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利用区域站资料分析台州南登型热带气旋的降水时空分布

时间:2024-09-03

袁鸿生 陈宏义

(1.三门县气象局,浙江 三门317100;2.台州市气象局,浙江 台州318000)

0 引言

本文所谓的“南登型”热带气旋,是指登陆在台州以南到闽中以北沿海(定为晋江—乐清之间)的热带气旋。南登型热带气旋是引发台州强降水的重要天气类型之一,就总体而言,仅次于“长驱直袭型”[1]。其暴雨落区及雨量估算无疑是台风防御工作的关键要素,因此有必要专门分析探讨。

本文选取的资料是根据2004—2010年台州市区域自动站建设运行实际情况,选择资料序列等长的38个站点,并经过数据质量分析后得到的。从这些资料出发,我们初步分析了影响台州的南登型热带气旋过程降水之时空分布特征,所得结论对今后的台州市的台风气象预报服务业务具有指导参考作用。

1 2004—2010年南登型热带气旋的降水分布特征

1.1 2004—2010年台州南登型热带气旋概况

2004—2010年间登陆台州以南到闽中以北沿海的热带气旋共有18例,其中登陆闽中(晋江—福清)9例,登陆闽北浙南(长乐—乐清)9例,见表1。

上述18例热带气旋影响期间,台州平均过程面雨量约98 mm。主要雨量中心位于与温州乐清、永嘉接壤的黄岩西部山区,降水较少的区域分别位于东南沿海隘顽湾及石塘半岛、椒江口区至三门东南海岸带、台州西北边区(图1a)。降水中心区域之面雨量为全域面雨量的1.5~2倍。其中过程面雨量最大的个例是0713韦帕,面雨量达250 mm;单站最大过程雨量是黄岩宁溪的407 mm,受0505海棠台风影响产生的。

1.2 台州南登型热带气旋登陆前后降水分布

分别统计台州南登型热带气旋登陆前和登陆后的平均面雨量分布。发现登陆前平均面雨量为54 mm,登陆后平均面雨量为44 mm。登陆前后平均雨量分别占总雨量平均的55%和45%。

台州南登型热带气旋登陆前平均面雨量有两个中心,强度基本相当(图1b)。其一在三门西部的亭旁、高枧及相邻的临海、天台局部区域;其二在温岭西部至黄岩西南部(与温州乐清北部接壤的)区域。而其降水较少区域则在沿海地带和西北边区。雨量中心区域之面雨量接近全域面雨量的1.5倍。

台州南登型热带气旋登陆后平均面雨量有主、次两个中心(图1c)。主要中心位于黄岩西部山区(与温州乐清、永嘉接壤),次中心则在天台山区东南坡(包括天台东南部和宁海西南部)以及三门湫水山西坡(亭旁一带)。其降水较少区域在台州湾两翼海岸带(含临海沿海区、椒江口区以及路桥、温岭之海岸带)。主要雨量中心之面雨量为全域面雨量的1.5~2倍。

表1 2004—2010年间登陆台州以南到闽中以北沿海的热带气旋

图1 2004—2010年台州南登型热带气旋雨量分布图

2 南登Ⅰ型、Ⅱ型热带气旋降水分布特征和差异原因

我们根据热带气旋登陆位置的不同,将登陆闽北至浙南(长乐—乐清之间)沿海的南登型热带气旋定义为“台州南登Ⅰ型”热带气旋;将登陆闽中(晋江—福清之间)沿海的南登型热带气旋定义为“台州南登Ⅱ型”热带气旋。并对这两类热带气旋的降水分布特征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2.1 南登Ⅰ型热带气旋登陆前后的降水分布

分析表明,台州南登Ⅰ型热带气旋对台州的影响相对较重。南登Ⅰ型热带气旋平均面雨量132 mm,其中登陆前平均88 mm,登陆后平均44 mm,登陆前后的平均雨量分别占总雨量平均的67%和33%。

南登Ⅰ型热带气旋面雨量分布呈双中心结构(图2a),其一在三门西部的亭旁、高枧及相邻的临海、天台局部区域;其二在温岭西部至黄岩西南部(与温州乐清北部接壤)区域。其降水较少区域则位于台州湾两翼海岸带(含临海沿海、椒江口区以及路桥、温岭海岸带)。主要雨量中心之面雨量约为全域面雨量的1.3倍。

台州南登Ⅰ型热带气旋登陆前平均面雨量分布呈明显的“中部大、东西少”格局(图2b),主要雨量中心在三门西部的亭旁、高枧及相邻的临海、天台局部区域,次中心则位于黄岩西部山区(与温州乐清、永嘉接壤),连接主、次中心的黄岩西北部和临海中西部亦是较大降水区。而整个海岸带(自楚门半岛至三门健跳一带)和仙居西部、天台西北部都属少雨区。主要雨量中心之面雨量为全域面雨量的1.3~1.5倍。

南登Ⅰ型热带气旋登陆后平均面雨量亦有主、次两个相对中心(图2c),主中心位于温岭西部至黄岩西南部(与温州乐清北部接壤)区域,次中心则在天台山区东南坡(包括天台东南部和宁海西南部)及三门湫水山西北麓(含三门县城)。其降水最少区域在以椒江口为中心的台州湾两翼海岸带(含临海东部、路桥东部及温岭东北部海岸),次少区域在台州西北边区。主要雨量中心之面雨量约为全域面雨量的1.5 倍。

