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郁建军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初级中学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校园武术是“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2010年8月,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广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通知》,决定从2010年9月1日起,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实施武术健身操。2014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联合颁布《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指出“中小学校是推广武术段位制的重点”。2015年3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发布的《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把武术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学的内容。“武术进校园”为传统武术赋予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迫切需要创新校园武术高质量发展路径。
国家推行“回归攻防技击、弘扬民族文化”的武术教育改革。武术教学的核心是攻防技击,更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内外发生伤害事故。另一方面,上级教育部门对学校安全要求和考核越来越严。因此,学校和体育教师顾虑武术教学的安全问题,致使校园武术容易缺乏改革动力,或是武术教学体操化。
校园武术尚在初步推广阶段,大部分体育教师仅将武术当作业余爱好,从事武术教学的人才相对匮乏,导致课程设置与师资配备一时跟不上。原有的武术教学场地设施也相对不足。因而,专业武术教师的缺乏和教学设备的落后也是校园武术推广的瓶颈之一。
许多学校的武术教学内容是围绕简单的基本动作和辅助练习,以套路为主,如五步拳、长拳、健身短棍等。内容选择上单一乏味,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使得学生容易注意涣散,精神倦怠,影响了武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是武术教学往往沿袭着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陈旧教学方法。这一现状受教师主观意愿和客观能力的双重限制,往往教学效果欠佳。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缺对学生的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学习兴趣缺失。
中国武术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瑰宝,流派众多、内容丰富,每个拳种都有奇幻有趣的创建故事。学校通过深入挖掘武术的文化价值,发掘这些拳种的由来以及前人创建的文化背景、发展故事。学校非常重视展示武术蕴涵的魅力、加强“武德”的教育,强调“尚武崇德,修身养性”。通过武术礼仪作为武德教育的显性抓手,贯通整个武术教育过程,达到“以武成人,立德树人”的目标。学校积极宣传武术,通过文化宣传和观念渗透。开展武术节,将武术文化背景、武术故事其做成精美的展板、壁画,把宣传画布展到体育馆和武术拓展课场地。在武术教学时,也结合武术套路,着重讲授技术动作的规格标准、基本规律、攻防含义、健身、防身的价值。
武术教学有较强的专业性。武术专业教师一段套路或者几个专业动作,就能获得学生折服的眼神和掌声。武术教师的技术水平是获得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针对武术教师缺乏的这一现实,学校加大武术人才的引进,改善教师待遇。不断完善体育教师的绩效考核体系,做到能够引进来,也能留得住。另外,学校还支持体育教师定期的参加武术培训,提供与其他学校和其他教师经验交流的机会,不断更新体育教师的知识体系,改进武术教学方法。
针对武术教学内容单一枯燥的问题,学校结合实际将实用性和内容丰富性作为研究重点。在武术课程设置上,调查学生的真实需求,合理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武术课程,循序渐进的推进武术课程的升级。
1.从武术操向防身术推进
《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的水平四的武术推荐教学内容是防身术和健身短棍。其中深意,一是攻防技击明显的防身术和器械的健身短棍教学内容对初中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二是拳术基本功内容因教学逻辑原因,理论上应该在小学阶段完成,但是现实往往和理论相聚深远。“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现阶段校园武术大多属于初级推广阶段,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没能进行扎实的基本功学习和练习,只能注重武术基本功的教学。学校从武术操的推广逐步向防身术推进,设置了自卫防身术单元教学。通过防身术的教学,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增强了,武术文化也更深入人心。
2.从拳术向器械教学推进
调查数据证明,学生对器械类武术比徒手的拳术要更感兴趣。《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的水平四的武术推荐教学内容是防身术和健身短棍侧面印证了这一点。本校15年的武术选项课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了器械类武术要更受欢迎。健身短棍、少年剑的课堂氛围明显好于少年拳。学校应该考虑更多更有特色的武术器械项目,提升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比如木制大刀,长矛,甚至飞刀、鞭子等。只要科学管理好十八般兵器的使用,学生兴趣必然高涨。如太极拳学习过程中,借助扇子或太极剑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武术的兴趣,还可以取得良好的审美效果。
3.从推荐教材向校本特色推进
校园武术的推广和发展其实是一片蓝海。现阶段校园武术显然是健身锻炼性大于格斗实战性的。武术又是一门非常综合的科目。有徒手的,有器械的,可以是长拳,可以是太极,可以是棍术,也可以是剑。我们所熟知的形意拳、太极拳、洪拳、八卦掌、螳螂拳,蛇形拳等各拳种流派,使学校的选择余地极大。学校完全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与本校教师的个人特长和兴趣来选择推广某一种的传统武术。这样校园武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局面就能逐渐形成。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变成视觉化动物。他们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教师应该分析学情变化,整合各方资源,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武术教学课堂质量。
1.提高武术教师自身素养
一名优秀的武术教师,由于对武术文化的深入认知,长期习练,那种武术带给他的“精气神”是具有天然感召力和教育价值的。“亲其师信其道”,多少习武之人是受到前辈影响而走上习武之道的。所以,武术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武术素养和动作的规范性,重视武术基本功的培养,进一步完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育模式在武术教学中的价值。
2.运用攻防和器械激趣
武术的攻防技击是其核心特点,有防身自卫的实用价值,更是学生习练武术的内驱力。武术器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践证明,在武术教学中增加和穿插武术器械能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氛围极佳。教师应充分认识攻防技击和武术器械的教学价值,并科学安排这两项内容进行教学,以提升武术课堂教学效果。
3.结合教育信息化展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应该插上科技的翅膀。武术教师需要结合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创新使用电子大屏、平板电脑等多媒体的手段进行教学。通过武侠电影短片,武术比赛视频播放、学生练习视频等方法,实现有效的多媒体互动,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理解,从而提高武术课堂教学质量。
4.传统武术课堂化改造
传统武术进入校园,不能以武术竞赛的高标准要求学生,要进行课堂化处理。比如将游戏教学融入到武术教学中,寓教于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武术学习氛围;优秀的武术课堂教师需要在学生即将要失去还未失去兴趣和转移注意力的那一刻,又抖出下一个“包袱”。武术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情景化的创设,将课堂生动化、趣味化,为校园武术注入新的乐趣和新的活力。教师还要根据武术课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分组讨论和相互学习。
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大势下,初中校园武术的发展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学校应该广泛挖掘武术文化,“育”字当先,营造浓厚的武术“育人”氛围。在推广普及传统武术时,学校应积极引进武术专业人才,培养现有体育教师武术专项能力。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应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设置武术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地结合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积极研究武术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武术的课堂教学质量,为校园武术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