境优良,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8.9万个/mm,被誉为“华夏第一天然氧吧”;地处中越边境的峒中镇,是中国的金花茶之乡、肉桂之乡和八角之乡,拥有农产品、中草药等丰富的物产资源,镇区内有拥有悠久历史的天然自流温泉泉水,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上思县和峒中镇优越生态环境为提升首府生态功能奠定坚实基础。

三、走廊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走廊建设用地不足

一是走廊沿线建设用地预留不足,经调研了解,走廊沿线土地绝大部分为生态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没有预留走廊建设用地,没有调出永久基本农田;二是峒中口岸后方腹地建设用地不足,峒中口岸除监管区建设用地以外,后方自治区级的防城港边境经济合作区(建成边合区)用地规划调整尚未完成,包括边合区的接驳区、仓储物流区、落地加工区、保税区等用地尚未得到保障,随着峒中口岸扩大开放进入常态化运营,后方土地指标的问题迫在眉睫。

(二)走廊统一规划缺乏

一是产业规划缺乏,走廊尚未做产业规划,沿线商贸物流、加工制造、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价值链应如何占位、产业链应如何选择、供应链应如何运营等问题亟需解决;二是用地规划缺乏,根据走廊产业发展进度需要,沿线土地指标如何在南宁、上思和防城区统筹安排亟需解决;三是交通规划衔接缺乏,由于产业规划和用地规划缺乏,沿线高速公路出口设置难以合理设置,如高速公路出口与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专业市场、旅游景区等配套衔接不畅,将影响走廊未来高效运营。

(三)走廊基础设施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待完善,需加快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物、水果、粮食等海关监管场地申报和建设,以及加快申报建设药材进口口岸,进一步完善口岸功能;二是口岸保税功能待完善,经调研,凭祥机电产品发展迅速,很大程度得益于凭祥综保区,既可以在综保区向越南客商展示配件,又可以快速响应将配件配送至越南河内组装厂,还可以完成返修等售后服务。因此,峒中口岸需完善保税功能;三是排污、水电等产业配套设施待完善,如目前峒中镇仅有1个日处理能力为9吨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和1个日处理污水能力2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远不能满足当下人口数量所产生的垃圾及污水处理需求,更不能满足口岸日后常态化运营的需求;四是厂房、冷库等产业载体待完善,随着峒中口岸常态化运营,沿线的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等加工制造厂房和水产品、水果、腰果等落地加工厂房,以及水产品、水果等冷库设施仍待进一步完善。

(四)走廊沿线区县协同机制有待建立

一是沿线区县涉及的管理、协调、服务行业的部门有发改、自然资源、工信、商务(口岸)、交通、农业农村、文旅、招商、海关等,目前区县联动制度尚未建立,协调工作对接难度大,协调工作环节多、效率低;二是涉及行业的扶持政策较多,例如服务业专项资金、物流补助、冷链经济补助、专业市场建设、陆运业发展扶持等,没有形成统一的政策导向和发展规划,较容易出现未来招商政策优惠同质化竞争问题。

(五)与越南双向开放合作机制建立尚未健全

尚未建立南宁-上思-峒中-海河-海防政府间的合作机制,未形成双边磋商和及时有效对话与合作的会谈会晤机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合作方面缺乏深度沟通交流,特别是研究确定走廊建设的重大问题,编制相关规划,加快项目实施,推进议定事项落实。

四、走廊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规划建议

1.发展定位

发挥南宁-峒中-广宁(横模)-海防-河内一线距离最近的优势,以及既有空港、高速公路又有在建高速公路的运输潜力,全方位打造融交通、物流、商贸、产业、城镇及生态于一体的南宁机场-峒中口岸跨境经济走廊,促进中越双边经贸往来与产业融合,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对接。

2.基本构建

结合南宁机场-峒中口岸跨境经济走廊的发展实际,走廊建议按“1+2+3+3+4+5”进行基本构建。即建设一条通道,连接北部湾经济圈和海防-河内经济圈两大经济圈,依托三组枢纽和三大片区,发展四大产业,建立五个机制。

(1)建设一条通道

境内—南宁机场-峒中口岸高速公路,境外—横模口岸-海河-海防-河内公路。

(2)连接两大经济圈

以南宁为核心的北部湾经济圈,海防-河内经济圈。

(3)依托三组枢纽

边境口岸枢纽(峒中、里火,横模)+公铁空枢纽(南宁机场等空港、南宁公路港等公路港、南宁国际铁路港等铁路港)+海港枢纽(海河、海防)。

(4)依托三大片区

①首府片区

一是以南宁市江南区为重心,发挥江南区处于电子产业链“南下”和“西移”交汇的区位优势,利用南宁首批国家贸易加工园获批的利好,依托产业要素配齐及产城融合度高的优势,以及江南区原有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对于主要为规避高关税向东南亚转移的产业链终端,南宁可发挥供应链中心和零部件生产基地作用;对于主要为利用廉价产业要素而西移的电子企业,可聚集南宁促成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产城高度融合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二是利用“南宁国际铁路港+公路港+空港”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公铁空交通枢纽,打造跨境商贸物流枢纽。

