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五人制篮球项目赛事体系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

时间:2024-09-03

王运通 北京体育大学

一、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筑牢体育强国根基、奋力实现体育现代化的开局时期,也是篮球项目夯实发展基础、拓展项目人口、提升竞技水平的关键时期。为使中国篮球运动高水平、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一体化建设我国篮球赛事体系,促进不同赛事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中国五人制篮球项目赛事体系建设现状研究

(一)中国五人制篮球项目赛事体系建设现状

通过文献查阅以及走访篮球专家学者,了解到现阶段中国篮球赛事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中国篮协主办赛事、教育系统赛事和社会赛事。下文将对此四部分赛事分别进行简要阐述与解析。

1.全国综合性运动会

该部分主要以第十四届全运会和第二届青运会为例,对全国综合性运动会赛事体系进行分析。第十四届全运会五人制篮球项目男子比赛设有 U22 和 U19 两个组别,女子比赛设有成年组和 U19 两个组别。第二届青运会五人制篮球项目分为体校组和社会俱乐部组两个小项,每小项男女均设 U18、U16 两个组别。

全运会和青运会竞赛办法基本一致,分为预赛、附加赛、决赛。全运会决赛阶段共有8支队伍参赛,而青运会对标国际大型赛事,决赛阶段共 12 支队伍参赛,决赛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分组循环制,第二阶段为交叉淘汰制。

通常,2019 年参加第二届青运会的 U18 组运动员,在 2年后可以参加 2021年举办的第十四届全运会男子 U22 组和女子成年组比赛。第二届青运会 U16 组运动员则可以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 U19 组别。由此可见,青运会和全运会的篮球项目组别设置整体较连贯,符合压茬培养的计划要求,基本达到青年运动员的赛事资源有效衔接。

2.中国篮协主办赛事

通过访谈篮协内部的专家学者,了解到目前由中国篮球协会主办,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赛事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国内三大联赛(以 CBA 为代表的职业联赛包括 WCBA、NBL);U 系列赛事;小篮球赛事。

1)国内三大联赛

我国篮球三大联赛分别是 CBA 和 WCBA 还有 NBL 联赛,其中CBA 联赛为我国篮球赛事里最高级别的赛事,由中国篮球协会主办并授权 CBA 公司运营,是 2017 年“管办分离”改革以来首次以完全商业化的模式来运营的比赛。其下级联赛为全国男子篮球联赛(NBL),NBL 是国家体育总局第一个“管办分离”落地的国家顶级联赛,并在 2020 年宣布不允许外籍球员进行参赛。[1]

目前,CBA 共有 20 支参赛队伍,但地域分布较不合理。经济文化水平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球队数量远远多余西部地区,共有 16 支球队,部分省份还拥有多支球队,例如广东省有广东东莞大益、深圳马可波罗、广州龙狮 3 支队伍。然而中西部球队数量仅有 4 支,并且 23 个省级行政区没有 CBA 队伍。WCBA 共有 18 支队伍,地域分布较平均,8 支队伍分布在东南沿海,10 支在中西部地区,但联赛球队总数较少。NBL共有 14 支队伍,在地域分布上,和 CBA 恰恰相反,中西部队伍较多,共 11 支,东南沿海较少,仅 2 支队伍。

国内三大联赛均采取主客场赛制,分为常规赛和季后赛两个阶段进行,季后赛利用交叉淘汰制争夺年度联赛总冠军,不同之处是 CBA 在常规赛之前增加了季前赛。

2)全国青少年篮球联赛

全国青少年篮球联赛简称“U 系列比赛”,是目前我国竞技水平最高,年龄覆盖范围最广的青少年联赛。通过网络资源对 2019 年中国篮协 U 系列赛事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得出,U 系列比赛是由全国 U21 青年篮球锦标赛、全国篮校杯 U17 比赛、全国篮球项目传统校比赛、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 U15 比赛、全国 U13 青少年篮球公开赛 5 个赛事构成,青少年球员们平均每年可以参加 36-40 场比赛 U 系列赛事。

