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靳燕凌
高度重视农村党组织建设,充分动员农民投入革命与建设事业洪流,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能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也夯实了党在农村执政的根基。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干部的带头作用作为推进农村变革的重要组织保证。***指出,村党支部要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1]193。当前,乡村振兴中农村党组织的建设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研究中,少有专门论及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方面的成果。鉴于此,梳理百年来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历史进程,总结其经验,既可以丰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的研究,也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一定的借鉴。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重视从各阶层包括农民中吸收党员,1921年7月,中共一大纲领指出:凡是承认中国共产党纲领,并愿意为党的事业服务,“不分性别、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2]11922年7月,中共二大章程规定:“凡有党员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小组”[2]164。1923年6月,中共三大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任务是“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2]277。由于建党之初及大革命时期,中共受到俄国革命影响,重视工人运动而忽视农民运动,但也认识到农会应该“有本党支部的组织”[3]。大革命失败前后,中共党人逐渐认识到过去忽视农民革命是错误的。1927年11月,党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指出“乡村之中,严格的说起来简直没有党的组织”[4]637,许多农村只有党部委员会,并无支部。
土地革命时期,虽然受到“以城市为中心”错误思想的制约,但各地创立了数块革命根据地,已经认识到建立乡村支部的重要性。1927年11月17日通过的《广东工作计划决议案》提出“要建立乡村支部指挥农民运动”[4]694。1928年6月16日,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提出在湘赣建立党组织的重要性,“党在此间是由无组织进为有组织,民众比较有基础”,提出“普遍发展六县之党”[5]244。1928年10月4日《中共中央关于湖南工作决议案》要求:应该在湖南农村吸收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分子入党,“建立和巩固农村支部的组织”[5]620。1930年3月22日,《中央通告第七十三号》指出党组织应该在农村斗争中“吸收雇农分子入党”[6]。1931年11月,中央苏区提出“要坚决反对支部不管或忽视群众工作”[7],支部应当投身于群众工作。这一时期,虽然受到“城市中心论”的影响,但已经逐渐认识到农民革命与建立农村支部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央苏区,非常重视农村党的建设,重视党组织在推动革命与联系群众方面的重要作用。
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自觉走上了以农村为中心的道路。抗战时期,党做出了发展壮大党的队伍的重要决策。1936年2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提出,“在目前我们要在组织上扩大和巩固党”“党更须大量的吸收大批的工人雇农入党”[8]。1938年10月15日,张闻天指出,“使党成为全国性的、群众的”[9]。1939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强调:党支部应当成为“所有群众的核心”[10]。抗战时期,中共党员数量得到了大量的发展,各大根据地基本都建立了党支部,党组织在帮助党员提高认识水平、“服从决议等起了重大作用”[11]187。许多农村党支部,在多年来的“对敌斗争、减租减息……已有很大的进步”[12]416。
解放战争时期,除了与国民党进行军事较量,各解放区积极领导群众开展减租与生产运动。而在减租运动中,应该“发展党的组织,培养提拔干部,改造区乡政权”[13]。对于这些工作,正如董必武指出,“绝大部分要靠区、村的党组织与政府来实现。如农村生产的思想动员,组织农村劳动力,订生产计划,解决农村生产上的一些困难问题,研究技术,提高技术,组织竞赛……”[14]316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指出,农村党组织“存在的成分不纯和作风不纯的问题”[14]532,因此,党在农村开展了整顿党的运动。1948年5月,在减租减息、整党运动的基础上,建立乡村、区、县的人民代表会议,并选举产生相应层级的政府委员会,“完成党的支部组织的整理工作”[15]。
总之,建党初期,由于受到“城市中心论”的影响,党较少关注农民问题及重视农村党组织的建设,大革命失败后,逐渐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延安时期,党极为关注农民问题,农村党组织成为领导农村各项工作的重要力量,为保证党的任务在农村的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保证党的无产阶级成分,中央规定在农村“暂不发展党的组织”[16]210,提出主要任务应是教育党员与农民,让他们能在各种斗争中不断提高认识水平,能够踊跃地投身各种革命斗争与生产建设。1951年4月9日,《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要求用三年时间完成党的基层组织的整顿。
随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和农村中撤区并乡行政区划的调整,农村基层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显露了一些缺点,“命令主义和简单化的作风普遍有所滋长”[17],农村党建工作有所削弱,很多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被向上调剂,使得留在基层的优秀干部明显不足。1965年8月21日,中央制定了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报告,要求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批评了许多地方党委不重视农村党的建设,只是忙于抓生产建设,不重视党务工作,“不管党员,不注意进行思想政治工作”[18]。
“文革”时期,农村党组织基本陷入瘫痪,农村的政治生活陷入了困境,党的队伍纯洁性遭到一些侵蚀,党的作风与形象受到影响,使党的建设事业受到了挫折。