三是通过南宁机场导入全国客流,打造南宁-上思-峒中-横模-下龙湾跨境黄金旅游带的枢纽与龙头,以及南宁-上思-峒中全域旅游带发展的枢纽与龙头。

四是通过走廊电子产品、水产品、水果、医疗器械等跨境商贸和加工制造产业集群,打造强首府与首府带动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五是从跨境经济走廊建设的合理需要出发,南宁片区应用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障走廊即时通关及保税功能需要。

②上思片区

一是利用“通邕、达港、连边”的高速公路带来的便利,一方面充分利用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加快建设的机遇,依托上思蔗糖、坚果等特色农产品及肉桂、八角等中药材发展产地基础,与东南亚进口特色海产品、农产品与中药材结合,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打造农副产品落地加工及深度加工基地;另一方面通过北向吸纳首府产业转移,南向承接峒中(里火通道)口岸带动的进出口加工产业,将防城港沿边沿海优势和南宁首府的市场优势、供应链优势转化为上思优势,带动上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北向加强首府南宁的生态功能,南向补充峒中口岸的腹地不足。发挥黄金跨境旅游带的生态高地功能和中间节点作用,推动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布透温泉等景区提档升级,一方面积极融入环首府生态旅游圈、边境旅游试验区,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加快建设的机遇,发展康养服务产业,与防城港其他区县共同打造面向上合组织成员国和东盟国家的国际体检、疗养、保健中心。

③峒中片区

一是参考东兴口岸带动的江平工业园等进口农产品、海产品落地加工产业集聚区发展经验,随着未来峒中口岸海产品、农产品进出口流量大增,落地加工产业将在以峒中-里火口岸为核心的防城边境经济合作区兴起,并向上思集聚发展。

二是按照口岸、产业、城市一体化发展理念,按照“岸产城”一体化进行空间规划,提高产业承载力。建议峒中口岸(含里火通道)及周边腹地主要承载通关、接驳、仓储物流、二级市场、游客通行、综合管理服务等口岸功能及城镇发展需要。以峒中-里火为核心的防城边境经济合作区将承载落地加工和部分城镇功能。由于地形受限,可开发用地不足,随未来通道流量剧增,落地加工产业将进一步向上思发展,形成跨行政区的海产品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基地。

三是从跨境经济走廊建设的合理需要出发,口岸片区尽快升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配套保税物流中心B型,预留综保区规划用地。

四是依托走廊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加工制造和水产品、水果、坚果等落地加工,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留住本地外出务工人员,吸进外地务工人员,促进乡村振兴探索新模式。

(5)发展四大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以南宁江南区为供应链中心,通过“三陆一空”,即南宁-凭祥、南宁-东兴、南宁-峒中高速公路及南宁国际空港完成通关及物流配送。打造集研发、加工制造、供应链等于一体的南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基地,壮大北部湾经济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呼应越南河内-海防-广宁经济带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海产品、水果冷链产业:口岸节点通关、集货;上思片区延展落地加工;南宁片区发挥冷链枢纽作用,衔接公铁联运,发送全国市场。

农产品加工产业:口岸节点通关、集货;上思片区延展落地加工;南宁片区发挥物流枢纽作用,衔接公铁联运,发送全国市场。

南宁-上思-横模-下龙湾-海防-河内湾跨境旅游黄金线:发挥最近通道优势,发展自驾游(出国)、出国游,发展边关游、生态文旅康养等沿线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发展全域旅游。发挥首府南宁客群规模优势和南宁国际空港强大的引流能力。

(6)建立五个机制

交通一体化:南宁机场-峒中口岸高速公路,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运营。

产业一体化:打破行政边界,一体规划沿线物流、商贸、加工制造业重要节点和产业组团,实施统一的招商政策。

产城一体化:产业、城市融合发展,城市、乡村一体发展。

通关/保税一体化:跨境经济,通关便利、保税方便才能保障走廊一体化,产出集约效果。

管理/服务一体化:按经济区模式统一规划管理经济走廊,成立由自治区有关部门牵头的管理机构,协同沿线市、区县,实施规划管理;整合提供公共服务,统一主体,统一标准,统一形象,为过往游客、入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二)实施建议

1.全面提升走廊战略高度,加强走廊顶层规划设计

一是深入研究走廊实施战略,提升走廊战略高度。走廊是广西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与“两廊一圈”对接,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有力抓手。建议委托专业智库对走廊所涉及的交通、物流、商贸、产业、城镇、生态、用地、政策等方面进行扎实系统的研究,以支持科学决策。同时提出相关实施战略,提升走廊战略高度,将走廊作为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与“两廊一圈”对接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示范项目进行扶持与管理。

二是加强走廊顶层规划设计,引领走廊建设运营。一方面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南宁机场-峒中口岸跨境经济走廊总体规划》,明晰走廊的总体定位、各县区在走廊中的占位和分工以及建设目标、实施战略和步骤等。另一方面重点针对走廊交通、物流、商贸、产业、城镇、生态、口岸、用地等开展系列专项规划,并做好走廊沿线区县相关规划的对接和协同。尤其是要抓住高速公路开工不久,交通规划与产城等专项规划尚有极大的协调余地之际,抓紧制定统一的跨境经济走廊建设规划,避免未来各项规划搭接出现问题。

