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4-09-03

周福 沈雪峰 宋文英 赵慧娟 郁雪文

(1.浙江省气象局,浙江杭州310002;2.嘉兴市气象局,浙江 嘉兴314050;3.绍兴市气象局,浙江 绍兴312000;4.温州市气象局,浙江温州325027)

0 引言

随着以自动气象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为主要标志的现代气象综合观测体系的快速推进,综合气象观测在现代气象业务服务中发挥出了越来越重大的作用[1]。同时,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对于今后一个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综合气象观测迫切需要我们早作思考,早作谋划。综合气象观测工作着力点在基层,效益在全局,核心在技术,关键在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和浙江省气象局关于推进基层气象部门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针对浙江省气象观测系统多年来建设与发展的实际,在调研基础上,对进一步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作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1 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的现实基础

1.1 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

近年来,依托于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寻求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依托于现代化建设这一正确选择,依托于一以贯之的规范化管理,依托于干部职工长期以来的敬业爱岗,浙江省气象观测系统取得了长足发展。观测站网实现了从“点”到“面”到“立体”的重要拓展,观测业务实现了从人工向自动化发展的重要进步,观测数据实现了从基础数据到信息资源的重要跨越,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1.2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仍然不能满足气象业务服务需求

浙江气象灾害的广泛性、突发性、局地性、持续性特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对气象服务的针对性、专业性、可靠性需求,要求气象观测系统具有密度大、要素全、精度高、稳定可靠等基本条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浙江省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气象观测盲区特别是海上气象观测能力、垂直探测能力不够,精度不高,要素不全,装备连续无故障运行水平低下,业务系统的科技水平进步不快,气象观测资料的梯次质量控制不够,可用性欠缺,气象观测环境破坏引发的资料连续性和一致性受损,气象观测岗位职责尚未完全顺应自动化发展趋势妥善转型。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整体效益的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级气象部门气象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职能的发挥和水平的提高。

2 充分认识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的形势

2.1 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是气象防灾减灾的基本前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加大。超强台风、流域性特大洪涝、大范围严重干旱、高温热浪、低温雨雪冰冻等气象灾害出现的可能性增大[1-2]。防御频发重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迫切需要增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及时全面地捕捉各类灾害性天气,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预测和防范水平,这是做好气象防灾避灾的基本前提。

2.2 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是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

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已成为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浙江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快速增长,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气象观测信息对发展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渔业、环境、能源、建设、交通运输、电力、通信等行业及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显著,对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贡献越来越大。大力发展多元化的专业气象观测工作,是服务好社会各行各业的现实需要。

2.3 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保障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及航运航线、港口码头、临港工业、海上石油天然气平台、海洋渔业及捕捞、近海养殖、渔港、海滨休闲等蓝色海洋经济的发展,呈现需求多样、范围广泛等特点,都需要海洋气象观测提供趋利避害的资讯。加强沿海和海洋气象观测服务能力建设,是优化海洋经济发展布局、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

2.4 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是研究气候及气候变化的基础支撑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能源和水资源危机、生态危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一方面要加强对气候和气候变化的观测、评估,气候可行性的论证;另一方面要有序开发和利用气象资源。加强温室气体、气溶胶等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大气成分的长期观测和分析,加强基准辐射、边界层通量与气候系统多圈层综合观测能力建设,积累并分析气象观测资料,是准确反映浙江省基本气候状态和气候变化历史趋势的基础支撑。

2.5 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是建设“生态浙江”改善生存环境的有力辅佐

受污染物排放、城市建设等的影响,大气气溶胶含量增加,雾、霾(灰霾)以及酸雨、光化学烟雾等事件也呈增多、增强趋势。分析气象条件如何影响大气环境,研究如何利用气象条件改善大气质量,迫切需要推进环境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建立霾(灰霾)、大气成分、酸雨等环境气象观测系统,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改善大气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是有力的辅佐。

2.6 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是基层气象事业内在发展形态的科学追求

大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强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建设,构建整体实力雄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事业发展的嘱托和希冀。观测业务作为县级气象部门的主业之一,反映着气象科学和气象事业的现代化水平。加强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切实提升气象观测资料在气象业务服务中的贡献率,并通过建设促进整个观测系统装备、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进步,是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追求。

