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黄志伟 安徽太和县第三中学
2019年3月18日,***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在会上,***总书记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自此,各年龄段各学科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开始火热起来。另外,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第四部分“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中第17条要求,中学学科德育工作要推进,要对中学各学科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挖掘,认真研究并解决好各学科与思想政治课相互配合的问题,让所有课程发挥“育人”功能,使各学科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最终发挥协同效应。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国家政策的配套支持,说明,中学田径课程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有非常必要的意义。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中学课程特别是帮助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体育课上,将爱国主义渗透进来,是新时期推动体育学科与思政教育融合改革创新,提高体育学科除教学以外的“育人”质量的具体实践路径,也是建设世界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引导青少年逐步建立正确的三观,同时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品德如团结协作意识。体育本身就象征着公平公正精神、创新精神、拼搏奋斗、超越自我、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爱国主义,在中学田径教学中将爱国主义精神进行融合教育,顺理成章,必会水到渠成,在原有课程内容基础上进行改革,无须大费周折,可行性强。
田径项目在我国自许海峰出国参加奥运会获奖开始,我国的田径竞技运动发展如火如荼,奥运会上田径运动员的英勇拼搏和平时的努力训练,可以作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思政内容,我们应当根据这些素材,在中学田径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精忠报国、为国争光的精神以及集体主义观念、国家观等,培养青少年学生热爱党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思想品德。毕竟,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特别是田径项目的发展史,无不体现着中国竞技运动员如吴传玉、傅其芳、陈福寿、容国团等忠心报国、为国争光的精神,凭着忠心报国、为国争光的精神,中国竞技运动员勇攀世界体育的高峰,羽毛球、体操、跳水、游泳、女排等许多项目已居世界领先水平。
中学田径教学中的爱国主义内容还包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教育。中学田径教学的主要运动项目有短跑、长跑、接力赛、跳远等,这些运动项目练习起来既苦又累,而且这些运动项目的趣味性较差,练习过程枯燥无味。其中,以长跑运动为最,很多学生因为耐力不好,难以坚持,在进行长跑的练习时,有些同学心里发怵,不喜欢这个运动项目。为了更好的将这个项目教学进行下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中学生进行中长跑锻炼的实践意义教育,让他们在坚持跑下去的时候,提升自己不怕苦不怕累的坚毅精神,在坚持战胜自我的同时,建立知难而进、勇往直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意志。
中学田径教学中的爱国主义内容还包括团结互助、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最有代表性的项目就是接力赛,在接力赛是团队4个人共同努力,团结一致才能取胜的项目,是需要集体4个人配合才能完成的,而且无论个人能力多么强,每个人最多只能进行规定距离的跑,不能一个人跑完全程,只有4个人在接力赛的比赛中将各自的特点发挥出来,才能形成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团队,进而取得较好成绩。在田径接力赛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基于团结这一主题,努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团结一致、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使青少年学生在运动过程自觉养成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意识,养成不搞个人英雄主义的习惯。
中学田径教学中的爱国主义内容还包括遵循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道德风尚。自尧舜禹至今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其实是一个礼教延续的历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崇尚礼教,这在中国体育运动中尤为明显,不仅仅体现在比赛过程中遵守比赛规则,尊重裁判和尊重对手,我们中国竞技运动员高超的技艺以及顽强的拼搏精神更是一种体现,另外,中国竞技运动员也包括田径项目运动员,在比赛过程,特别重视增进与对手之间的了解,既能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也有利于提高技艺,再者,在我国举行的各类国际比赛,都能看到东道主应有的良好精神风貌。这种遵循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道德风尚,不仅仅是在国内比赛中在国际比赛中也是如此,永远本着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的态度处事,中国竞技运动员的这种体育道德风尚,让许多外国人甚至是对中国持敌视态度的外国人也不得不佩服。
中学田径教学中蕴涵着诸多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在思政教育大背景下,我们要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将这些好的精神品质在运动过程潜移默化的渗透给学生,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在以往的田径课程教学中,情感目标实际上就是一种思政内容的体现,现在为了更加明确的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进田径教学,我们要创新田径课程教学方法,每节课确定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将该内容贯穿本节课教学的全过程,这里说明一下,虽然有一些教学内容可能蕴含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但一节课确定一个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另外,中学生是思想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爱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品德,所以即使田径教学中也有其他思政元素,但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明确的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整学期的体育教学中。至于创新教学方法,既可以是在不同的教学环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也可以选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是教师故事导入,还是运动过程的严格要求,或者是课后作业的形式等等,只要能达到目的,教师要开动脑筋,完善教案等,做好课前准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思政教育与学科课程融合不是一句口号,体育教师应该更多的参与,认真思考研究,完成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任务。
任何一个好的政策,实现的最关键因素在“人”,要想实现中学田径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完美融合,除了上述所说的做好顶层设计,提升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能力,也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地生根。这一方面的成效需要学校和教师个人共同发力,学校要多为教师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多走出去实地参观学习其他优秀的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案例,从中获得更多思路,更好的进行自己的创新和教学实践。教师个人才是最了解自己缺失的,所谓“缺哪儿补哪儿”,体育教师要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薄弱,教案的编写、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控制等等,特别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元素的敏感性,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度”的把握力。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中学田径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能有一个很好的作用发挥。
在做好上述两点的基础上,我们已经能够很好的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田径教学进行融合了,但教育的实效性如何,需要对课堂和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目标是检验教育教学是否实现制定的目标,学生掌握的程度是最好的反映。但爱国主义思想品德作为一种形而上的思维,很难用具体的测试进行评价,这就需要在考核方案中给予教师足够的主观权,但另一方面,教师也要足够了解如何评价,“本节课学生的团结协作是否好?”“这个学生进过一学期的学习是否较之前更有意志力?”等等,教师要足够细致的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足够公平公正的给予每个学生评价。教师的主观性来评价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是否有了进步,关键在教师的观察,所以,思政教育的评价方式,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琢磨,从每一节课中的学生表现,到一学期的整体成绩,是循序渐进的整体。只有完善好田径教学的评价方式,才能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田径教学紧密融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