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罗 念 李德英 蓝 骁
( 1.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3;2.广西宏观经济学会 广西 南宁 530022)
多式联运是基于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有效衔接,通常依托公、水、铁、空进行一体化的货物运输服务。多式联运社会需求大、发展空间广、综合效益好,集中代表着新一轮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方向。加快培育和发展多式联运并提升综合物流运输效率对贵港市合理发挥运输资源效益,优化物流产业结构,降低综合物流运输成本,促进物流高效发展,培育未来新优势,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贵港市地处东盟经济圈、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三大经济腹地交叉带,毗邻珠三角、东盟、大西南,区位优势明显。西江黄金水道贵港段长287公里,其中,二级航道244公里,两千吨级船舶可常年通航粤港澳,具有通江达海的优势,是广西的水运大市。依托大西南地区向东出海通道建设,贵港市初步构建了连接西南、华南、北部湾等地区江铁海联运新网络,多式联运物流格局初现端倪。
2012-2016年,贵港市物流业年均增长约7%,其中港口货物吞吐量达5763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6.65万TEU,比2011年9.1万TEU增长了84%,占广西内河港口吞吐量半壁江山。货运船舶运力466.38万载重吨,水运物流继续保持全区第一。
2016年贵港境内公路里程7388.63公里,高速公路密度为2.76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全区排名第四,基本形成由南广高铁、黎湛普铁、南广高速、来梧高速、梧柳高速、柳北高速、贵隆高速、西江水道构成的立体式交通网络体系。
表1 2012-2016年贵港市物流业发展成绩表
持续推进中心港区苏湾、猫儿山、石卡郁水、罗泊湾和桂平港区棉宠、平南港区武林等港口作业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内陆口岸、集装箱中转等基本功能,港口作业区逐步发展成为集货运枢纽、商贸服务、生产服务、口岸服务、其他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物流基地。
贵港市积极发展“互联网+航运/陆运”新模式,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整合货运交易、船舶交易、运输保险、运输金融、安全评价及信息发布等多种业务,着力打通多式联运“绿色通道”。
多式联运总量取得新提升。贵港市坚持江海联动,推动多式联运提速发展,2016年,多式联运运量较2011年增长将近1.5倍,多式联运占货运量比重达3%左右,比2012年提高了将近2个百分点。
联运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2016年,贵港市江海直达集装箱专业运输船舶运力吨位将近4000吨,实现新突破和新发展;随着苏湾作业区-进港公路、武林港疏港大道等建成通车,覃塘至石卡产业园一级公路、猫儿山至武乐等项目顺利推进,苏湾作业区进港铁路支线和郁水作业区进港铁路支线纳入国家“十三五”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方案,全市铁水联运、公水联运的港口数量增加至5个,并逐步形成以“水公铁”路一体化运输为主的多式联运发展格局。
政策措施推进取得新成果。贵港市政府出台了《贵港市港口物流发展规划》、《贵港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贵港市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等系列文件,鼓励发展多式联运,提出完善多式联运布局、集疏运体系和部门工作协调机制,为全市联运发展打通了政策障碍。
贵港市多式联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多式联运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设施衔接、标准化建设、信息化技术、服务供给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要枢纽与通道之间“连而不畅”,首先,贵港港区仅罗泊湾、猫儿山两处作业区建有进港铁路,其他8处作业区尚未建有铁路,疏港铁路运力明显不足。其次,疏港交通运输效率低下,集装箱干线港无法快速有效连接到高速公路网,疏港交通与城市交通相交,集装箱干线港无法得到高效疏解。第三,各园区、码头、货场之间没有高速货运通道,码头到城区也没有便捷的运输通道,公路与港口衔接地带的公路网在等级、密度上都偏低;第四,贵港港与防城港、北海港港口共同的使用往南宁方向的对外运输通道,当前车道未形成8车道高速公路贯通。
当前,贵港市缺乏行业性的融合标准,物流企业在跨系统、跨平台、跨企业、跨区域集成时面临着一些较为复杂的技术难题。由于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系统历史上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每个部门都各自制定了一套适合本部门的技术装备标准,尤其是在货物运载单元方面,物流行业应用标准的缺失,导致各种物流运输方式装备标准无法兼容。如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的规格、体积、载重等方面与国际航空的标准集装箱不一致,航空港的国际标准集装箱无法通过铁路集装箱专用车装载,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多式联运的效率。
贵港海关监管区卡口未安装有集装箱号和车牌号自动识别设备,不能实现对集装箱货物的自动验放,无法适用“提前申报、货到验放”快捷通关模式,相较于已经安装了智能卡口设备的防城、北海、钦州和梧州口岸,贵港口岸的通关时间不占优势。港口物流信息尚未向公众开放,贵港物流企业之间仍存在较高的信息障碍。各种物流企业无法实现即时信息共享和共享,各种运输资源也因此难以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导致贵港多式联运现代化水平提升缓慢。
贵港本土物流企业规模“小”,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大多都是从事仓储、运输、快递业,缺乏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弱”,专业物流发展水平、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较低,不少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依然处在缺乏有效管理的状态,服务能力、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通过国家认证的A级企业少。铁路、公路、水路及港口、城市交通设施之间协调配合不够,国内外的集装箱公司与租箱公司均未在贵港设有还箱点,进口空箱仍然需要返回香港,租金和滞期费较高。
