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立足体育课堂,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时间:2024-09-03

卢小燕 厦门市同安大同中心小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新型学习方式的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兴趣爱好,不断地丰富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的教材内容,摈弃抑制学生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发展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不断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施创造性体育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民主的创新环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确保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施,就应时时体现出良好的教学思想,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于每个教学环节中,这有利于营造学生积极活泼、平等协商、团结互助与勇于探索的浓厚学习氛围,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尽情、快乐地练习,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可以说,学生创造思维培养效果如何,与师生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从教育社会心理角度看,教师善待学生,相互尊重,热爱学生,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培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从长远的角度分析,又会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

可见,教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的重要性,这又有利于发挥小学生学习的潜能,让他们能以健康的心态、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体育知识,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如: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交流、探究的时间;多提问几个“为什么”,并引导学生展开合作,相互讨论,得出答案,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这比教师给出答案的效果要好得多;保留一些知识点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体验。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他们扩大知识面,还能使学生滋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产生创新的情感和行动。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手段,不断优化具有吸引力、新颖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相互平等的关系上,自主体验、合作学习、主动探究,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尤其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在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从小明确掌握锻炼方法对促进自身终身发展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要积极创设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的教学环境,不断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热情。如在短跑教学中,教师提出“怎样才能跑得快”的问题时,有的学生说:“增强腿部力量就可以跑得快”;有的学生说:“手臂摆得快,腿就跟着快了”;还有的学生说:“关键要提高起跑反应能力”;而有的则认为“起跑后要低重心、快频率”……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分析、讨论,并结合20—30米及30—50米等不等距离的自主体验练习,于是,出现了不同内容的练习:有的进行起跑练习;有的进行起跑加速跑的练习;有的则选择途中跑及终点冲刺的练习;还有的则进行全程跑的练习……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练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领会到短跑各动作技术结构的要领及其对短跑成绩的影响,又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意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创新热情和实践能力。

三、挖掘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教师要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喜爱体育、乐于锻炼,终身体育”的思想,始终陪伴着小学生,达到不断掌握锻炼身体的本领,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等目的。

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探究和实践的平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学习的独立性,促使每个学生能深入了解、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满足不同个体学生的心理需求。例如:创设“抗洪抢险”为主题的体操课教学:学生过障碍(鱼跃前滚翻),运送抢险物资(学生负重赛跑)到战胜“洪水”、欢庆胜利(学生高兴得手舞足蹈,摆造型,叠罗汉),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为了发展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充分体育育人功能,鼓励小学生乐于与同伴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深刻领会参与体育学习带来的乐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素养,如:进行篮球投篮练习时,教师可降低篮球网高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让学生在合作练习中,通过相互观摩、相互展示、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等手段,不断提高投篮的命中率,让学生人人成为“姚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投篮的技术动作,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所了解或所学的知识,进行各种形式的投篮,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提高了小学生挑战自我、勇于超越、获取成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这对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弘扬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对同一系列的联想、对比、归纳、推理,在定向思维、逆向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积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培养他们发散思维能力。如:在学生投掷垒球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如:最佳出手角度是多少?是否还有更能接近或最好的投掷角度的方法?投掷时发力顺序是怎样的?使学生思维沿着最佳角度及用力顺序的主线,进行自主体验练习,并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再相互讨论技术动作要点,这种方式,有利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如:在小学高年级篮球简单战术教学时,教师布置学生进行“二对二”、“三对三”的半场教学赛,并让他们完成一篇有关半场比赛战术配合的“小论文”……为此,学生相互探讨,上网查询,到图书馆查找资料,从学生交上来的“论文”可以看出,他们对篮球简单战术自选课的兴趣程度,或者说,学生非常乐于教师交给他们的这份特殊的家庭作业,有的交上来的作业可谓图文并茂,有的用不同颜色的记号(如:红蓝色)进行标注,还有的则用粗细线条勾画出“二打一”、“一传一切”、防守掩护、人盯人等许多“小”战术,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后,并进行理论知识的探究,不仅提高了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能力,而且实现了学生由“厌学”体育到“乐学、爱学”的转变,进一步树立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落实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可以说,这一直是个薄弱环节。教学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方法过死,“满堂灌”、“注入式”等现象依然存在;对学生的评价机械死板……这些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善于挖掘学生创造思维的潜能,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探索的精神,并贯穿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创新热情,如:进行投掷垒球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分别进行“坐姿”、“跪姿”、“直立”、“开立”四种姿势的投掷练习,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练习情况,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坐姿”投掷发力部位主要在哪里?“跪姿”投掷时,有哪些部位发力?“直立”及“开立”的发力部位又有哪些?经过学生的交流回答后,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体验练习,从而得出较为准确的答案,当然,对学生的问题,不管对错与否,教师都要善待学生,肯定他们的想法,对于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有误的学生,教师在不失时机给以改正、纠错的同时,要及时给以鼓励、赞赏他们的勇气,对正确的问题,要树立榜样,引导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保护学生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总之,教师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立足课堂,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进取、乐于创新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