图2 2004—2010年台州南登Ⅰ型热带气旋雨量分布图

2.2 南登Ⅱ热带气旋登陆前后的降水分布

分析表明,南登Ⅱ型热带气旋对台州的影响基本上体现在降水上,且影响程度相对南登Ⅰ型较轻。台州南登Ⅱ型热带气旋平均面雨量64 mm,其中登陆前平均21 mm,登陆后平均43 mm,登陆前后的平均雨量分别占总雨量平均的33%和67%,与南登Ⅰ型热带气旋的前后分布比例刚好相反。

南登Ⅱ型热带气旋面雨量中心位于黄岩西部山区(与温州乐清、永嘉接壤),较大雨量由北偏东经临海城关、三门亭旁转向北偏西到天台华顶;其最少雨量区域在临海、三门海岸带,次少区域在温岭东南沿海、玉环楚门半岛东部和天台中西部。主要雨量中心之面雨量约为全域面雨量的2倍(见图3a)。

图3 2004—2010年台州南登Ⅱ型热带气旋雨量分布图

南登Ⅱ型热带气旋登陆前降水总体不明显,相对较多区域位于黄岩西部山区(与温州乐清、永嘉接壤),次多区域在以椒江口为中心的台州湾两翼海岸带(含临海东部和路桥东部海岸);偏少区域在天台中西部、三门沿海及台州东南海岸带(隘顽湾一带)。相对多雨区之面雨量为全域面雨量的1.5~2倍(见图3b)。

南登Ⅱ型热带气旋登陆后降水面雨量中心位于黄岩西部山区(与温州乐清、永嘉接壤),相对多雨区向北伸展,经由临海城关、三门高枧再到天台华顶。其降水最少区域包括自隘顽湾到三门健跳的整个台州海岸带,次少区域在台州西北边区。雨量中心区域之面雨量接近全域面雨量的2倍(见图3c)。

2.3 南登Ⅰ型、Ⅱ型热带气旋降水分布差异浅析

大量的观测事实表明,沿海地区热带气旋降水的强度与风向关系密切。台州南登型热带气旋登陆前的降水,通常从出现东北风时开始显现,从出现东风时开始增大,而稳定的东南风时段往往与最强暴雨时段相对应;而南登型热带气旋登陆后的降水,通常从出现偏南风时开始减弱,从出现南到西南风时趋于衰微,而一旦出现西南风(或更大程度的偏西风),往往便是有量降水终结之时。

南登型热带气旋对台州的影响以“外围”为主。在科里奥利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热带气旋的外围环流为逆时针略向心辐合。接近闽浙海岸的热带气旋,因受NNE—SSW走向的岸线地形强迫作用,其外围风向会产生较大的扭曲更易出现NNE风[2]。

对于南登Ⅰ型,其中心尚未进入海岸经度之前,台州沿海地带的风向大多维持NNE,当进入海岸经度时转NE,临近登陆时转正东风,登陆之后再按SE→S→SW的顺序依次顺转。

对于南登Ⅱ型,由于距离更远,气旋外圈环流强度相对偏弱,地形强迫扭曲程度更大,在其中心登陆之前,台州海岸风向几乎稳定维持NNE,登陆之后才会转 NE—E,再以后较多转ESE—SSE,少数快速切换为S—SSW。

登陆点越接近台州的南登型热带气旋,台州沿海转偏东及东南风的时间更早且强度更大,因此登陆前降水量级明显偏大。而登陆点更偏南的热带气旋,在其中心登陆以前,台州沿海基本维持NNE,降水也因此偏小;而其登陆后因台州沿海风向渐转东北风甚至东到东南风,而且维持时间较长,故雨量相对增加。

3 结语

(1)南登型热带气旋是引致台州强降水的重要天气类型之一,平均过程面雨量约98 mm。其中登陆闽北至浙南沿海的热带气旋平均面雨量132 mm,登陆闽中沿海的热带气旋平均面雨量64 mm,两者相差2.1倍。台州南登型热带气旋登陆前后平均雨量分别占总雨量平均的55%和45%。

(2)台州南登型热带气旋主要雨量中心位于接壤温州乐清、永嘉的黄岩西部山区,较少区域在海岸带及西北边区,主要雨量中心之面雨量接近全域面雨量的1.5倍。其登陆前平均面雨量有两个强度基本相当的中心,即三门西部、温岭西部至黄岩西南部;登陆后降水有主次两个中心,主中心位于黄岩西部山区,次中心在天台山区东南坡以及三门湫水山西坡。沿海地带基本属于降水较少区域。

(3)登陆台州以南到闽中以北沿海的热带气旋,登陆前后平均雨量分别占总雨量平均的67%和33%;而登陆闽中沿海的热带气旋,登陆前后平均雨量则分别占总雨量平均的33%和67%。

(4)台州地区热带气旋降水强度与主导风向关系密切,而主导风向则更多取决于登陆区段。

[1] 陈宏义,赵利刚.浙江沿海“长驱直袭型”热带气旋特征分析及预报探讨[C].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创新论坛论文集,2008.

[2] 励申申,寿绍文,王 信,等.登陆台风与外围暴雨的相互作用[J].气象学报,1992,50(1):33-4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