多式联运关键在“联”,多式联运重点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要实现无缝衔接,因此,如何打通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通道,着力解决多式联运市场供给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是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互联互通的首要问题。一是推进贵港港区二期及后续工程、贵港机场扩建工程、贵港综合交通枢纽、贵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江内河航道改造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铁、河、海、空相衔接的多式联运发展。二是实现联运零距离,解决运输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现象,使铁路能直接进入港区或物流园区,实现铁路货运站与港口码头无缝衔接,加快传统货运场站向多式联运场站转型改造;三是根据北部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同步设计和建设多式联运系统,协同推进水水中转、水铁中转、空铁中转,同时在基本网络建设、资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补贴或优惠。四是推进PPP模式,构建好多式联运基础设施网络,包括铁路货运站、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口岸通关、航运交易、航运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与咨询以及其他相关服务水平,增加更多的末端网点。
产业标准的制定是推进物流行业有序竞争的重要举措。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领军企业、行业协会加强传统物流业的行业标准建设,用先进标准引领传统物流业创新发展。要制定“互联网+传统物流业”的产业融合标准体系,研制多式联运的通用标准,包括装备标准、接口标准、系统集成标准、系统安全标准;加强物流标准与农业,制造业,贸易等行业标准的协同,促进各种物流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对接。修订多个企业间物流信息交换标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应用开发、通用接口和数据传输标准。开展重要物联网标准的验证和应用,促进优势企业和技术组织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化活动,努力参与制定和修订国际国内标准,抓住多式联运行业标准话语权。联合机场、口岸、货运场站、物流园区等主体部门,推广实施“一单制”多式联运组织方式,建立高效畅通的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在原有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基础上,建议以“互联网+”的思路构建物流大数据库。大数据库必须具有精准识别、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动态监测的功能,出具动态监测报告,实现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即时共享的目的。互联网+”物流大数据库,需要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手段作为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互联万物。过去的技术创新让人类实现了人与人的联结,未来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后,人与物、货物与货物之间的连接不再是空想。二是信息集中。云计算可以统一调配计算资源并合理储存,高效的满足物流客户需求。三是大数据主流。大数据技术能深度挖掘隐藏在大规模数据背后有效的信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拉动传统物流行业同互联网的耦合,加快传统物流业新旧动能转换。“互联网+”物流大数据库连接起了物流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并迎合了多式联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的内在要求。“互联网+”物流大数据库可以定位为传统物流采购平台的迭代升级、新物流体系的“操作系统”、资源集聚共享的有效载体以及物流企业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抓手。
在企业层面,构建以龙头企业(大企业)为核心的物流企业网络生态,因势利导有步骤分阶段推进物流企业开展多式联运业务,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差序发展的新格局。建立以龙头企业(大企业)为核心的企业网络。产业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构建企业网络,需要各类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参与其中,发挥各自的作用。推动大型运输企业和货主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向多式联运服务商转变。鼓励多式联运经营者开展跨区域多式联运服务,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建立“一次性委托”,“一次性结算”的服务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物流业务、申请有关业务许可或经营资质,为具有上市潜力的企业提供上市指导,按照上市标准为其提供相应优惠的政策支持。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型企业分离物流服务业务,释放物流社会需求,鼓励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支持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贵港物流服务市场,持续引进省外著名物流企业,对来贵港注册的物流企业给予政策、税费、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带动贵港物流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合理设立市级多式联运管理中心,由市级领导亲自挂帅。作为多式联运的专业管理机构,协调解决贵港多式联运发展遇到的重大难题。积极向国家争取相关政策支持,争取建立区域多式联运管理中心。加强政策解读能力,争取国家、省级安排和推介更多政策、项目在贵港实施,推动贵港成为多式联运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是科学引导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有助于加速融合性技术创新。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试点,进一步扩大物流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落实增值税优惠政策,支持物流企业之间合作开展多式联运新业务。拓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为企业多式联运研发创新提供政策支持。拓宽融资渠道,探索信贷风险分担机制。为物流业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结算、理财、筹融资、咨询多业务并驾齐驱,提高服务效率,出台一揽子兼顾综合性与专业性的金融服务,提升物流业企业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的速度与水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