2.加快走廊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走廊产业发展载体

一是加快南宁-峒中-横模-海防通道建设。加快建设南宁机场至峒中口岸高速公路,提议推动越南提升横模口岸至海防公路通道能力,加速畅通走廊交通通道。

二是完善峒中口岸基础设施,提升口岸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峒中口岸海关监管设施和查验设施等,提升口岸通关过货能力,重点推进口岸正式验收。积极推进水产品、水果、药材和活体水生动物等指定监管场地申报建设,提升口岸服务水平。参考凭祥发展经验,加快谋划建设峒中综合保税区规划,完善保税仓储、保税加工、检测检疫服务等功能。

三是加快沿线产业园规划、建设,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做好沿线产业园规划工作并预留相应用地,加大沿线现有产业园建设力度,做好“三通一平”,确保水、电、排污等园区基本配套到位,完善厂房和冷库等产业载体,可快速承接产业。

3.协调自然生态保护关系,强化走廊建设用地保障

用地是经济走廊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建议结合国土规划调整,根据经济走廊发展需要,兼顾生态保护要求,及早谋划。一是在开发原则上,建议按“山体保护,平地开发”的原则,处理好生态保护与走廊建设的关系。二是争取支持探索建立区域间生态补偿机制,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加强组织协调,以走廊为示范探索建立水源区、受水区、影响区生态补偿机制。

4.先行启动走廊旅游合作,打造“邕上峒越”跨境游线路

依托南宁江南区扬美古镇、百益上河城、亭子码头等文旅景区,上思十万大山、布透温泉等生态景区,峒中中越边境风光、高温温泉、高山漂流群等边关风情景区等旅游资源,以及与越南下龙湾“海上桂林”异域风情景区运距优势(从南宁出发经峒中口岸至下龙湾较东兴口岸少100多公里),重点打造邕上峒越“上山泡泉出国下海”跨境游路线,一是鼓励旅行社围绕跨境游核心主线,面向区内外游客开发周末游、深度游等旅游产品,夯实“邕上峒越”跨境游主线;二是参考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自驾游模式,打造经峒中口岸至越南下龙湾段跨境自驾游,丰富跨境游形式。

5.打造高效走廊通道,培育新市场提升通道效率

一是组建走廊交通运营集团公司,提高走廊建设运营效率。建议组建走廊交通运营集团公司,负责走廊的运输物流及口岸、机场、路站的建设和营运管理,以降低走廊通道运行成本,提高走廊通道运行效率为目标,开展走廊相关交通、物流节点建设及运营工作。

二是先期补贴走廊通道路费,大力培育和提高走廊流量。在通道建成运营初期,建议通过政府财政补贴走廊通道路费,一方面降低通道物流成本,鼓励来往中越间的企业使用走廊通道,直接促进走廊商贸业、物流业发展,有利于促进走廊加工企业落地。另一方面降低旅游路费,鼓励旅行社团游组织与个人自驾游,有利于促进跨境游线路业务开展。

6.创新走廊管理机制体制,加强走廊沿线市县协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政府、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政府和上思县人民政府是走廊建设的责任主体,建议在自治区发改委、工信厅、商务厅、交通厅等指导下,南宁市和防城港市会商设立联合办公室,走廊县区抽调专人、集中办公,负责年度计划制定,重大事项落实和重大项目协调实施,以及宣传、信息等日常工作,确保规划任务落到实处。办公室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积极争取区直有关部门在相关专项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重点项目安排、重要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

二是完善合作机制。走廊县区党政领导建立年度会商制度,每年举行党政会商会议,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研究推进建设的重大事项;走廊县区相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按季度召开联席会议,及时推进落实两市党政领导会商事项。健全政府协调机制,建立走廊县区间沟通协商、财力保障、共建共享、联防联控等机制,为推进一体化提供制度保障。探索建立市场化、社会化推进机制,围绕走廊基础设施、园区共建、招商运营、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管理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三是强化项目推进。坚持合作专题项目化、项目实施责任化原则,统筹项目谋划、建设和管理。重点推动交通、产业、生态、科技创新等重大项目合作,注重优化投资结构,提高重大产业和基础保障项目投资比重。注重优化项目区域布局,推动重大项目向走廊县区合理倾斜。

7.构建跨境经济合作机制,加强中越双方合作协同

一是在高层会晤机制上,充分发挥现有中越双边高层合作机制作用,促进防城区与走廊越南段沿线海河县、海防市、云屯经济特区建立双边会晤机制,促进政府部门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二是在金融合作机制上,推动中越双边贸易本币结算,扩大银行间授信合作,尝试联合建立信用评级机构,探讨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为重点合作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三是在民间交流促进机制上,建立健全企业、社团、民间等组织的多双边沟通机制,完善在越华人华侨人文交流合作平台,广泛开展民间友好交往活动;加强与越南商会、华商社团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完善企业开拓越南市场服务机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