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辽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供应链研究

时间:2024-09-03

刘美邑 陈 光

十九届五中全会着重强调了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并推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地区内的经济、环境、文化与教育等多层面的发展方案作出了总体规划。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做了明确说明:“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

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传承的物质载体,传统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科学研究和知识教育的价值。农业文化遗产将环保、协调作为内在理念,在乡村振兴战略逐步落实的时代下,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目标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问题加以研讨有助于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打造具有高度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乡村产业。

近年来,将供应链管理理论引入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课题中的研究并不丰富,夏普利指出那些拥有手工艺品自主生产能力的乡村应当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以第三产业拉动本地经济。在推进经济的同时也要关注环保文化,在生态负荷范围内提升经济水平。陈觉等认为在对旅游供应链条进行治理的过程中,政府必须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效用,可以依据地区实际情况打造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并通过合理的制度提升链条内各个节点之间的协同性。陈剑峰认为有意愿发展旅游业的乡村如果想要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就必须对旅游供给系统加以完善,对旅游点供给链条作出统筹规划,进而改善链条总体的协调性和绩效水平。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旅游供应链在现实社会实践中也得到了完善,将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文章基于旅游供应链供的概念,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供应链,并在此理论基础上分析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其目的是传播和学习先进的成功经验,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提出创新性发展策略,促进辽宁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全面、高质高效地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供应链概念及结构

旅游供应链是服务行业内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进行要素供应的主体,主体身份可以是个体、组织或企业,这些主体将会面向客户进行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这些旅游产品和服务就是供应链条中最为主要的流动要素。从基础架构上看,旅游产品和服务生产和流转的所有环节的参与者都是旅游服务供应链条的构成部分,其依据自身在链条中位置的差异被分为多个层次。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旅游供应链条的核心节点分为三个类型。第一,如果旅行社在整个链条中处于中心地位,其要求代理商和供应商主要提供给游客独特的旅游商品和服务,包括餐饮、住宿、出行、游玩、购物和娱乐,加大对游客信息的搜集并结合互联网,及时对特色产品进行创新与宣传,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第二,把景区景点作为供应链的核心,包括其相关的旅游产品和餐饮、交通等供应商。李万立指出,以旅游景点为核心的旅游网络构成一个整体的网络结构,包括设计、制造、组合、销售,旅游产品的组织和企业,归根到底是为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提供支持,实施各种形式的消费网链结构。也可以对景区的特殊文化进行探究与发展,侧重于旅游景区产品的开发与设计。第三,可以将旅游电子商务等企业作为旅游供应链运作的的核心,徐会奇等针对将游客感知作为最大价值的原则,提出了以个体游客为主的旅游环境中,应建立一种以网络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旅游供应链。

三、辽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供应链模式

从组织形式来看,可以将乡村旅游分为三个类型,即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导以及以新型农业运营主体为主导。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地区居民无疑处于主体性的位置,因此尽可能要让本地居民参与到旅游业建设运营之中,避免由纯粹的工商企业在乡村地区发展旅游产业。对于辽宁省来说,可依据自身情况开展的旅游项目包括农家乐、农业科技展示园、采摘园、农事体验等。当前在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供应链条中,经营企业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在这一结构下的供应链模式见下图1。

图1 当前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供应链模式

在创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供应链条的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分析地区所具备的旅游资源,必须依据资源类型来确立对应的旅游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信息流和资金流主要从需求方的旅客向供给端口的主体流动,游客通过供应商获取旅游产品,产品服务流、物流和信息流从供应商流向游客。

据现有问题进行改进如下:由于部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组织规模较小,不会轻易形成较大的经济经营规模,且它们之间缺乏战略合作,信息化程度较低,其大部分经营活动分散,容易竞争,缺失参与供应链相关环节的机会,高质量的供应链管理模式难以形成。因此,建立基于共享服务中心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供应链管理模式,应率先在乡镇中心基地建立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共享服务中心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供应链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首先,地方政府可以有效地对当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进行监督,保护当地企业和农民的合法权益,规范乡镇企业的经营内容,改善社区的文化和自然环境;其次,通过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供应链信息和资源更有效的实时共享,优化乡村旅游服务的提供流程;最后,小型企业以战略联盟的形式参与建立服务配送中心,有助于更有效地为游客提供服务,实现规模经济,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更有效地融入供应链,从而提高当地乡村旅游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四、辽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供应链发展策略整合

在以往农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分析来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政府、企业、农户有着紧密的联系,各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有效处理是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因素。仅仅将农业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产品,不足以发展辽宁地区旅游业,需要建立与农业文化遗产有关的旅游商品供应链,推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旅游供应链需要实现跨部门的互动,包括上下游企业的产品供应商和销售组织。将农业文化遗产的发展理念融入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且必须高度贴合乡村振兴发展要求,才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供应链。

