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郭一鸣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24)
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作为革命老区,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也是太原科技大学的扶贫点。汾西县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以山区、丘陵为主,地表水十分缺乏,自然环境恶劣,贫困问题相对严重。在426个自然村中,有120个贫困村,占比28%。在全县5.6万余户的人口中,贫困建档立卡的就有14232户。经历几年的精准扶贫工作,汾西县贫困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全面了解汾西县精准扶贫的工作成效对于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摘帽具有很大的意义。
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GDP不断的增长,但贫富不均的问题仍存在,贫困问题仍是制约我国发展的主要问题。从1986年起,国家经历了开发式扶贫、八七攻坚式扶贫、新世纪整村扶贫以及集中连片扶贫四个阶段,建立了专门的减贫工作机构,展开有针对性的农村扶贫工作,尽管在此基础上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在2014年之前,我国仍有7500万的贫困人口,由此可见脱贫攻坚的形势仍旧不容乐观,因此***总书记于2013年在湘西调研扶贫攻坚时针对现阶段的扶贫工作中的问题,相应的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他表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由此,我国扶贫攻坚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此后,***总书记在先后调研了内蒙古、福建、新疆、云南、贵州、西藏等地之后,因地制宜,以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政策。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8年底的1660万人,累计减少8239万人,连续6年超额完成千万减贫任务,扶贫工作取得了惊人的进展。
近年来,汾西县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工作要求,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部署与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在扶贫单位太原科技大学的工作帮扶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的“六个精准”主要体现在扶贫对象的精准、扶贫项目安排的精准、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扶贫措施到位的精准、扶贫人员派遣的精准以及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
在落实精准度方面,首先,汾西县政府在太原科技大学的帮扶下,认真落实“两包三到”等文件精神,成立了党委书记,校长牵头的学校脱贫攻坚领导组,定期研讨包村帮扶工作,制定了“1313”扶贫工作行动方案,明确由校党委组织部统筹协调帮扶工作,形成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一对一”帮扶责任人三位一体的精准工作机制。这对以措施到户、因村派人的精准度有很大的提升。
其次,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上,从2016年到2018年,汾西县的专项扶贫资金率为98.5%,达到了国家支付进度要求。根据2018年汾西县扶贫资金使用的占比情况来看,在扶贫资金的项目安排上,特色产业扶贫占比最多,通过特色产业扶贫,以特色带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发展。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扶贫占比2.7%,教育是民生之本,必须通过教育改善贫困家庭的思想,“扶贫先扶志”,只有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改善贫困人口的思维,培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彻底改变贫困的面貌。
最后,汾西县的扶贫工作项目安排精准度高,尤其是将发展产业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最具规模的是进行“肉鸡”产业扶贫,并利用特色产业进行补充,与此同时汾西县大力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尤其是打造“天下第一村”清代居民师家沟,带动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另外,汾西县积极开展光伏扶贫工作,通过光伏扶贫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据统计,全县光伏扶贫带动贫困户一万多户,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50%左右。这些数据都显示了汾西县扶贫工作项目的安排精准度高。
2015年10月16日,国家主席***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首次提出“五个一批”的脱贫工程。“五个一批”工程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产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汾西县深入贯彻落实***主席强调的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五个一批”工程带动贫困户数量统计
首先,部分贫困人口居住地自然环境恶劣,灾害频发,交通闭塞使得居民生命财产受到了威胁,其次地区生产规模小,销量低,收入少也是导致贫困的原因,因此易地搬迁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手段。汾西县政府通过实地考察,实事求是的调研贫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实施了6个乡镇、63个自然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相应的设置集中安置点,优先安置移民搬迁有劳动力的人员就业,带动了10720户贫困户,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次,汾西县积极实现生态扶贫,根据精准扶贫“五个一批”中的生态补偿一批的要求,进行了退耕还林,并通过建设经济林等工程对贫困户进行补偿,另外通过组建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吸收贫困户,通过补助以及聘用贫困户护林员,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以及生活来源。最后汾西县深入落实教育扶贫和低保救助兜底的相关政策。通过资助、贷款、减免学费等方式保证上学率。将低保和扶贫政策有效衔接,通过低保兜底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农村低保,筹集相关资金进行救助。
脱贫攻坚进入了关键时期,有效的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全面取得扶贫工作的胜利,总结经验,得出启示,为巩固精准扶贫打好基础极为重要。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在以产业带动发展中,从实际出发,发展适合本地的特色产业,借鉴汾西县以“肉鸡”为大规模产业,实现集饲料生产、屠宰、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采取大规模、宽领域,增加其优势,做好产业内部的衔接,延长产业链,实现良性循环。另外汾西县根据每个村落的实际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光伏、核桃、玉露香梨以及香菇、苦荞等具有当地特色的“一村一品一主体”的模式,使得产业带有当地独有的特色,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分散风险,还可以加强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扶贫必先扶智,精神贫困问题是解决精准扶贫的一大阻力。要实现脱贫,解决贫困人口的根本问题,必须从贫困的根源入手,而精神贫困是主要根源。首先,教育乃民生之大计,必须落实好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要想改变积贫积弱的面貌,必须严抓教育,积极学习汾西县为教育贫困投入大量扶贫资金的举措,丰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加强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防止贫困思想顺延至青少年中。其次,学习汾西县政府通过多种形式增加就业岗位,提供就业创业培训,改善贫困地区人口的思想政治观念,使贫困地区的人民充分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积极鼓励贫困人口通过多种方式摆脱贫困,努力致富,让贫困人口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学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发展,实现发展。
汾西县政府充分利用汾西县师家沟清代居民遗址的文化资源,建立相应的文化资源保障机制。扶贫开发中,在保护好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汾西县大力开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通过打造“天下第一村”,利用师家沟的文化资源,通过建造网红桥和彩色滑梯,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展演活动,推动文旅融合,从而发展经济,推动扶贫攻坚的开展,创造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提高贫困户的收入。因此要积极学习汾西县通过挖掘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水平。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推动了精准扶贫的落实,有利于加强贫困地区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是有效解决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汾西县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进行离不开汾西县政府及扶贫单位因地制宜开展的扶贫工作,要在借鉴汾西县的扶贫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实事求是的扶贫工作。对于完成扶贫工作,以及有效的巩固扶贫成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