整个 U 系列赛事的参赛队伍主要以各市体校、篮球学校、篮球项目传统校等体育系统单位为主,对教育系统和社会队伍开放权限有限,覆盖面窄、门槛高,无法满足教育系统天然广阔的市场,亦没有可以完全打破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之间壁垒的权威赛事,一定程度上造成后备篮球人才的大量流失。[2]

3)中国小篮球联赛

2017 年推出小篮球计划后,中国小篮球联赛由中国篮协极力主推,属于公益性的社会管理型的篮球联赛。年度小篮球联赛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省级赛是小篮球联赛的第一阶段,为了确保小篮球联赛的顺利开展,各省会根据赛区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组织模式。大区训练营是小篮球联赛的第二阶段,每年的举办地由中国篮协在全社会进行公开招标,符合要求的俱乐部或学校,由篮协审核合格后,可承办大区训练营。小篮球联赛分为 U8 混合组、U10 混合组和 U10 男子组、U12 男子组和 U12女子组 5 个组别,赛事系统分为省级赛(预赛、决赛)和大区训练营。[3]

3.教育系统赛事

目前我国教育系统竞赛体系整体结构由下至上紧密衔接,呈现四级金字塔模型,依次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金字塔内部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联系协作,共同组建成一个梯队模式。由下(小学)至上(大学)实现人才培养输送模式,由上(大学)至下(小学)实现指导与人才选拔模式。[4]

本文CUBA联赛比赛期间,深度访谈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相关管理人士了解到,截至日前教育系统内主要的篮球赛事有:代表着国际学生体育赛事顶尖水平,由国际大学生、中学生体育联合会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中学生锦标赛;代表国内教育系统最高竞技水准的赛事,全国学运会、CUBA;此外还有全国初中联赛、全国高中联赛、省学运会、耐克中国高中联赛等。其中办赛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当数“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

4.社会赛事

通过北体大图书馆、文献梳理和网络媒体信息,本文收集到的国内社会赛事大多分为公益性赛事、普及性赛事和商业赛事等三类,代表型赛事有中国篮球公开赛、耐克高中联赛、NYBO 青少年篮球联赛等。社会赛事的组织机构多种多样,没有统一和有序的规律。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大众参与篮球比赛的积极性提高,我国社会赛事发展潜力巨大。最近爆红网络的贵州“村BA”就足以证明,参赛条件宽松、篮球氛围浓郁、趣味性强的社会赛事是普及篮球运动,拓宽篮球人口,弘扬篮球文化最好的途径。

(二)中国五人制篮球项目赛事体系困境

基于上文对中国五人制篮球项目赛事体系建设现状的梳理,本文认为我国现有五人制篮球项目赛事体系基本能够满足竞赛与后备人才培养的需要,但其自身发展中还存在以下现实困境:

中国幅员辽阔,共有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但各地运动员的培养却还是以传统省队建制为主,平台单一。同时我国缺乏区域性篮球联赛,无法充分调动城市在篮球发展中的作用。

体教融合程度低,“赛”“训”“教”认识不到位和相应赋能操作的脱节,无有效促进参与人数、优秀苗子增长、球迷增长(简称“三增长”)的集约力量与效能。广大青少年常年缺乏比赛资源环境,不同年龄、水平层次的青少年比赛序列之间不畅通、较为碎片化、滞化。

目前我国篮球项目各系统赛事间封闭性较高,缺乏流动性。高水平赛事资源供给不足,运动员缺乏高质量比赛来得到锻炼提高。缺乏满足大众需求的具有会员成长和赛事积分递阶特征和元素的社会品牌赛事。

