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青少年拳击运动员体能特征及创新体能训练方法探析

时间:2024-09-03

回妍蓉 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一、青少年拳击运动员训练

(一)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生理特点

青少年骨骼肌肉发育大概分为3个阶段,我们所研究的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大概在第二阶段,女性在14至17岁,男性在13至18岁。这一阶段的运动员骨骼生长速度变慢,骨骼硬度提升,关节更加牢固;肌肉增长速度变慢,肌肉中的水分占比下降,肌肉重量提升,使运动员的肌肉收缩能力更强。

青少年运动员心血管功能较成人较差,弹性纤维较少,心肌收缩能力较差,血管发育速度较慢,与心脏的容积和容量不能较好匹配,血压会快速上升,因此在训练时应控制好训练强度,避免损伤发生。青少年运动员呼吸器官没有完全发育,呼吸肌力量薄弱,呼吸系统功能不完善,长时间的训练更易产生疲劳。青少年神经灵活性高、新陈代谢快、疲劳消除较快且兴奋度高,中枢和器官都能被快速激活启动,因此在训练中应注意训练的强度与持续时间。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器官和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青少年运动员与成年人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在体能训练尤其是力量训练时注重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特点,教练员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符合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的方法及强度提高运动成绩,保证青少年身体健康,为更好、更高效地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打下良好基础。

(二)青少年拳击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体能训练在拳击、散打、摔跤、柔道的训练中基本占有一半的比例。拳击运动是同场竞技接触类项目,比赛中快速的移动进攻、反击、灵活闪躲以及运动员连续能力、对抗能力的增强,都需要强大的体能保障。

任何一项运动发展的基础都应从后备人才培养抓起,青少年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拳击运动未来的发展水平。建立科学有效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才能使我国拳击后备人才梯队建设逐渐向顶尖运动人才过渡。青少年拳击体能训练有助于增强运动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增强运动员抵抗伤病能力,减少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寿命。

二、拳击专项体能特征

(一)拳击专项特征

拳击是高强度、间歇性的对抗项目,且间歇时间较短,不足以完全恢复。在新的规则下,随着对抗强度的加大,若想赢得比赛,就需要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研究表明,拳击赛后血乳酸平均浓度在10mmol/L以上。从能量代谢特点上看,拳击是以无氧供能为主,有氧无氧混合供能为辅的运动。其中,短时间高强度、高密度的对抗主要依靠磷酸原供能;多次、连续出拳主要为糖酵解供能;间歇的调整试探性出拳、脚步移动依赖于有氧供能。由于新规则的改变,拳击比赛体现出更高密度的技战术表现,运动员双方在更为快速的运动模式下表现出更高的对抗强度。

(二)青少年拳击体能特征

拳击属于格斗项群,激烈的对抗让体能的好坏成了比赛输赢的关键因素,技战术的发挥需要体能作为支撑。青少年的体能训练,是今后竞技能力提升的基础。青少年拳击比赛3回合,每回合2分钟,回合间休息时常1分钟。每次进攻、防守和反击都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的,是典型的ATP-CP供能。国际拳联规则更改后,对抗性明显增强,要求运动员具备更好更强的体能。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的专项耐力的维持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无氧能力,通过提高拳击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中无氧工作能力的比重,采用训练符合适宜、时间短、强度高的间歇训练法,加强磷酸原供能能力和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

拳击项目所需的能力是全面的、综合的,包括出拳的速度、力量、移动的灵敏、快速反应、专项耐力的支撑,以及适合拳击比赛的神经、内脏机能,并不只是田径的速度与举重力量水平。长期有效的体能训练会使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肌肉、神经系统、心血管机能等配合拳击比赛时的需要,一切的体能训练都要回归于专项,不是所有的体能训练方式都适用于青少年拳击运动,要慎重选择训练动作,避免产生训练的负面影响,不断改进、完善。

根据运动负荷的特点,拳击运动属于负荷量较大,心理负荷、生理负荷、智力负荷同时具备的项目,拳击体能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需要运动员在控制好体重的基础上,在比赛中仍能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以及协调能力,包括脚下往返的机动性、防守反击的快速反应,每回合全力以赴,积极对抗的能力。其中,力量素质是拳击体能的基础,力量素质对于进攻与防守的有效性都起着决定作用。

