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王玉学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具有普及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凭借资源海量、实时交互、反复下载等多元优势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课程思政是构建全员、全程、全课育人格局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大学体育课程培养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这就使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可行性[1]。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引导职能,既能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又能发挥课程思政教育优势,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度政治认同感和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本文通过研究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对推广体育课程思政理念、深化体育课程思政改革、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具有重要作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学平台,按照线上预习、线下讲解、课后提升等步骤开展的混合式教学,转变了传统单一授课教学模式的弊端,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了教师的育人职能是将教学理念付诸实践、合理组织教学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课堂能动性的发挥,确保学生思维紧跟教师思路,并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实现教育目标[2]。
大学体育与课程思政二者都是以育人为目的,在内容上有交叉,又具有互补性。第一,大学体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身心素养,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学会控制自身情感,磨炼自身意志,扩大人际交往范围,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第二,大学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从心理、精神、思想等角度入手,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的体育奋进史中获得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3]。第三,爱国情怀是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通过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典型事迹、伟大成就,筑牢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使其自觉遵守组织纪律,规范自身行为,克服运动过程中的困难,形成优良的品质和作风。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旨在深度挖掘大学体育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以通过二者的协同作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当前在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因学校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足,安排课程思政的组织能力不强,外加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理念存在偏差,将课程思政片面地认为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忽视大学体育学科知识的融入与应用,无法正确树立课程思政理念,且缺乏持久性,在课前导学、课中联系、课后强化中融入的思政元素较少,使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效果不明显,影响课程思政效能的有效发挥。
大学体育是针对大学生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开展的一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身体机能、强化学生体育素养的公共课程。在核心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虽然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强调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但受传统理念影响,使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把握不明确,其更加关注学生“体”的发展,忽略“心”的发展,即重视学生身体机能与动作技术练习,忽视学生道德、思想层面的发展,而教学内容的相对失衡以及思政元素的融入形式简单,难以加深学生对体育精神的感悟,也无法发挥课程思政与大学体育协同育人的效能。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使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尤其是部分教师将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转变为显性教育,直接将体育中的思政元素以理论的形式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过多干预的现象,不仅会使学生接受思政理念时的思维固化,难以主动地融入其中,无法深度理解体育知识中存在的思政元素,导致学生情感体验不足,还会因教学方式较为滞后,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枯燥、乏味,降低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学习兴趣,达不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4]。
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对推动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教师在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对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不足,尚未制定评价学生思想道德情况的评价指标,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依旧将期末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能力与运动能力的唯一标准,甚至将教师作为评价的唯一主体,仅根据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印象进行评分,使评价结果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不仅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思想状态,还无法反映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效果,降低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质量。
在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转变传统学生认为只需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固化思想,教师要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理念,明确立德树人的教育指向,并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单一滞后的教学观念,结合大学体育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教学实际,做好课前导学准备工作,深入挖掘体育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积极利用线上互联网资源海量的优势,打造符合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特点的多元化教育体系,突出体育思政建设中的立德指向。
一方面,教师要强化体育课程建设的立德理念,既要树立大局观念与统筹意识,整体把握、充分挖掘体育教材资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如姚明、刘翔、苏炳添等中国体育事业建设中的代表人物,又要通过线上多媒体资源搜集代表人物的相关事迹,以补充完善课程教学资源,发扬代表人物不畏艰辛、为国争光的精神,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奋勇争先的精神状态,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另一方面,教师要采用备课的方式,结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备课中的思政元素,明确适合运用线上或线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的资源,以科学选择最佳的教学模式,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势。教师既要利用线上教学模式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开展方式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又要利用线下课堂更加贴合学生学习习惯的优势,通过加强师生互动,在调动学生课堂能动性与发散思维的同时,发挥教师引导职能,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结构。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开展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课程思政大环境背景下,高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学校要紧跟国家宏观政策,既要从校园体育教学环境入手,设立相关体育宣传栏与背景墙,大力发展校园体育活动,并利用校园广播宣传体育活动背后的故事,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又要从线上平台入手,结合当前移动智能终端普及的现象,拓宽体育文化与体育活动的传播平台,为体育思政建设注入新活力。
一方面,学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将体育课程中积淀的体育精神、体育文化融入其中,尤其是要将雕塑、宣传栏等设置在学生日常经过的场所,以丰富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并通过学生日常生活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尤其是可以通过组建不同院系之间的体育竞赛,以发挥学生能动性,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氛围,拓展体育教育中的德育培育空间[5]。另一方面,学校要将关于学生核心素养与思想品质的培育方案、教学经验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情况,通过线上多元平台进行展示,以吸引更多专家学者参与课程思政讨论,帮助学校与教师明确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点,并从中获得更适合学校建设、教学状况且具有操作性的课程思政实践元素,不断优化创新大学体育课程思政体系形态。
在核心素质教育深度推进的新时期,大学体育教育也要转变传统功利性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应用线上线下多元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主体的体育运动需求,并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思政理念,不断提高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原有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融入思政元素,还要重点关注、科学把握个人与集体、成就与挫折、竞争与合作之间的辩证关系,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并形成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一,教师要科学应用信息技术,完成线上视频与课件的提前布置工作,保证视频与课件中具有思政元素,以突出思政元素的隐性教育特点,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思想品质。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把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时间占比,既要发挥线上课件调动学生感官的优势,吸引学生兴趣,又要发挥线下分层教学、趣味比赛等教学优势,加强师生互动力度,及时发现、积极干预学生的不良思想与行为,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与育人效能。第三,教师要积极组织“对抗”“搭档”的竞赛模式,在磨炼学生意志、塑造学生坚韧品格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集体的力量实现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切实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就要教师结合体育教学过程中反馈出的问题,动态地调整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而这离不开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信息化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师要拓宽自身的眼界,转变传统过度依赖线下教学模式的单一性与片面性,能够在教学评价环节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势,全方位、多角度考查学生的运动技能与思想品质,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全面,以发挥评价效能。
第一,体育教师要在线下课堂的开展过程中,全面观察每位学生个体的表现情况,并科学设置基础知识、运动技能、到堂率、思想观念等考核指标,以及时发现、积极干预学生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与行为表现,发挥课程思政育人效能。第二,教师要利用微信、微博等交互平台,鼓励学生将自身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以发挥交互平台信息实时传递的优势,及时解答学生疑问。第三,教师要积极发挥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势,通过学生在线上学习平台课后作业、课堂反馈等模板中的表现与反馈,客观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思想状态,并利用信息平台自动反馈的相关建议而补充完善教学计划,以增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时效性。
在多元文化冲击与影响的大环境背景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体育教师要正确树立课程思政意识,并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与教育现代化背景,明确立德树人的教育指向,推广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思政元素。一方面,学校既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内文化氛围,以通过线下教学环境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丰富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又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线上传播的立体性与内容的多元化,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师资建设力度,通过培训增强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使其深度挖掘体育教学资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优化完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促教育优势,实现大学体育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跨学科融合,并发挥协同育人优势,帮助学生强身健体,提高学生思想品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