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钟学思 赵 磊 蒋楷文
工业旅游是将工业遗产与生态绿地相结合而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结构,具有较强的科普性、地域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作为工业产业发展的产物,工业旅游是城市品牌的衍生物。在市场和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工业旅游进入黄金发展期,但其发展普遍具有散、弱、差的特点。2001年,原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全国工业旅游示范景点检查标准》为工业旅游的规范化经营管理提供统一标准。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的意见》从战略高度指出要大力推进旅游与工业等相关产业与行业的融合发展,正式将工业旅游纳入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标志着产业融合成为旅游新业态发展的关键性突破口。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指出,工业旅游项目具有开发情景式体验生产流程、开展历史人文科普教育、开发特色产品等多种功能,并重点强调工业旅游是提升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和能力,扩大其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渠道。
目前,已有学者对工业旅游进行初步探索,认为工业旅游发展能够改善厂区生态环境(邵小斌等,2020)、促进产业转型(钟敬秋,2013)、城市更新、经济转型、生态修复(王国华,2019);针对工业旅游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移除功能性障碍和连带性障碍两种限制工业旅游发展的具身障碍,并构建工业旅游具身体验模型以指导工业旅游发展实践(谢彦君等,2018)。现有的研究角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城市文化空间视角下平衡工业文化要素与艺术创意要素之间的关系(王敏等,2017)。一方面,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主要载体(韩福文、王芳,2013),工业文化遗存是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何军、刘丽华,2010)。另一方面,工业遗产不仅仅见证了工业文化的历史,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对工业建筑遗产的活化保护与再利用,实质上就是对城市文脉的保护与再利用(杜文超,2020)。因此,在工业遗产改造利用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工业文化的意义和经济价值,将本土的工业文化充分融入至工业遗产旅游保护与再利用(任俊英,2016)。第二,经济学视角下工业旅游发展的现实意义(邓皓,2020)。以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协同为目标将工业旅游产业发展、城市转型与功能建设相结合(李小云等,2015),对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和旅游形象(范晓军等,2016)、弘扬地区工业文化实现工业与城镇化发展互惠共生(池方爱等,2018)、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张腾飞等,2016)、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维持城市生态健康(马艳梅等,2015)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地理学视角下地区工业旅游空间分布与联动特征。从空间集聚视角为出发点,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理论,探索出湖南省各市基于工业旅游的最佳联动方式(唐健雄等,2017);采用最邻近指数、空间自相关等多元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中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唐健雄等,2020);将市域范围内工业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结构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工业旅游景区总体空间分布类型与联动特征(吴杨等,2015)第四,管理学视角下的工业旅游发展规划问题。借助管理学中的博弈理论,研究工业旅游发展中利益相关者的主体特征(王国华,2019),认为工业旅游是工业与旅游业局部延伸性融合发展的产物,将工业旅游纳入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体系中(樊信友等,2015),并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规划建设一并推进(刘海峰等,2018)。
由此可见,关于工业旅游发展研究的学术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从研究出发点的角度看,选取典型案例针对性的研究特定的工业旅游资源开发主体,从时间维度研究工业旅游发展模式和现状成为学术界的主流选择,这为本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但工业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培育和调整发展动力和方向,这就要求对现有工业旅游研究内容、研究结论作出由一般到规律性的总结。研究运用CiteSpace5.7软件,通过可视化分析,系统性梳理国内工业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动力,重点关注工业旅游研究进程、阶段性研究领域、重点研究内容、前沿成果和空间关联概况等内容,既可以为实现工业与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融合发展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新的契机。
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其中,文献检索类型定位为核心期刊、CSSCI期刊;检索式为:主题=工业旅游、工业文化旅游、工业遗产旅游、老工业区旅游;时间跨度为200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检索时间为2021年5月18日,研究共检索出文献362篇。在手动筛选剔除重复和与研究主题不相符的检索条目后,总计得到有效文献数量为319。将所得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中对其进行初步检验,软件运行结果良好,不存在数据丢失现象,最终将319篇文献纳入有效样本中进行分析。
