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高校公共体育课 “思政+体验学习”教学方式的探讨——基于建构主义视角

时间:2024-09-03

张梦驰 厦门大学 体育教学部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体验学习是建构主义理论倡导下的教学方式之一,它倡导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经历,强调学习的过程,最终自主构建知识框架、体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依托体育课程强实践性基本特征,探究高校公共体育课“思政+体验学习”教学方式,对促进高校体育课思政改革创新的应用与推广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思政+体验学习”教学方式的内涵与特征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2]。“体验学习”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师生通过各种真实情景的体验活动来实施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一种学习方式[3]。“思政+体验学习”教学方式即“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与“体验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该方式在体验学习的理论基础上,将思政理念融入其中,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内化与升华思想上的教育。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思政+体验学习”教学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思政+体验学习”教学方式的必要性

(1)服务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思政+体验学习”教学方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体育课程的体验当中,在学生的体育运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纲要》中提倡的精神与品质、情感与道德。

(2)转变“口号式”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特征。推动体育课程思政资源与体育教学组织之间的协同,并不是通过增设几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运动项目或体育理论课程,或者是在体育课堂上呼吁几句口号那样简单[4]。“思政+体验学习”教学方式的特点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体化,通过设计情境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从而收获思想品德方面的提升。

(3)探究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向。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进行一体化构思和设计,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恰到好处地融入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之中,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5]。当前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与运用,口授式的空洞枯燥的教学方法,将思政内容照搬进体育课堂等问题都有待提升。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思政+体验学习”教学方式的可行性

(1)“思政+体验学习”教学方式迎合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情感体验可以反作用于行为体验。学生可以通过体验学习的方式感受自身意志品质、思想道德在行为实践中的具体变化,从而建立自身思想政治情感体验,达到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2)体育课程的强实践性特点契合了“思政+体验学习”教学方式的主要特征。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6]。体育课程的强实践性给予了体验学习重要的“操作土壤”,也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得以具体、现实的展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三、高校公共体育课“思政+体验学习”教学方式的基本框架与构成要素

基于建构主义是理论视角,构建“思政+体验学习”教学方式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从教师角度观察出发,教师结合运动专项,根据课程的思政目标,首先设计具体的体育课程思政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运动体验;其次根据学生的运动体验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提炼体育思政元素;再次引领学生对优秀品质进行抽象概括,从行为转变上升到思维方式的转变;最后通过学生的反馈、重复的体验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应用,对学生思政学习进行评价,优化教学效果。

图1

建构主义是理论视角下,“思政+体验学习”教学方式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教师、学生、思政教学目标、体验学习情境、互动交流平台、讨论与归纳、再造学习情境等。

四、高校公共体育课“思政+体验学习”教学方式的流程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思政+体验学习”教学方式的流程设计主要包括五个环节:设定与明确思政教学目标、组织和开展运动体验、安排与实施观察反思、思政概念的讨论与归纳、再造情境的实践与应用。在五个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分别完成自身的工作,如图2所示。

图2

(1)设定与明确思政教学目标是“思政+体验学习”教学方式的首要环节。教师在设计“思政+体验学习”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方式的流程时应首先考虑适用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思政教学目标,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进行提炼。思政教学目标是依附于课程目标,融入教学目标的存在。学生应当明确课程目标,根据自身能力,制定在体验学习中的积极学习策略。

(2)组织和开展运动体验是“思政+体验学习”教学方式的基本环节。教师在组织运动体验时应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教师要创设符合思政教学目标的外部环境(体育教学场所、教学器材和工具等)与内部环境(课堂气氛、师生和生生关系等),调动学生参与运动体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挑战自我、战胜困难、坚持不懈的思想品质。第三,教师要通过合作关系和竞争关系,调动全体学生的体验学习。

(3)安排与实施观察反思是“思政+体验学习”教学方式的互动环节。师生互动是该环节的主要互动形式,学生在参与运动体验的过程中一定有不同的体验行为,教师在此时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运动观察,对积极展现优秀品质的学生予以语言上的积极评价,采用交流的方式引导他们分析,寻找解决方案。第二种互动形式则是生生互动。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积极评价良好的合作关系,竞争关系,指导学生之间反思体验过程、反思合作过程,总结得失。

(4)思政概念的讨论与归纳是“思政+体验学习”教学方式的内化环节。教师应在学生充分进行基本环节和互动环节后开启内化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将体验成果导向最终的思政教学目标。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描述、澄清在体验教学中涉及的思政教学元素、内容,提供给学生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方向。第二,教师应通过讨论、点评等形式组织学生对分歧进行研讨探究,最终帮助学生得到积极正向的体验总结。

(5)再造情境的实践与应用是“思政+体验学习”教学方式的迁移环节。在内化环节完成了对学生思维认知重建后,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将思政思维方式进行实践和应用,将建立的思维方式运用到同样的情境中或课后的生活中。通过再造情境,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思政思维的建立是否达到了效果,对于没有达到效果的学生,应开启下一循环,改变体验形式、组织方法,对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改进,形成新的内化,完善思政思维方式。

五、结束语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引入体验学习方式中,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可期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但必须要补充的是,体验学习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思政教学都必须使用直接经验进行教授,使用体验学习也必定带来教学时间的增加。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结合具体内容、教学目标等现实因素进行考量,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进行组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