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五育融合,跨学科实践——初中体育教学新模式

时间:2024-09-03

郑瑞霞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

“五育融合”并不是横空出世,而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实践、反思与修改所提出的,该理念的出现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支持。从“五育融合”的大背景出发,提出初中体育教学的新模式,通过跨学科实践推动初中体育的教学改革,为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提供支持。

一、五育融合视角下初中体育跨学科实践必要性

“五育融合”指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五育融合”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教育体系,对教育的进步和发展有积极意义。从“五育融合”的背景下出发,提出初中体育跨学科实践的必要性,将关注焦点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跨学科融合消除了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割裂局面。初中阶段的体育教育实践,更多重点是放在学生的身心健康层面。但由于体育学科的学科中心化现象严峻,体育与育人之间的矛盾存在。为此,体育跨学科教学实践能有效消除学科中心化问题,加强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形成全新的育人格局,打破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割裂局面;其二,顺应体育学科综合性特征。体育学科以综合育人为根本,挖掘育人价值与内涵。体育学科与语文、数学、艺术等学科的融合,进一步释放体育课堂的可拓展性,为体育的跨学科融合提供必要条件;其三,课程之间的关联性,让体育跨学科实践成为可能。在初中阶段的教育实践中,其他学科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体育元素的影子,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提供支持[1]。

“五育融合”的背景下初中体育跨学科实践十分必要,当前初中体育教学面临发展困境,学科中心化问题无法妥善解决,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协同发展为初中体育教学提供新思路。

二、五育融合视角下初中体育跨学科实践价值发现

“五育融合”视角下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融合实践,既能够立德、启智,也能够辅美、育心。当然,学科之间的融合并非单纯的以“加法”为主,而是要做“乘法”,定小目标,拓展全面育人空间[2]。

(一)立德、启智

在初中体育课堂实践中挖掘蕴含的德育元素,积极与学校德育做好协同。例如,在初中体育的赛事活动中培养学生美德。体育竞技的过程虽然输赢固然重要,但并非是比赛的全部意义,而是要借助比赛场景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学生遵守体育规范,坚守体育精神。除了利用竞赛立德,还可以借助体育明星的效应来做好引导,让学生了解捍卫国家荣誉的重要性。体育与德育的融合,使得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也可以强化道德品质。

初中体育与智育的融合,重点在于启智。例如,在进行初中体育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引入体育舞蹈和健美操等内容,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技巧,可以尝试利用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编写顺口溜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技巧和流程,打通体育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沟通渠道,发挥资源协同性,助力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3]。

(二)辅美、育心

在初中体育的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特殊形态的美,如形态美、运动美以及精神美等,从而激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于美的鉴赏能力不断提升。因此,体育和美育要有机结合,挖掘其中的交叉教育作用。以啦啦操的教学为例,初中体育课堂上引入啦啦操项目,作为体育和美育结合的产物,啦啦操的价值和作用不容小觑。通过啦啦操的学习和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力与美的魅力,弘扬团队精神,展现和感受其中传递出来的艺术美[4]。

体育课堂既能强身健体,也可以达到育心目标。在体育竞赛中,“失败者”和“胜利者”同处于一个平台,可以利用体育竞赛的特殊性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和强化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在体育运动的实践中,在出现疲劳之后学生可以第一时间去克服疲劳,直面困难。针对当前初中生大部分缺少抗挫折能力的背景下,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培养抗挫折能力,增强学生协作能力显得至关重要[5]。

三、五育融合视角下初中体育跨学科实践策略

“五育融合”是一种全面育人的理念,在该理念下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得到革新,体育学科的跨学科融合实践能够达成“五育融合”的目标,从初中体育跨学科实践的必要性和实践价值出发,发现跨学科教学实践为“五育融合”视角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提供新思路。通过有机渗透、任务驱动以及主题统筹等方式,制定初中体育跨学科实践策略。

(一)有机渗透

在初中体育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体育学科一直所处的环境较为尴尬,导致体育学科的受重视程度有限,围绕体育学科的教学环境的创新陷入困境。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尝试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自“五育融合”提出之后,围绕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不断增多,跨学科渗透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发现这种方法更契合“五育融合”提出的新目标,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为突出“五育融合”视野下初中体育跨学科实践的价值,提出具体、可行的策略和基本方案,有机渗透则是有效策略[6]。