197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要求农村党组织建设要“把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19]174,既要保证政治工作的开展,也要领导农民开展各项生产建设任务。1983年1月20日,中共中央要求农村党组织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反对过去农村党组织存在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情况,要求它们不要只埋头做经济工作,更应加强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1983年10月11日,十二届二中全会要求“对党的作风和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20]。开展农村党组织整顿的目标与要求是:提高农村党员的思想觉悟,增强他们对农村政策的认识水平,纠正党员队伍中存在的贪污腐化和以权谋私的坏作风。通过整顿,要建立“一个好的或比较好的领导班子”[21]181。农村党支部要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员干部要真正起到模范作用,带领农民搞好生产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1983年10月,中共中央要求实行政社分设,建立乡政府。此后,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纷纷建立和恢复,结束了人民公社时期党政不分、政社合一的混乱情况,从组织上为新时期农村党组织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农村改革的发展,农村经济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但农村党组织建设出现了软弱涣散的情况。1989年8月28日,江泽民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础”[22]47,一定要加强建设。1990年8月10日,《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纪要》提出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政治坚定、作风正派”[22]698的坚强领导核心。1994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强调“建设好全国农村八十多万个基层组织”[23]。1998年4月18日,中共中央要求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要按照法律规定实行选举,“坚决杜绝各种‘贿选’行为的发生”[24]273。1998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强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紧迫任务。”[24]5091999年2月13日《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农村党组织设置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2002年6月24日,胡锦涛强调要“理顺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25],提出村委会必须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2004年6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文件,对于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进行规定。2006年2月14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加强和改善党对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领导”[26],村党组织要领导村民自治的发展,保证农村基层民主的健康运行。2007年2月5日,中央中央要求逐步提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村干部的工作待遇,为他们逐步健全养老保险制度等。2010年9月5日《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要求基层组织做到党务公开。2011年5月23日《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制定了农村干部失职行为及违法行为的处理措施,保证他们要认真履行职责,不能违反与僭越行政规定及法律规则。
2013年12月23日,***指出“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27],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2015年11月27日,***要求“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28]47,选配好的基层干部,比如选好贫困乡镇一把手、驻村第一书记等。通过选派好的基层干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现。201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强调“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28]121,要求选好用好农村党组织书记及领导班子,选好第一书记,改进大学生村官制度,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及各项保障措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基层干部廉政建设,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贪污涉农资金及村集体经济的审查与处理力度。
十九大以来,为了推进农村工作,国家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整顿落后的农村党组织,“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29]152,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向贫困村等派出第一书记。要求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贪污腐败行为。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要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29]167,提出建立与完善第一书记工作制度,为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上升渠道。加强对乡村集体经济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农村基层存在的侵吞国家资产、贪污农业资金行为的监督,一经发现,绝不姑息。同时,“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29]167,党支部要领导与推进村民自治的推行,推进乡村治理与乡村善治的实现。2018年6月15日,中共中央指出:坚决处理与撤换不合格的党支部书记,全面落实“两委”联席会议等工作制度。2018年10月28日《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于支部的组织设置、任务、职责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定。2019年1月3日,中共中央做出“三农”工作指示:对后进农村党组织进行整顿,坚决把曾有过违法犯罪、群众口碑差、存在涉黑行为的村干部清理出去。推进村党组织实行五年任期规定,按时举行村委会的选举,乡村重大问题必须经过村党组织集体讨论等。
总之,新时代以来通过政策引导与制度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焕发了新的活力,特别是通过选派第一书记,大大提升了农村基层干部的责任心与领导力,通过整顿后进支部,保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净化了农村的政治生态。而且,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对于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及农村战略任务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农村党员干部的作风也是中国共产党作风与形象的一个重要体现。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极为重视对于农村党的建设,这保证了党在农村各项任务的实现,也支持了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发展。梳理建党百年以来农村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及实践,留给我们一些重要的历史经验。
