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体育课程创新开展研究

时间:2024-09-03

梁丽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

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生本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落实,成为众多教师推进课程创新的必然选择。在生本的教育理念影响下,高中体育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体育技能的发展之外,更要关注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个人健康意识和思想道德素养的协同发展,为学生今后的个人成长奠定基础。但是在现阶段,众多教师更关注学生基础体育技能的发展,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推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而较少注重生本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在课堂上统一组织学生开展体育锻炼项目,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有限,很多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兴趣,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不足。由此可见,创新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形式,促进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体育活动中的有效实施,是提高学生在体育锻炼活动的参与度、提升高中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主要影响

(一)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品格

促进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体育课程中的有效实施,对高中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创新性的体育课程内容既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又能在团队中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由此可见,在生本教育理念下,体育不仅是锻炼学生身体的方式,更是锻炼学生个人思维能力、锻炼学生个人良好意志的重要手段。例如,在长期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中,学生可以逐渐改变不良习惯,克服不良行为,真正融入集体和团队,塑造更加开朗活泼的性格。同时,对于高中生来说,需要在生本化的体育课程内容的影响下,努力实现一定的体育目标,在不断克服困难追逐目标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人品格得到有效发展。在目标实现之后,学生会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起着重要作用。

(二)能够促进学生潜能发展

促进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体育课程中的有效实施,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智力和体力的有效发展。从基本认知的角度来看,基于生本理念的高中体育课程内容,首先能够锻炼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变化开展相应的思想建设,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从而落实“推动学生身心同步发展”的教育目标——在生本教育理念下,体育课程教师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都能够有效调节并控制学生的神经系统,在组织学生进行长期的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和神经叶不断受到刺激,有利于其个人智力的发展。其次,在各种体育运动项目中,取胜的因素不仅仅是体能。学生往往需要思考、合作、策略等思维技能的帮助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它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前提。此外,在各种体育比赛中,学生要想获胜,就必须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从而实现意志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这是挖掘学生潜能的重要途径。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体育课程主要目标

(一)学生情感和品德目标

推动生本理念在高中体育课程中的有效落实,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人情感和品德素养的发展,这是体育课程开展的基础目标,同时也是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体育课程创新的关键。从学生体育情感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要重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参与,关注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的兴趣,这些因素直接反映了学生对体育课程活动的学习态度。从体育品德的角度来看,教师推动生本理念的有效落实,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基本的道德素养。这些内容体现在学生的自主表现活动中,特别是团队性的体育训练项目中。

(二)学生能力和习惯目标

培养学生的体能和习惯是培养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形式。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运动习惯具有长期性的特点,那么高中体育教师就要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差异进行衡量,同时设计针对性的体育锻炼计划,制定量化的体育锻炼指标,在促进学生个人体育技能发展的基础上,评价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增强体育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促进学生个人运动技能的有效发展。

(三)学生行为和意识目标

健康行为和意识是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基础内容。学生的健康行为和健康意识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个人活动和体育锻炼态度上,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身体素养和良好锻炼习惯的发展。那么在推动生本教育理念有效落实的过程中,高中体育教师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和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深入剖析高中体育课程的价值功能,在设计体育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添加常见的体育锻炼内容和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知识。目前,在体育课中,很多高中生更注重运动技能的锻炼,但对各种运动损伤的处理却不够重视。这就需要教师在体育课上注重向学生讲解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强化学生的人身保护意识,实现生本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

三、生本理念下高中体育课程活动创新要点

(一)增强活动内容趣味性

落实生本教育理念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提高学生体育课堂参与度的关键在于构建趣味性的体育课程内容。教师构建趣味性的体育课程内容时要注意,应用创新性的体育课程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实际兴趣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比如在实际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手机等等录入设备,为学生拍摄一些课堂运动照片,或者录制相应的运动训练视频,作为课堂典型案例展示给学生,在此过程中将学生在动作训练中存在的不足直观展示给学生,这样就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同时在观察个人或者小组表现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活动参与度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落实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形式。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首先需要教师围绕着学生发展需求,设计针对性的体育课堂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结合高中生喜欢多样化、趣味化课堂活动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内容,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基础技能,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思想道德素养,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学生广泛参与的课内外体育活动内容。

