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谭晓乐 河北省张家口蔚县白乐镇中心学校
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从未断流,语文是传承汉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语文这门学科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传统文化,学习语文知识,增添课堂教学的魅力。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详细探索和分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语文教材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感悟语文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如果不能深入的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那么其他工作的实施都将会沦为空谈。在挖掘教材内容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不同的学段,灵活挖掘利用,如古诗词、成语故事、歇后语、寓言故事以及神话传说中都有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学会贯穿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思考学生所喜欢的传统文化类型是什么,然后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传统文化素材。比如说,一些寓言故事、神话传说中就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表达了人们对于劳动人民辛劳与智慧的困难,比如说,《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等。其次,教师在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时不能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要积极思索,这些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究竟以何种形式呈现出来,才会被学生喜爱,并且能够迅速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最后,在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时,教师自身还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教师自身对于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了解不够深入,不能准确的表达出传统文化之魅力,那么教学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这样的话一切都将会沦为空谈。所以说,在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期间,教师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还需要重视自我的学习与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
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在课堂上的40分钟内,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运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学生可能很快就会感到厌烦,觉得教师的教学缺乏新意,学习积极性大幅度下降,在课堂上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这样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实施实际上是极为不利的。所以说,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灵活采取多种类型的教学形式,比如说,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借助这些教学法,将复杂的传统文化知识简单化,转变成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能够参与到相关的学习活动之中,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比如说,《元日》这首诗歌所描写的就是春节贴春联,庆祝新年的行为。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人们欢度春节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们回忆自己和父母在春节时有无贴春联的习俗,学生对于春节的一些民俗活动比较熟悉,但是也有一些是他们不太熟悉,对于这些内容他们的好奇心往往比较重,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趁机给学生们科普春节里其他的一些民俗活动,比如说拜灶王爷、守岁等等。此外,在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期间,教师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等,借此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课堂上所能够传授的传统文化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相关知识的传播,在课下也需要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要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做到厚积薄发。课外阅读引导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等为学生推荐合适的经典名著,比如说,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其所储备的知识有限,此时如果阅读复杂的课外书籍,学生可能会显得比较吃力,其在阅读时不顺畅,阅读积极性甚至会因此大幅度降低。所以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可以给其推荐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课外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而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其储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教师就可以推荐他们阅读诸如《水浒传》《山海经》《西游记》等经典名著,借助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让传统文化教育真正的渗透到学生内心深处。
情感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核,在传统文化中蕴藏有丰富的情感,比如说忠义、爱国、孝悌等等。如果教师不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那么传统文化教育也就丧失了其意义和价值,只有关注情感教育,加强对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其才有可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更好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真正的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就必须要立足教材实际,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创新教育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全方位的感知传统文化,优化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