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分析、科学计量和图形绘制等一系列方法可视化地展现工业旅游研究领域的相关内容,经可视化图谱节点的大小等再现工业旅游的研究进程和研究方向,结合关键词共现分析、作者分析、机构分析等研究工业旅游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发展前沿。
关键词分析可以折现出当时在工业旅游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重点。通过可视化分析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所得的高频关键词可以解释该研究领域的主题结构和热点问题,有利于综合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研究将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所得的数据导入CiteSpace5.7软件中,其中NodeTypes设置为Keyword,SelectionCriteriaTopN设置为5。为确保CiteSpace5.7软件运行后,所得图像能够简洁易读,研究将对其进行修剪,选中Pruning栏下的Pathfinder以及 Pruningslicednetworks和 Pruningthe mergednetwork,其余设置均选用默认值。通过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工业旅游研究关键词共线图(参见图1)。
图12001 -2020年国内工业旅游关键词共词分析知识图谱
由图1可知,通过关键词共现的网络关键节点(N)378个,连线(E)740,网络密度(Density)0.0104。图 1中只有一个节点是孤立的,说明在工业旅游研究领域中各个关键词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焦点较为集中。
一般认为中心度数值越大表示该节点的关键性越高,中心度的数值越小表示该节点的关键性越低。基于此,研究从关键词共词网络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将中心度为0.1视为关键节点,并以中心度大于0.1为标准,提取关键节点,得到2001-2020年国内工业旅游关键词共词网络的关键节点(如表1所示)。
表12001 -2020年国内工业旅游关键词共词网络的中心度计算的部分结果
由表1可知,该领域中工业遗产、旅游、工业旅游、工业遗产旅游、旅游业、去工业化、产业融合、旅游开发等关键词的中心度相对较高,是工业旅游研究领域的核心热点。国内学者在工业旅游研究领域中长期关注的话题为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开发、工业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工业旅游资源开发与再利用的对策与模式等问题。同时,由于工业旅游目的地多位于老工业区,工业旅游发展与去工业化、城市转型发展等相关问题持续受到关注。工业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再利用、城市品牌建设、产业结构升级等问题也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
研究将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所得的数据导入CiteSpace5.7软件中,其中NodeTypes设置为Author,SelectionCriteriaTopN设置为 10。为确保CiteSpace5.7软件运行后,所得图像能够简洁易读,研究将对其进行修剪,选中Pruning栏下的Pathfinder以及Pruningslicednetwork,其余设置均选用默认值。通过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国内工业旅游研究作者合作可视图(参见图2)。
图2 2001-2020年国内工业旅游核心作者与合作图谱
在研究者及合作图谱分析中,节点越大,说明作者发文量越多。由图2可知,研究学者韩福文、鹿磊、佟玉权、李烔华、王芳的发文数量最多,形成图中最为显著的4个节点,部分节点较小的学者围绕在他们周围,形成了若干工业旅游方面的研究团队。不同领域的学者们开展跨学科的科研合作,可以拓展研究方法与研究角度。但是从具体的合作情况来看,工业旅游相关研究团队对某一个核心成员的依赖性较为严重,其他人员则相对弱势;团队内部的均衡性并不显著,不利于不同学科团队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
如表2所示,2001-2020年国内工业旅游研究中前四的突显词分别为工业旅游、旅游开发、工业遗产、工业遗产旅游。
表2 2001-2020年国内工业旅游关键词突现图谱
从2001-2020年国内工业旅游研究领域突现词和出现时间节点来看,国内工业旅游研究进程呈现出明显的产业政策导向性。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从战略高度提出大力推进旅游与工业等相关产业与行业的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工业旅游。此阶段,工业旅游产业发展正式成为研究热点。2011年,《非遗法》的颁布为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等提出具体工作要求。2015年,“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此阶段凸显出对工业遗产旅游的关注研究,大量学者倾向于采用多元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利用大数据探寻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
研究以关键词共线分析结果和阶段性前沿研究领域分析为基础,结合网络聚类时区分布,绘制时间线图谱(参见图3),得到的网络模块化(Modularity)的评价指标Q=0.8875,网络同质性平均值MeanSilhouette=0.9773,表明聚类较好,同质性较高,聚类结果合理。基于此,研究将2001—2020年国内工业旅游研究主要划分为工业旅游的效应研究、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业旅游未来发展方向三个主题方向。
1.工业旅游的效应研究