其次,教师在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的过程中,要立足于问题导向,组织学生在各项体育锻炼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体育锻炼思想,告诉学生们在课堂上的锻炼只是日常生活锻炼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各项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此外,学生在锻炼个人体育技能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推动学生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规范个人的基础动作,同时养成科学的锻炼意识。

四、基于生本理念的高中体育活动开展策略

(一)预设活动目标,明确活动方向

高中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指导,是贯彻生本教育理念的必要前提。对于高中体育教师来说,为促进生本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要充分整合学校体育资源,不断优化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课程教学目标,综合细化不同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促进课程目标的有效实施。

推动高中体育课程教育目标的优化,需要教师自己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从学生个人思维能力、学生身体素质和学生个人品德三个方面出发,设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内容应渗透到不同年级、学期和课时中,要注重不同课程目标在不同阶段的顺利实施。二是教师应确保不同阶段课程目标的连续性。在制定高中体育课程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从体育课程的真正内涵出发,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个人学习能力的有效发展。

(二)转变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

推动生本教育理念在体育课程中的有效落实,需要教师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形式,对以往的统一指导型的体育训练活动形式进行改进。众多高中生正处于身心高度发展的阶段,很多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技能。那么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给予正确的引导,组织学生开展有计划的锻炼活动,设计趣味性的体育锻炼内容,提高体育锻炼活动的实效。

首先,在体育锻炼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以往的“理论讲解+动作训练”的体育训练形式,在这种活动形式下学生的个人锻炼空间有限,在单一、反复地锻炼活动中,学生缺乏必要的锻炼兴趣,久而久之形成了疲劳感。那么推动生本教育理念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设计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体育课程教学形式,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锻炼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其体育课程素养。

其次,教师要积极推进合作教学模式在体育课程中的有效应用,一是根据学生的体能基础和性格特点,为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小组的划分,在此基础上,立足于不同的体育活动主题,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训练活动,推动学生体育课程素养的发展。二是,教师要设计趣味性的体育课堂活动,这是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关键。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内容既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内容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独立探索能力等体育素养的发展。

(三)优化活动内容,增强实践成效

体育活动是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以往的高中体育课上,很多老师设计的体育活动内容都比较单调。为了缓解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压力,很多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基本的体育理论后,经常要求学生自由活动,这是学生喜欢体育课的重要原因。但是,在生本教育理念的要求下,教师不仅要关注体育课程内容的自由度,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增强体育教育的影响力。

在体育活动设计中,为促进终身体育理念在高校教育中的有效落实,教师要设计课堂小组活动、课堂体育竞赛、班级运动会等等体育实践活动内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以班主任管理为辅、以体育教师指导为主的体育活动模式,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同时还能够在此过程中形成创新性的、具有趣味性的体育课程活动形式。比如结合KEEP软件,组织学生进行打卡锻炼活动,在此过程中能够形成精确的体育锻炼计划,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从而增强体育锻炼活动的实效。

(四)创新活动评价,推动学生发展

促进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体育课程中的有效实施,体育教学目标是基本定位,课程教学模式是主要的实施手段,而课程教学评价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教师推进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体育课程中的有效落实,需要以学生的体育技能发展主要指标,结合学生的个人思维、锻炼意识的发展,设计创新性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从学生的课堂出勤、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个人身体素质的发展、个人思维意识的发展等角度出发,组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推动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模式的有效创新。同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便捷条件,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的课程反馈渠道,同时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线上训练计划,从而增强体育锻炼活动的针对性。

在设计高中体育课程内容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每个学期都要获取相应的体育课程学分,同时,教师本身也要设计每周不少于90分钟的体育课程内容,在坚持小班授课的基础上,每个体育教师负责不超过30名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思想道德素养。除了主要的体育课程内容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体育社团活动或者体育选修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并进行相应的学分设计,通过这样的形式,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在现代基础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开展的过程中,推动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体育课程中的有效落实,是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推动生本理念的有效落实,需要教师从高中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出发,创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模式,在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兴趣,提升体育训练活动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