3 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思路

3.1 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

以提高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为核心,面向浙江省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日益增长的需求,面向现代气象业务服务发展方向,面向浙江省“气象强省”奋斗目标,面向全球观测技术发展前沿,切实加强全省综合气象观测工作的统筹规划,进一步明确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针对气象观测的薄弱环节,加强海洋气象观测能力,全面建成气象灾害自动观测站网和专业气象服务观测站网,实现由地面观测向近地层立体综合探测转变,由天气气候观测向多要素的生态气候观测延伸,由单点观测向辖区多测点综合观测拓展[3-4]。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强化保障措施,明显改善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逐步推进观测自动化、布局科学化、业务现代化、信息共享化。

3.2 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的发展目标设想

通过未来5 a的努力,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备、能较好地满足业务服务需求、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县级综合气象观测水平。观测系统实现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连续、稳定、自动化,监(天气实况自动监视)、测(气象要素精细化观测)、控(观测装备远程操控)平台全面建成;站点布局实现合理分布、重点加密(其中自动气象站空间密度平均增至8 km,重点地段加密到3~5 km。观测资料采集传输频次加密到1 min。天气雷达实现无缝隙观测)、专业纷呈(加强合作共享,初步建成农业、交通、能源、海洋、环境、城市、旅游等专业气象观测网);市、县(站)级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流程全面建立,观测数据准确率达到999.99‰以上;技术装备体系健全运转高效,地面、探空常规仪器设备年故障率控制在5‰以下,修复时间24 h以内;雷达类仪器装备年故障率10‰以下,修复时间72 h以

内。观测队伍全面实现从观测员向灾害预警、质量控制、装备维护、运行监控、网络维护等复合全能型人才队伍的转变。70%以上从业人员学历层次达到本科水平,科研能力明显提升。

3.3 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

3.3.1 需求牵引原则

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应根据各地天气气候特点和服务需求,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资源开发、农业生产、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服务需求,明确气象灾害观测预警和服务的重点,稳步推进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的实施和发展。

3.3.2 效益优先原则

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应根据县级气象部门在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科学设计、积极稳妥地推进现代化建设,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特别注重发挥自身业务和地域优势,合理分工布局,体现气象业务体系整体效益。

3.3.3 统筹协调原则

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站网布局、观测项目、业务功能的统筹兼顾、统一标准和重点突出。形成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相协调、部门与行业相兼容、重点区域和上游区域相连贯、海洋与陆地观测相互补、观测与预报服务相衔接的发展态势。

3.3.4 合作共建原则

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应加强部门合作和行业管理,充分利用各单位资源优势,建立开放多元的共建模式和管理机制,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和互惠双赢。同时要加强上下级部门之间管理和技术的互动与反馈,切实增强业务指导和创新能力。

4 对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主要任务的思考

4.1 积极、稳妥推进综合性自动气象观测网建设

自动气象观测网是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县级气象部门要根据省气象局发展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总体规划,结合辖区天气气候特点,有针对性地完善观测站网和优化观测项目,提高气象灾害多发、易发等关键区域和服务重点区域气象观测的时空密度,充分利用不同探测手段,加强交通和通信干线、重要输电线路沿线、重要输油(气)设施、重要水利工程、重点经济开发区、重点林区和旅游区等的气象监测设施建设,有效填补气象灾害的观测盲区。积极推进云、能见度、天气现象、固态降水及干旱、酸雨和高空气象要素等的自动化观测系统建设,2012年全面取消气象电报编制和传输。

4.2 根据需求大力发展专业气象观测

专业气象观测网是气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浙江省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今后一段时期突出的建设重点。县级气象部门要深入分析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气象服务的需求,建立开放多元的共建模式和管理机制,联合受益主体,大力发展农业、交通、能源、海洋、环境、城市、旅游等行业专业气象观测,提升专业观测的针对性、实效性。

4.3 加快建设综合监控业务平台

县级气象部门要紧跟观测自动化发展进程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趋势,逐步改革观测业务值守班模式,建成集辖区多测点综合观测、全区域天气监视、全装备运行监控、多源数据质控功能于一体的“监、测、控”值班平台,实现值班观测员对区域内自动观测设施的综合值守和监控,提高观测业务人员单位时间贡献率。据此合理配置观测及相关业务的人力资源,增强发展后劲。