三、中国五人制篮球项目赛事体系优化策略

(一)对标奥运模式,大力推动区域性篮球联赛

奥运会、世界杯等世界大赛,均是以各大洲资格赛作为准入机制(亚洲非洲水平较差,但也有名额进入奥运)。因此,在我国赛事体系中加入区域性篮球联赛,并将其纳入全运会赛事体系中,是全面对标奥运模式的举措,有利于竞赛体系改革发展。同时,以行政区划和就近原则,组织区域联赛可以极大程度节约时间和交通成本等,促进区域发展,避免资源浪费。例如在“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文化水平高、改革创新包容度高的地区开展区域联赛可以为当地广大篮球爱好者和从业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展示和锻炼平台,有助于挖掘篮球后备人才,有利于展示地方特色和促进地区篮球文化发展。

(二)举办中国城市篮球联赛,发挥城市在篮球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3月23日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其中第十六条明确提出“支持打造群众性特色体育赛事,引导举办城市体育联赛”[5]。因此,举办中国城市篮球联赛,有利于推进群众体育全域化,进一步推广普及篮球运动,扩大篮球人口基数,推动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在篮球领域增加民生福祉。同时由城市政府组建代表队参加城市联赛可以更好地展现城市力量、凝聚城市人心、体现城市担当、展示城市形象,充分发挥城市在推动中国篮球运动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三)探索体教融合创新模式,完善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2020 年 8 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体发〔2020〕1 号,简称《意见》),根据“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原则提出: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深化体校改革,加强政策保障与组织实施[6];2021 年 10 月国家体育总局在印发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体发〔2021〕2 号,简称《规划》)中也提到,“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体育现代化建设的开局时期,要巩固和加强体校、学校和社会组织培养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三大阵地的建设,体育部门联合教育部门加强优秀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并提出了体教融合建设、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三大球”振兴等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系统工程[7]。

由此可见,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篮球传统特色学校建设,注重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并着力提升女子篮球特色校比例。创新办学模式,全面提升文化课、训练和管理质量。全面推广小篮球场地建设标准、器材和赛事规则,推进全国中小学篮球场地全覆盖。推动中小学建立篮球队和校园篮球俱乐部。鼓励成立校外和社区青少年篮球俱乐部,共同促进人才培养。

面向全体学生,普及篮球知识技能、培养篮球兴趣爱好,举办多种形式的校园篮球活动,推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赛事体系规模与质量全面发展。制定青少年篮球水平等级认证体系(含小篮球),推动篮球教学、训练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建成体育、教育、社会“三位一体”培养机制与对接机制,形成全国统一的青少年注册体系和“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强化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持续办好训练营。建成U系列青少年赛事体系,整体打通和畅通优秀后备人才上升渠道。

(四)加强CBA联赛建设,提升WCBA、NBL、CBO参赛规模与赛事品质

加强对职业化发展的引导和监管,推进落实CBA升级计划,成立联赛管理机构,优化联赛治理结构,健全俱乐部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综合监管体系。规范职业俱乐部运营和职业联赛发展,发挥纪律委员会作用,加大处罚力度,加强联赛综合监管。加强联赛、俱乐部、管理人员、教练员、运动员的综合管理,谨防政治、社会和舆论风险。适应世界职业化发展趋势和竞赛体系改革,完善工资帽、转会、选秀、外援等各项制度。加强职业运动员思想作风建设。健全职业运动员参与国家队备战的运行制度,引导国家队运动员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为国争光关系。严格准入,着力品牌建设、推广开发等全方位优化升级。推进裁判职业化。

(五)发挥公益资助杠杆效应,激励社会、市场广泛开展社会篮球赛事活动

大公益和大市场理念是构建良好的赛事生态发展体系的重要底层逻辑,各个领域、部门、系统之间经过整合形成的有机联结,以会员成长形式表达和贯彻,将有效地普及大众参与,并促进精英专业运动员的成长发展,激励和引导消费群体。发挥公益资助杠杆效应,进而激励社会、市场广泛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篮球赛事活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