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时间:2024-09-03

王楚雅 延边大学体育学院

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运动训练规律,科学安排训练计划,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打好基础提高课余运动训练水平。”在学校体育中,学校课余训练是培养优秀体育人才,输送运动员而采取的有效方式。

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开展的意义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顺利开展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随着国家政策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大力支持,应当运用符合时代的教学观念运用在课余体育训练中。可见课余体育训练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促进学校体育进一步普及和提升。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不足问题

(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现存问题

1.课余体育训练内容较为陈旧,过程乏味枯燥

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沿用的仍然是旧模式,且学校的行政干预色彩较明显,有较强的形式主义,这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非常不利。[1]当下符合学生年龄与个性特点的教育没有与课余体育训练很好的结合起来,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课余体育训练与学校体育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2.课余体育训练教学指导思想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我国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中,因针对在某一个体育项目做专业性的训练,出现了普及与提高相对不平衡的现状。[2]课余体育训练虽然是培养的是少数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但是要增强其普及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这有利于扩大课外体育训练的选拔和人才培养。

(二)学生参与学校课余体育的积极性

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不符合学生发展规律

高校传统课余体育训练过于注重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使学生不断突破自身的承受能力,是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影响竞技能力,不利于学生以及教师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开展学习。[3]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因人而异,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身心仍在发展的学生。

2.学生对课余体育训练积极性下降

当今家庭中独生子女较多,家长对孩子唯命是从,使孩子在训练或者比赛中遇到困难无法克服,遇到挫折不愿坚持。一部分家长因怕会影响学习成绩主要原因,从而不支持孩子参与锻炼。[4]在课余学习中学生更愿意休息娱乐,课外体育锻炼的优势并没有被学校和体育教师充分挖掘。因而缺乏家长的支持,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够。

(三)体育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1.对于课余体育训练教师的培训不足

体育教师作为课余体育锻炼的教师,自身需要达到各方面的标准,才能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为国家体育事业做出贡献。

2.学校对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不足

由于学校层面的不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教师方面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在教师之间也没有评优政策鼓励,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家长和学生对课余体训练的认识程度。

三、有关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开展的应对策略

(一)将课余体育训练教学目标合理化、有效化

新形势下高校传统课余体育训练应准确定位师生角色,提高课外体育训练效果,提高运动训练质量。体育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营造教与学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符合教学观的课余体育锻炼习惯,为学生长期的体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为学生提供课余体育训练平台发挥激发学生积极性

让体育教会学生如何让使用规则赢得胜利,即发展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又促进了学生对体育精神的学习。并且学生在积极展示自己的同时,会激发学生对课余体育训练的兴趣,为学生长远的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三)学校应重视课余体育训练,体育教师应起榜样作用

教师既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也不能忘记为人师表的身份,体育教师是终身体育的实践者与传授者,需要在学校发展课余体育训练的同时不断完善强化自身,为培养更多全面人才而不断努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能更好的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以及为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培养全面性人才。学校领导应重视并落实课余体育训练。体育教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对课余体育训练的认识应是合理规范化。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对课余体育训练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体育精神。因此,有必要改进和创新课余体育训练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开展课余体育训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