工业旅游资源开发过程是创造性地对工业旧址上大量的工业遗产加以保留和再利用,通过打造具有工业特色的开放空间,实现区域复兴的新业态。与传统的文化旅游业相比,工业旅游具有多重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内涵,其具体主要表现在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两个方面。在社会效应方面,中国工业旅游发展是在市场驱动的作用下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的产物。有研究表明,工业旅游的社会效应体现在历史记忆、民族自豪感和科普教育等方面,还有研究将工业旅游的社会效应划分为文化认同、历史认同等维度。因此,研究认为工业旅游具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作用,它可以唤醒城市记忆、巩固民族精神、引导社会风尚,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企业和个人搭建文化沟通的桥梁。而在经济效应方面,关于区域经济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工业旅游作为文化旅游产业中的新生力量,其产业化发展的联动效应是城市经济建设的推动器。
图32001 -2020年国内工业旅游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
2.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工业旅游资源包括工业生产场所、工业遗存空间以及工业非物质文化要素,其发展对于激活传统老工业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工业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问题,学者们发现工业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开发过于循规蹈矩、旅游发展未充分融合工业文化、产业发展区域性强等问题,并指出通过产业融合将工业旅游培育成多产业融合的新业态和工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路径。
3.工业旅游未来发展方向
工业旅游产业发展是不断动态演化的,其演化过程具有复杂性特点,具体包括资源禀赋、景区建设与管理、游客行为、居民感知、政府主体行为等多个子系统。由于稳定的游客忠诚度作为保持游客流量、维持景区经营绩效的生命线,在工业旅游未来发展中如何提高游客的忠诚度是学术界重点关注的内容。成果包括提升旅游质量中工业旅游的特征质量的探索,基于地理学视角分别从资源基础、区位条件、客源市场等多维度出发,探析工业旅游体验对消费者忠诚度的影响。跨学科的研究方式使得对工业旅游未来发展走向的研究结论更具有科学性。
由上述可知,学者们针对工业旅游的有益探索为工业旅游发展提供大量的研究基础,但是其研究过分地强调案例地的典型性,且易忽略对国内工业旅游市场上共同属性的探讨,尚未形成具有普适性的发展路径。
由于国内尚未对工业旅游的特征形成统一的认知与共识,因此学界对工业旅游的界定也不尽相同。部分学者侧重于从旅游的角度对工业旅游展开研究,着重突出工业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所具有的旅游业共性特征。学者姚宏从旅游业的角度对工业旅游进行学术化的界定,将工业企业、工业场所等视作旅游的客体,定义工业旅游为游客通过企业等旅游客体了解工业过程、获取科学知识从而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多功能综合性旅游产品。此后,这一概念不断得到扩充,工业旅游参与者的本地化特征、工业旅游产品的低娱乐性等特征得到明确。后续还有学者从旅游目的、旅游过程等角度逐步完善对工业旅游的界定,但并未突破旅游业的研究框架。
为探寻工业旅游的本质,学者们从工业与旅游相契合的角度出发,着重描述工业旅游作为一种专项旅游、特色旅游所蕴含的特有资源,突出工业旅游中的工业资源特征。相较于传统旅游,就工业旅游资源个体而言,具有集聚性、可迁移性、内在科技的差异性与可展示性、良好的进入性等特点。因此,工业旅游对企业资源的依托性更强。近年来,部分学者开始重视工业企业在工业旅游中独特的角色和作用,在对工业旅游的界定中强调工业旅游是工业企业通过考察市场需求、对工业资源进行多次整合与开发、增强工业资源旅游吸引力并将其转化为旅游资源、兼具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和满足游客需求两种功能的企业发展项目,不再将工业企业视作简单的旅游客体场所。
国内学者对工业旅游空间分布的研究涵盖了全国、省域、城市群、市域、单独的工业园区等多维尺度。总体来看,国内工业旅游开发的空间分布呈现非均衡的态势,工业旅游资源的密集区与国内工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紧密重合,大多数分布于东部沿海工业区、长江沿江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和其余中西部省份中心工业城市周边。
为何工业旅游开发过程中会形成明显的区域性空间分布特征?这就需要对工业旅游开发的动因进行分析。研究以工业旅游产业发展热点为出发点,在重点把握其所面临的时代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时代特征对既往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将工业旅游发展的动因归结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需求与企业自我驱动三大因素。其中,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需求是工业旅游开发在宏观层面的动力,企业自我驱动因素是工业旅游开发在微观层面的动力。
从区域经济发展因素来看,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市场需求升级,进而带动地区旅游消费升级,使得游客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等模式,更加偏好高质量的特色旅游产品。从产业升级需求方面来看,一方面,在传统旅游逐步饱和的情况下,旅游产业升级呼唤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以实现高质量的旅游供给;另一方面,传统工业生存日趋艰难,后期转型扩展也需要打破产业边界,与旅游产业实现融合。工业旅游空间布局与产业布局互相影响,互利共生。其中,对工业制造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驱动机制的研究,打破以往工业旅游发展驱动因素研究中的割裂性,成为近年来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宏观因素作用下,工业旅游发展呈现出时空演变特征,其中政策导向因素具有重要驱动作用。通过梳理国内工业旅游政策进程,可以将国内工业旅游政策导向驱动阶段划分为市场驱动的政策探索阶段和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市场驱动的政策探索阶段(2009-2011年)。2009年,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通过城市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各省区也纷纷出台地方性工业旅游指导性文件,开始支持一批市场反响较好的工业旅游资源实现更大发展。