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吕洪宝 张舒畅 吉林工商学院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自身在文化层次以及价值观两个层面上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很多学生虽然已经开始接受高等教育,但是依然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缺乏必要的集体意识,针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必要的认知,这无疑与高等教育的价值体系相违背。“三全育人”理念之下,高校学生的培养不单是“考高分”更注重对于学生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培养,这对于学生未来就业乃至整个人生都有重要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之下,作为教师必须要融会贯通,不仅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层面的传授,更要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活动开展的根本出发点。尤其是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体育课程的教学不仅需要进行专业理论以及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融入思想道德层面的内容。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之下,学生的思想也比以往更加的“现实”,对于“三全育人”理念中的“全面育人”重视存在明显不足。通过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无疑能够帮助高校学生形成更加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于整个人生道路都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传道、授业、解惑”是从古至今我国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基于此,作为教师不但需要传授体育相关基础知识,而且要开展体育课程的思政建设。但是,目前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部分教师仅注重专业知识传授,针对学生品德方面的重视程度存在明显不足,甚至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公开发表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相违背的言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另有部分教师认为体育思政教育的开展完全没有必要,严重影响体育思政课程的正常开展。在此大背景之下,作为高校管理者,应该以有效方式提升体育思政理论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开展必要的沟通交流,积极引导建设全新的体育思政课程教育体系,积极发挥体育思政课程教师自身的引导能力,激发教师自身的育人意识与使命感,以此来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
传统式的体育思政课程教育都以教师作为主导者,通过教师单方面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而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主要的对象还是学生,因此,如何以更能让学生所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无疑至关重要。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学生可以方便的通过互联网来进行相关信息的获取,因此,知识的获取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学生的选择余地也比以往更大。基于此,作为高校方面可以主导建立网络教育平台,从而使得知识传播从传统的单向传播,变得更加立体,最终达到巩固学习成果,以及系统化教育体系之目的。
以往思政教育课程的开展,往往都是以学生入学后前两年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四门理论课程为主,而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明显缺乏相应的课程内容。基于此,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导之下,思想政治课程的整体融合应该积极推动,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逐步的往体育课程思政体系方向进行转变。通过针对学生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与应用,制定明确规范,并且积极推动责任主体制度,除此之外,还应该避免泄露学生的相关信息,尽可能的避免由于数据准确性不足的问题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受到干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完成之后,通过其他的相关课程,学生同样能够以思想政治课程融入专业课的方式,接受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引导,这对于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同样具备重要价值。
大学阶段是学生建立、完善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此阶段以有效方式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对于学生未来面对社会能力的提升具备十分关键的价值。但是,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必须要注意,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不是靠捆绑学生思想来实现的。在实际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教育方式来帮助学生塑造个性并且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力。以全面、协调作为基本出发点,帮助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信念与品格。大学阶段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持续提升,此阶段通过设置更加科学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体系,对于大学生思想认知水平提升具备十分重要的价值。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导之下,思想政治课程本身的所具备的意识形态,是其与其他课程之间所存在的根本性区别。要想更好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必须要有针对性而且有计划性的进行学生的培养,以此来更好的满足学生与思想道德品质建设的客观需求。
中央历来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设工作,而由我国教育部统一制定以“三全育人”作为基本理念的思想政治工作大纲,其中包含的内容多、深度广、信息量大而且课程相对繁重,与之相对应的,高校体育课堂课时少,专业内容多,“照单全收”工作大纲的教育内容不现实。基于此,作为高校在实际开展教育活动过程当中,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在思想教育建设的主渠道引领之下,以有效的方式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对于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其他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提升体育思政课程开展的整体效果。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另外,帮助学生形成高校思维方式与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同样需要一个较长的阶段。在大学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体育思政课程的教学必须要牢牢把握住以低年级为主,与此同时,进入高年级之后同样不能够放松。通过开展全面而且系统的体育思政课程教育,对于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无疑至关重要,而建设更加有效而且合理的体育课程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对于未来学生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基于此,作为高校必须要积极探索立德树人的新方式、新方法,推动课程体系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针对整个课程工作体系以及构想两个层面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期能够取得一定的突破。
当前,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必修课以及选修课两种课程类型共同组成,通过此类课程结构的使用,使得教师教学的空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拓展,通过选修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们对于课程选择的多元性,由此,目前此类教学方法已经得到了国内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但是,目前来看,国内很多高校的选修课程受到自身专业研究能力、师资以及学习所需相关器材缺乏等原因导致其开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由于一部分课程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另外的一部分因素也使得选修课程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在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不断提升的理论知识信息,使得教学的思想与方法发生了更加深入的转变,在此过程当中必须要针对相关知识的淘汰与补充引起充分重视,此外,对于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所形成的课程教育体系以及知识、思想都已经成为教育之瑰宝,必须要进行延续。另外,还应该以有效的方式来提升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之间的关联性、系统性与科学性,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灵活的进行课程安排。
在实际开展系列课程建设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严格的依照继承与开放的基本选择来进行课程的选择工作。在实际选课过程当中,必须要严格、认真的贯彻落实党关于教育层面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出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自身所存在的巨大优势,另外,还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关于教育层面的成功经验,以此来为我国大学生的教育发展提供科学、系统的保障力量。以有效措施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思政教育在当前社会时代背景之下所起到的作用,从而让高校学生能够在超越体育课程本身的层面上针对自身的思想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进行不断的完善。除此之外,在实际开展系列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针对过往课程自身优缺点进行理性分析与对待,始终坚持以集成与开放作为基本原则,针对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建立完善。
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将建设更加科学的体育课程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作为重点。只有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才能够使之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贴合,才能够更加符合日常实际,进而受到学生群体的欢迎。必须要根据学生由浅入深的接受规则进行课程内容难易度的设置,让学生能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有良好的欲望与积极地探索精神。众所周知,学生在个人发展过程当中由于不同个体的成长特点不同,而且不同的阶段自身对于课程的客观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在实际进行课程安排过程当中,必须要充分尊重客观实际,针对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充实以及不断的改良。另外,课程教学的内容还应该始终坚持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进行充分结合,作为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应该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来开展,努力做到所教授的内容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贴合生活的内容,以此来更好的强化教学的效果。
“三全育人”理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保持相对的独立,充分发挥它的立德树人功能,也要和其他的专业课同向同行,不断地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明白系列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各种课程之间融会贯通,要在专业课程中建设完整的体育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提高“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建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