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阶层,充分动员与组织农民保证了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发展。大革命时期,由于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及受制于国民党,虽然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已经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但中共中央却重视工人运动而忽视农民运动,也忽视农村党的建设与农民党员的发展。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逐渐认识到团结和教育农民、建立农村支部的重要性,吸收贫雇农中表现积极、思想纯正的人入党。延安时期,我党极为重视农村党组织的建设,党领导的农村普遍建立起了党支部及党小组,农村党组织在带领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支援抗战、发动大生产运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党在农村一支非常重要的依靠力量。解放战争时期,中央提出了减租与生产是农村工作的两项重要任务,而这些工作“绝大部分要靠区、村的党组织与政府来实现。”[14]316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等运动中,农村党组织发挥了先锋与领导作用。“文革”期间,很多农村党组织陷入瘫痪,难以承担起农村工作的领导重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做出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要求“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19]175,发挥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推行,农村经济显现了生机与活力,但由于经济体制的改变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减弱,农村党组织逐渐出现了软弱涣散的状态。为了推进“三农”工作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实现,农村党组织建设必须加强,由此,中央出台了许多文件及措施,力图克服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状态。新时代以来,为了推进“三农”工作,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与工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于是通过选派第一书记,加大对农民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审查和处理等,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了农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与支持。总之,建党百年以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重视农村党组织的建设,才能保证农村各项工作的实现,才能稳固党的执政地位。
代表农民的利益,才能获得农民的拥护与支持,使农村党组织获得凝聚力。1928年10月4日,中央政治局做出的《关于湖南工作决议案》要求:利用有利条件“发动广大的农民群众的斗争”[5]619。1940年12月《边区经济建设》指出,“要使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30],就要时刻关心群众,替群众想办法,满足群众的正当利益。1945年11月,毛泽东强调“关心人民的经济困难”[12]787。1979年9月,中共中央要求“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19]174,要求农村党支部要带领农民发展经济、搞好生产建设,同时抓好思想工作。2016年4月25日,***指出农村党组织要“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1]188。百年以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必须以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密切与农民的关系,是农村党组织获得凝聚力的重要力量源泉。
农村党组织必须吸收品行端正、对党的事业忠诚的人。土地革命时期,为了保证党的纯洁性,强调从贫雇农中吸收进步分子入党。抗战时期,党员队伍特别是农村党员得到大量发展,为了保证党员队伍的质量,党极为重视对于党员的审查。比如,陕甘宁边区开展过多次对党员队伍的审查工作,经过对党员的调查甄别,把一些党性不纯、有问题的人及时清除出党。解放战争时期,党提出从土改运动和一切革命斗争中吸收表现突出、思想端正的进步分子入党,同时,在农村开展了大规模的整党运动。建国初期,基于农村党员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提出三至五年内,“对农民党员的发展,应加以限制”[16]210。改革开放后,一些地方由于重视经济工作、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党员队伍存在作风不纯的问题,中央于1983年开启了整党运动,1986年主要在农村进行。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指出,加强对后进党组织的整顿。***要求“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29]152。所以,无论在革命年代还是新时期,我们都要保证党员队伍的质量,克服农村党组织存在的软弱涣散状况,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发挥农村党组织在农村基层的领导作用,关键是选好党支部领导班子。1928年10月5日,中共湘赣边界会议指出,“乡村中的党员,须选出先进分子,加以特别训练,以培养成党的中坚。”[5]634延安时期,习仲勋建议:“有些不好的支部书记,乡长需要改选一下,经过民主会议把那些不好的支部书记洗刷出去,真正对工作积极的分子换进来。”[31]1987年1月印发的《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要求“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21]181,领导农村的改革,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1994年10月印发的《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到新水平》要求,“建设好党支部领导班子,首先要选好和提高支部书记。”[32]2013年12月23日,***指出,“要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1]186,他要求加强从优秀村干部选出优秀分子充实公务员队伍,充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总之,选取优秀的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等,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是农村党组织建设能够获得生机与活力的重要组织保障。