各省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将伴随着经济发展、旅游市场内外部环境等的变化而日益凸显,市场需求的变化拓展了旅游资源的范畴。工业旅游作为文化旅游与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以其知识性、科普性和体验性为一体的特性迎合游客多方位需求,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年老年历史缅怀等市场中大有作为。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不断驱使旅游产品与服务的多元化。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问题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但因各个城市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存在差异性,地区工业旅游发展水平和旅游服务开发水平也各有差异,工业旅游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真实感、历史感为工业旅游带来了新机遇。此时,市场成为驱动工业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但这一阶段主要由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原始市场冲动引发的政策探索为主,更加深入的开发与系统政策尚未形成。
第二阶段是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阶段(2012-2020年)。2012年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将旅游业改革创新作为重点。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切实推动旅游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相结合。工业旅游随之被列为旅游战略性发展新兴产业,并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增长点和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领域。未来,国内推动城市工业经济实现“去工业化”的关键,就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借助工业文化遗产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产业融合视角下,多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开创工业旅游新业态,并使得文化旅游业不在局限于传统的发展形式;而工业旅游资源的创新性再利用,需要加大关键性要素的投入,以巩固国内工业旅游发展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基础,这就需要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支持。
从微观层面的企业自我驱动因素来看,开展工业旅游可以为企业拓展盈利空间,分流富余人员,提高企业既有资源的利用率,打造企业品牌知名度并增加企业社会声誉等。但与此同时,在安全问题、开发成本等方面也对工业旅游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微观层面的驱动力主要取决于企业动力因素与阻力因素之间的力量博弈。
1.从研究关键词的角度来看,工业旅游、旅游开发、工业遗产等是2001-2020年国内工业旅游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学者们的研究范畴主要集中在工业旅游的效应、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业旅游未来发展方向三个层面,构成了国内工业旅游的研究热点。
2.从研究内容的角度来看,该领域对一些关键概念与理论研究仍然存在分歧,对工业旅游发展模式、政策机制的研究仍待深入。在研究中过分强调案例地的典型性,导致缺乏宏观范围下普适性的科学理论,使得研究尚不成熟,并未形成规范化的研究范式。
3.从研究作者的角度来看,不同学科背景研究之间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但合作团队规模较小,且仍存在相对孤立的研究。
目前国内文化旅游产业正处在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期。工业旅游作为文化旅游产业与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在内外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下,未来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对工业旅游的关注转向对工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动态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整体性、动态关注。在工业旅游发展过程中,文旅融合新业态丰富的同时,产业内部的结构、外部形态等也发生改变。“三高”产业在市场发展中占据劣势,但却对城市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丽中国建设的推进,不仅将促使工业旅游功能辐射扩张的动态调整,还使传统工业内部生产结构的动态调整。未来的研究不仅关注工业旅游的发展方向,还将工业绿色转型发展问题置于整体性的框架中进行综合分析,加强对绿色产业的关注。
2.综合多元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综合多要素、宽领域、多尺度进行探讨工业旅游。工业旅游的研究涉及产业经济学、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可以不同的学科背景、学科方法等为出发点对工业旅游产业各时期发展的空间分布与驱动因素、概念特征等进行定量研究,从根源上拓宽研究范畴,为未来工业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选择、发展路径选择等提供科学依据。
3.对工业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的讨论。在城市更新改造进程中,旅游发展是协调处理好历史文脉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问题的有效举措。如何协调处理好资源保护利用进程中的创意性改造与传承性融合、多样性开发与品牌化经营、文化传承与过渡商业化等之间的关系值得关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