拳击体能特征具有高度的专项性;时间控制性;评价客观性。具有良好的体能才能够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同时体能可以补足运动技能的短板,而专项体能是在基础体能和基本技术基础上的进一步的深化,良好的专项体能是技术发挥的载体,是抵抗对手的必备条件也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

三、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创新体能训练方法

(一)青少年拳击体能训练现状

通过前人研究及跟队观察,发现目前青少年拳击体能训练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训练方法单一、陈旧,沿用过去的身体素质训练,缺乏创新性;体能训练结构内容失衡、忽视训练后的恢复与再生;缺乏科学的训练监控、场地器材匮乏。

近年来体能训练逐渐科学化,但众多青少年教练员仍然把“三大素质”的力量、速度、耐力作为体能训练的重点内容,缺乏对于专项体能的理解与训练研究。力量训练手段仍为单一的大锤、卧推、深蹲等;速度训练仍为跑动练习;准备活动以固有的专项操、跳绳为主,难以激活肌群、使大脑兴奋等。由于青少年体能训练的片面性与局限性,直接影响了运动员后期运动能力的提高、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拳击专项体能训练的动作设计与发力形式应尽可能地结合运动技术的要求,以增强体能整体能力为重点,而不是简单地将体能分为几个子项进行孤立训练,片面提高单个方面的体能水平。

(二)青少年拳击创新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随着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技战术水平的日益进步,为了让青少年可以更好的适应新规则和现代拳击发展的需要,我们更需要加强对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科学、系统、创新的体能训练。对于青少年拳击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要紧密贴合拳击专项特点与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以运动训练学为依据。训练计划应该是动态的,随着运动员训练状态与运动表现以及体能训练热点及时调整改动。

青少年拳击创新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应关注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在运动训练中,把某一年龄阶段某种素质快速增长的现象叫作运动素质的敏感期。处于第二阶段的青少年运动员骨骼肌肉快速发展,逐渐接近于成年人。根据前人研究,青少年时期是速度耐力发展的敏感期,青少年已有一定的有氧供能能力,对耐力训练的适应性增强。此时应加强对于耐力的训练,最大限度有效提升青少年拳击运动员体能水平,为今后运动成绩的提高奠定基础。

青少年拳击创新体能训练的制定可加入符合拳击项目特点与供能特点的高强度间歇训练,注重高强间歇训练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有研究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可用于青少年训练,在单板滑雪领域已被证实。在高强度、高密度、高频率的对抗条件下,运动员维持良好的运动表现和竞技状态是十分重要的,高强度间歇训练符合拳击比赛特点,适用于提高拳击运动员专项体能水平,可用于冬训期和赛前前期训练。

青少年拳击创新体能训练可采用非稳定性抗阻训练,从训练手段上,可使用平衡盘、瑞士球、波速球、悬吊弹力带等帮助进行训练,提高本体感觉和姿势稳定性,优化运动表现。非稳定性抗阻训练要贴合专项发力特征,在动作选取上,可采用悬吊俯卧撑、瑜伽球仰卧侧抛实心球、波速球出拳等;也可使用平衡盘、泡沫轴进行膝关节损伤的康复训练,改善肌肉功能指标和肌肉工作效率,促进运动表现的提升。教练员在为运动员制定训练计划之前要清楚的掌握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根据青少年拳击运动员个人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训练方案。注重青少年拳击专项体能特征,根据空间距离、时间结构、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力量耐力和代谢特点等方面综合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素质。

四、结语

青少年阶段是拳击后备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本研究通过对青少年拳击体能特征及创新方法研究,反映出青少年拳击体能发展上存在的共性特征和问题并结合拳击项目特点情况提出了拳击体能创新训练方法。青少年拳击体能训练应抓住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努力发展速度耐力素质,结合高强度间歇训练方式与非稳定状态下的抗阻训练,以期为青少年拳击运动发展,青少年拳击体能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