有效渗透指的是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同样也将体育学科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实践中,相互融合,相互协调,从而提高教育价值,强化教育质量。例如在初中体育课堂之上,在进行中长跑有关于弯道加速跑的教学内容时,则可以尝试将物理知识中有关于“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内容融入,使得学生在进行弯道跑的过程中可以将身体向内倾斜,并根据速度调节倾斜角度,使得离心力可以被人体倾斜产生的向心力抵消,保证弯道更加顺畅。又如在初中体育课堂渗透劳动教育的内容,在初中体育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设置“学校劳动”和“家庭劳动”的内容,学校劳动的开展是以清洁校园卫生、保护校园环境为主。“家庭劳动”可以是帮助父母完成一项工作等实践性的任务内容,在初中体育课堂融入劳动教育,既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积极性[7]。

“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初中体育跨学科融合实践,尝试将体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从本次的体育和物理学科融合以及体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实践看,相比于传统的模式显然跨学科融合带来了更加新颖的内容,最大限度上的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空间得到优化,展现出初中体育课堂的独特魅力。

(二)任务驱动

传统的初中体育课堂实践中,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和影响,任务本身的驱动性不足,多是以理论讲解和技能强化为主旋律,导致任务的驱动效果并不理想。为此,从任务驱动的视角出发,探索“五育融合”背景下初中体育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方案。以体育课堂探究性任务的生成,驱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体育学习体验。

例如,以初中体育中长跑项目为例,由于初中生对该项目的认可度明显不足,从而造成在参与实践中的体验感受到影响,极容易出现疲劳、消极等身心健康问题。为此,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则需要尝试针对中长跑项目探索新的方案。新兴体育项目定向运动,以参与者的耐力素质为核心,通过利用指北针和地图定位目标点,以快速到达目标点为主,用时最短者获胜。该项目的出现与中长跑项目之间具有一定的契合度,尝试将该项目运用到初中的中长跑项目的实践中,并对其开展模式做出调整,融入跨学科的元素。如在标记和确定目标点之后,设置具体任务,如以语文、历史、地理以及思政学科内容为题目的目标点任务安排,让学生在定向运动的实践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其他学科的内容,在调动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消除中长跑的疲劳感,提高初中生的耐力素质和耐力水平。

定向运动属于新兴体育项目,作为以中长跑为核心的项目内容,定向运动所展现出的应用价值毋庸置疑。从“五育融合”的视角出发,提出初中体育教学跨学科融合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在根本上优化课堂教学环境。跨学科的内容与初中体育课堂实践的结合,在达成中长跑耐力素质强化目标的同时,也带来优质的学习体验,减少学生在中长跑教学中出现的负面心理和消极情绪,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三)主题统筹

“五育融合”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创新与跨学科实践,要做好主题统筹。主题统筹是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支撑下,确定基本的主题方向,将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内容充分整合,达成资源共享的目标。以主题统筹式的学习单元的生成,推动初中体育的教学模式的革新。

如针对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田径教学单元,设置“田径与游戏”的单元。针对短跑项目的教学实践,尝试开发“趣味接力赛”游戏。在耐久跑的实践中,开发“障碍赛”游戏,在障碍的设置过程中引入其他学科的内容,增强障碍本身的趣味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设置以中长跑项目为核心的“长征”主题,通过与语文、地理、历史以及美术等学科教师的合作,形成和设计“长征启程、强渡乌江、翻越六盘山、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以及会宁会师”等六个主题单元,不同单元虽然主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核心是以体育项目为主,通过跨学科的实践带给初中良好的学习体验,在强身健体的同时,综合素养也可以得到强化和提升。

从实践的结果看,初中体育的跨学科教学实践目标的达成,需要做好主题的统筹与优化。在确定体育课堂的活动主题之后,尝试探索跨学科融合的路径。做好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让初中体育跨学科的融合与实践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坚持“五育融合”目标的达成,让初中体育教学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综上所述,“五育融合”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体育的教学实践要探索跨学科的实践方向,将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做好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从“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初中体育跨学科实践的价值看,发现初中体育跨学科实践具有立德、启智、辅美以及育心价值。为了进一步放大初中体育的教学效果,探索初中体育跨学科的实践方案,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探索初中体育教学的新模式,最终为初中生的体育学习体验的强化服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