(一)旅游产品供应商在供应链中加强品牌特色,促进产业发展

供应商的决断影响旅游产品内容与质量,其在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产品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才能提供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扩大市场份额,紧跟文化热点,使旅游产品更加多元化。首先,应当对地区农业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开发并分析本地资源和其他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为创建特色品牌奠定基础,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将辽宁的农耕文明传承下去,还能以产品的形式将它推向市场,面向大众。如宽甸柱参传统栽培体系,柱参采用传统栽培技艺,经过数百年来辛勤的培育改良,衍生了四种独特又珍贵的品类。鞍山南国梨栽培系统,凭借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独特的栽培技术推出了拥有“梨中皇后”之美称的鞍山南果梨。以上两种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均可致力于打造品牌特色,产出优秀的旅游产品。其次,要将文化资源引入到旅游业开发之中,以地区农耕文化为主题开发影视基地、情景游戏等,推出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品牌,延伸产业发展链条。供应商还要考虑旅游集群效应,根据某地区地理特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特征为客户设计科学的旅游路线和配套设施。

(二)提高农户在旅游供应链中的参与积极性,助力人才振兴

提高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供应链的本土化,农业文化传承的根本是人的传承与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也同样应该以“人”为核心,让农户在参与旅游业运营的过程中改善自身的收入状况,进而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第一,政府应紧密加强与农业院校的联系,开展培训和合作,为在校生设立课程,同时积极引入现代化的运营思想、运营方法和推广模式,为培养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人打下坚实的地基;第二,激励地区内相关企业面向农户提供就业岗位,比如服务人员、保安人员等职务,将农户成为旅游服务流与信息流的主体,参与到当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发展中来;第三,面向农户提供激励政策,引导农户将资产投入到旅游行业中,通过投资活动增加收入;第四,要对地区内的创新创业条件加以优化,增强“新农民”返回家园的动力,创造就业机会,支撑农村旅游业的发展。

(三)培育本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供应链核心企业,加强文化振兴

整个供应链条的运作效率主要取决于中心企业的运作能力,引导实力较强的企业进行与旅行社、社计公司和服务企业的协同合作,形成企业联盟。着重提升企业在资源统筹、程序再造等方面的素养,整体性地改善地区内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供应链条的协同性。具体可采取的措施如下:首先,激励核心企业优化现有的运营理念,强化和链条其他节点之间的合作,提升彼此之间的协调作用,共同推进整个链条的发展。其次,要在文化振兴方面,通过新媒体传播信息,邀请文艺界知名人士参加活动,形成静态文化展品,定期举办大型文化旅游节,举办文化旅游节,弘扬传统农业文化。

(四)为乡村旅游供应链提供政策支持与引导,促进组织振兴

为了切实将乡村振兴战略加以落实,必须以科学的眼光对地区旅游业作出发展规划,改善产业结构。为提升乡村供应链条的现代化水平,地区政府应当推出更多引导和优惠政策,引入高新信息技术并以此主导地区旅游网络的创新发展,并在乡村旅游网络中形成节点企业,转变农民参与经营理念,加强上下企业互联互通,共同共赢,引领乡村旅游和谐发展。完善旅游管理制度和组织,作为保证旅游业有序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政府带头发展旅游业,组织建设尤为重要。一是建立农村党干部政德失当行为处罚制度,规范其政治行为;二是基层组织应当以更具有时代性、灵活性的方法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治理,尽可能将治理工作和党的建设加以充分融合,实现组织建设振兴的目标。

(五)建立生态保护体系,推动生态振兴

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是辽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差异性的自然资源为其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提供了支持性的条件,在满足绿色发展理念的条件下维护自然资源并以科学的方案进行资源开发。同时也加强了景观管理的观赏性,如在辽宁省的阜蒙县处于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其地形纵横交错,地貌种类繁多,造就了优美的农业景观,无形中还原和保护了生态系统。这一景观所体现的是农民长年累月的辛勤劳作,是汗水和土地的结晶,作为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应当在旅游业中得到合理地开发。因此,旅游开发商应与环保机构合作,分析旅游客流的生态环境,完善客流限制和过度引流制度,促进旅游业农业文化遗产的正常发展;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建立替代数据库,以备定期抽查评估机构,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环境状况和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五、结论

传统的农业文化旅游与供应链相结合的研究比较少,文章通过将旅游供应链与辽宁农业文化遗产的高度融合,有助于特色农业产业的创新、增强品牌影响力、扩大生产规模,将产品、资金、信息和技术等多种要素加以统筹,改善供应链条的运作效率和绩效情况。提出了旅游供应链三种核心企业的主导运营模式,但辽宁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风景区分布范围广,很多景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采取了违反自然规律的非理性开发措施与行为,造成旅游产业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发生脱节,使其开发使用远远超出了生态环境的有限承载能力。辽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基础上形成的产业链仍然是单一模式,对资源品牌消费的概念不深刻,没有形成资源品牌消费的供应链模式。文章基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现状,通过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供应链的结合,提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供应链强化发展可采取以下措施,如加强旅游产品供应商的品牌意识,提高农户在旅游供应链中的参与度,培育本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供应链核心企业,政府为乡村旅游实施供应链提供政策支持与引导等。有助于纵横向孵化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产业,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农业文化遗产,发展高质量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实现全面的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