4.4 大力强化气象装备保障和支撑能力建设

面对浙江省气象探测设施数量和种类大幅度增加的实际,构建上级技术指导下的分级技术装备保障体系,创新思路加强县级气象装备维护保障和支撑能力建设。依托市县局技术力量组建具有较强机动性和业务能力的装备维护保障队伍,建立调度灵活、运转高效、上下协同的运作机制,完善技术装备运行监控和应急维护维修平台,建立仪器装备全程质量跟踪机制,全面提高基层台站气象装备的技术支持、应急排障等方面工作质量和效率,切实降低保障工作的经济、时间成本,增强观测系统稳定运行能力。

4.5 严格执行观测项目建设审批制度

切实加强上级气象主管部门对观测系统现代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业务指导,县级气象部门要严格执行观测项目建设逐级审批制度,统一设备规格和工程标准,实现资料共享。在气象仪器设备购置过程中要引进竞争性供应机制,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建设成本。要加强对气象装备的许可准入管理。未经中国气象局许可或设计定型的气象探测设施,不能在业务工作中引进和使用。

4.6 科学推进观测业务技术转型

县级气象部门要围绕观测技术进步,改革观测业务工作模式,加强观测业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知识的培训,逐步提高县局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挑选实干勤奋的业务骨干,组建综合观测业务创新团队,承担实用型业务科技项目研发、现代化建设攻坚任务。以点带面,科技带动,推进观测队伍向灾害观测、质量控制、装备维护、运行监控、资料分析等复合型人才方向进步,切实提高团队业务能力。

4.7 不断强化气象观测业务社会管理职能

气象社会管理是国家赋予气象部门的职责。县级气象部门要加强行业、部门协作,发挥观测站网社会管理职能,在上级指导下完善本地各类气象观测系统的统筹规划机制,强化气象观测设施总体规划和项目归口管理,建立开放合作的共建模式和管理机制,建立多部门气象观测数据汇交制度,促进不同归属气象台站资源整合和效益发挥。

4.8 切实实施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县级气象部门要加强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资料采集、检查、传输等各环节业务流程,建立以县级为核心的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业务平台,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原产地的观测源数据质量监控,提高观测资料质量和代表性,提升底层源数据有效性和可用性。开展观测数据信息化存储和档案化管理,重点巩固区域站资料整编工作。鼓励开展观测数据向业务产品转化的方法研究。

4.9 有效开展资料加工分析共享应用

县级气象部门要根据当地天气气候特点,加强本地历史资料和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规律分析研究,根据影响路径和变化特征,切实加强天气系统和上下游地区各种灾害性天气的联防观测,在全省综合共享平台基础上,尽快构建当地的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各行业气象及相关观测信息的有效共享。

4.10 抓紧建设标准化观测场室加强观测环境保护

县级气象部门要在上级指导意见框架下,结合台站实际,以满足新型综合观测和监控功能需要为目标,创建省级标准观测场、标准值班室和观测环境,不断改善工作条件,保障业务工作规范化运行。依法履行气象观测站环境保护和宣传职责,切实落实测站周边单位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备案送达、季度走访、日常监控、影响评估初评报批、防雷审批监管、环境变化零报告、行政执法以及责任追究等职责。

5 切实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的保障

5.1 切实加强对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的规划指导

省市气象部门要按照中国气象局现代气象业务发展指导意见精神,在建设发展、科研开发、装备保障、资料应用等方面,指导县级气象部门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服务需求现状,因地制宜地制订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发展规划,实现与省、市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对应。通过上级部门对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系统发展项目的审核与建设管理,规范和协调县级观测业务发展。

5.2 切实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的科学管理

加强对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的领导,建立健全现代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管理规章制度,编制新的业务流程和规范,建立科学、分类的业务考核与评价、激励机制,保障县级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挥应有的作用。各级业务管理部门要切实树立服务基层的管理理念,深入台站,加强沟通,承上启下,关心基层业务人员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问题。注意从群众中发现和提炼加强能力建设的智慧。

5.3 切实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的有效服务

省市级气象部门要为基层实现部门合作、资料共享等工作创造条件,提供帮助。要创造深造、实习机会,广泛开展新装备、新技术普学活动,协助做好业务和管理人员适应新型观测模式和多专业观测的知识储备。要在科研开发、项目设立、资金保障等方面予以扶持,提高上级气象部门对基层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和服务水平。县级气象部门要广开门路,积极争取多元投入机制支持气象观测系统建设与发展。

[1] 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2009-12-30.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

[3] 郑国光.郑国光局长在首届全国气象观测技术经验交流会开幕式上的讲话[C].2011-04-24.

[4] 黎 健.在全省基层气象事业发展与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C].2011-07-2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