首先,要重视支部生活。1928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指出,“党没有正确的支部生活”[5]791,党员没有遵循正确的工作路线是造成党出现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1949年3月13日,任弼时要求党支部“建立起经常的组织生活”[11]187。而按时召开农村支部会议并传达党的决议、政策,要求党员遵守纪律、服从规定,按时缴纳党费,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议等都是党务工作的基础,必须坚持不能丢弃。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197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指出,“如果党委陷到了具体业务中去,党不管党,以党代政……必然削弱党的领导”[19]175。1999年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0年印发的《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等文件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了制度性规定。总之,加强支部生活,重视制度建设,既规范了农村党组织建设,也可以对党员干部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及党组织的凝聚力。
梳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百年发展史,总结农村基层党组织百年进程中积累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对于加强新时期农村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始终把抓农村基层党建与农村文化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发展和解决农民实际困难相联系,把农村基层党建作为重大的历史任务并付诸实践,取得显著的成绩。但百年进程中社会条件与历史任务发生着重要的改变,农民的素质、觉悟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由此,新时代以来,农村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方法、组织管理等也发生了变化。比如,革命年代的农村基层党建主要侧重于抓党员的思想问题、解决党员纯洁性的问题,而当前更应注重制度建设:比如,落实民主监督、加强廉政建设等,使农村党组织的职责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比如革命年代在农村搞整风运动、改革开放初期推进农村整党运动,以及在农村推动的“三个代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虽然都是在农村党员中所开展的思想教育运动,但因为历史条件和教育对象的改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在不断创新,从主要依靠理论学习、批评与自我批评形式到逐步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如参观访问等多种途径。而且,新时期以来随着人口迁徙,农村“空巢化”等问题的出现,如何加强对于农村流动党员的管理,有效地搞好党务工作,满足与解决农民面临的实际问题,成为新时期农村党组织必须思考与解决的现实问题。
因此,当前农村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应主要体现为。
2018年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规定农村党组织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工作”[29]66。为了推进这一战略任务,其具体职责表现为领导农村各种组织在农村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领导农村经济与文化建设,包括组织农民群众发展村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治理的实现,注重对于农村文化生活的引导,推动和谐美丽乡村建设。总之,农村党组织要围绕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提出的农村发展战略任务,结合农村实际,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政策,维护农民的利益与要求。这既能推动农村工作的进行和农村战略任务的实现,也找准了农村党组织建设的主要途径与方向,使得农村党组织建设紧密围绕农村的实际,紧密联系农民,既加深了与农民的联系,也推进农村工作的实现,并由此而获得了巨大的凝聚力。
首先,要坚持第一书记工作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政策亮点就是选派第一书记。实践证明,第一书记政策对于推进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提升乡村干部的素质等具有重要意义,这应该成为基层干部使用的重要制度,要坚持不懈地执行。其次,要继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待遇与社会保障,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农村工作中去。再次,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各种涉农资金及农村集体经济的违规使用及基层贪腐行为。这既关乎农村基层的政治清廉,也关乎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总之,一支优秀廉洁的干部队伍既能保证党的农村工作的实现,也是党的优良作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
民主革命时期,思想建设处于党的建设的首位。新时期我们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加强制度的落实与制约,为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廉政建设等保驾护航。农村党组织要进一步推进村“两委会”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的选举与任命,杜绝农村基层干部的“贿选”。加强对于农村财务的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渎职、腐败行为的监督和处理,建立农村基层干部“不敢腐、不能腐”的有效制度约束,为农村基层干部廉洁作风的形成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使得他们按照制度办事,促进农村基层廉政清明的政治风气的形成。
首先,农村党组织必须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防止只抓经济工作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做法。党组织要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政策教育、党性教育等,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其次,加强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及时向农民传达党的惠农、扶农政策,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了解农业农村农民的真实情况,有效化解农村社会存在的矛盾,引导农民树立爱国爱党的情怀,引导农村形成和谐稳定、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当然,农村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教育内容要符合农民的认知水平,教育形式要通俗易懂,杜绝形式主义、教条主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