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白炳峰 厦门市湖里中学
课余体育训练以课外体育活动和学校体育教学为基础,为学校群众体育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培养更多后备体育人才。我国体育事业中体育课余训练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内容[1],且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体育人才,在此背景下很有必要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效率,促进学生整体体育水平的提高。
结合初中课余体育训练具体情况可知,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几个方面:
目前初中课余体育训练仍然存在随意性的问题,且训练缺乏系统性和联系性。初中阶段学生只有三年学习时间[2],很难利用这三年开展系统的训练,加之学生在小学阶段不一定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初中阶段的训练不仅考虑运动员日后的发展,而且还要考虑训练成绩,这是训练缺乏系统性的主要原因。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受到来自多个方面的阻碍,如家长的阻碍、教师的阻碍等等。进入新时期后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高收入和高学历,因此家长更倾向于从小培养孩子绘画、书法等各种特长,而体育训练则除外,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由于体育运动比较特殊,因此限制了不少人的梦想;二是现如今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吃苦耐劳能力,价值健康是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出发点,或者是为了学习某一生存技能更好的应对社会竞争。
课余体育训练目的不一主要表现在学校和家长、学生受训目的不统一。学习体育课与训练开展旨在发现和培养更多体育人才,主要任务在于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从小培养、系统培训并积极地输送后备人才。然而结合目前初中开展课余训练现状可知[3],不少家长让孩子接受课余体育训练仅是为了多掌握一门技能或强身健体。学生作为课余体育训练的主体,他们班不仅扮演运动员的角色,而且扮演学生角色,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更渴望得到教师和父母的帮助和支持,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更重视参与的过程,并没有明确的追求和目标,而教师则是为了培养运动人才,因此存在训练目的不一的问题。
实际上,体育课余训练和其他学科具有诸多矛盾,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时间冲突,另一个是精力分配方面的冲突[4]。当前阶段文化考试和中考是初中生学习主要的任务,但体育训练需要在学生学习期间找出空余时间,但在具体的训练中很难把握训练时间,又或者是学生容易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学习和训练时间冲突的问题。
针对初中体育课余训练存在的问题,初中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教师要注意确保科学合理地规划课堂训练的时间,这是更科学地训练的关键。课余训练并不是利用所有的时间,若训练比较极端,则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还可能造成负面影响。但结合课余体育训练可知教师对选拔人才的重视不足,更注重培养人的特长,培养人的个性。若教师让学生将过多时间放在训练上,不仅让学生过度劳累,而且还可能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甚至导致学生文化课成绩降低。现如今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在此理念下过度训练并不符合教育方针,这就需要学生、教练员和任课教师三者沟通协调,在了解学生身体情况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确保学生文化课和体育水平双丰收。此外,学校应加强与家长交流,主动告知家长孩子在校情况,结合学生具体情况科学辅导学生,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其次,制定更为完善的训练计划,这是提高课堂训练效率的关键。要想实现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目标,必须长期坚持。因此,笔者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时以学生比赛情况和个人身体素质和具体的比赛情况为基础制定周密性较强的训练方案,之后层层递进。比如笔者开展教学活动时首先制定了具有整体性的训练方案;之后以时间为基础制定年度训练和学期训练方案等等。训练计划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循序渐进性,这是提高训练效果的关键。最后,提高训练的科学合理性[5]。竞技体育是一项挑战人极限的运动,这个过程是人们心理承受能力不断突破的过程,但必须保证训练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和损伤。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不合理的训练方法,推陈出新,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以学生具体情况为基础采取合适的训练方案,发挥学生的潜能。
课余体育训练主要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放松肌肉、调整呼吸训练等。学生通过放松训练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肌肉伸展能力,学生可以快速地适应技能训练和动作幅度,节奏感显著增强,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因此,笔者在放松训练中为达到预期的提高学生肌肉运动能力的目标从几个方面进行:首先,锻炼学生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其灵活性。神经系统类型与其肌肉放松能力联系相当密切,且每个人的神经类型不同,但可在后天的训练中让其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得到改变。比如笔者开展了三角形障碍跑、听枪声反复训练蹲踞式起跑等方法,让学生大脑皮层受到刺激,在兴奋和抑郁中逐步处于稳定状态,从而让其放松肌肉,确保其可以快速适应多种复杂的动作。其次,锻炼学生协调能力[6]。进行各项体育运动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协调能力指的是人体器官和系统之间的配合,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关的技能动作。初中生正处于协调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笔者在日常训练中开展健美操、各种球赛等训练,提高学生身体协调能力,让其身体协调能力不断提高,使其动作更和谐放松。
课余训练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若学生在体育训练中是受伤,则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存在畏惧心理,不利于学生开展体育教育工作,这就需要师生都提高重视,做好运动损伤预防工作,尽可能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确保学生的安全。由于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对运动损伤的预防认识比较片面,在运动的过程中不注意安全问题,容易受伤。为此,笔者加大力度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全体学生安全意识,促进其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将伤害降至最低。另一方面,考虑学生差异。部分学校给学生提出较高的强度训练[7],学生受伤发生概率较大。很显然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仅运动量较大,而且还不利于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甚至还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笔者以学生身心特点为基础,针对不同体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运动负荷,比如降低对体力稍微差一点的学生的要求,不仅保证学生的安全,而且确保学生都能从中得到有效的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综上所述,学校课余体育的开展需要教师客观看待存在的问题,并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合理挖掘可用资源,积极创新,在训练中正确处理好学生家长、学生和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此才能为顺利开展体育训练奠定基础,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这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