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

时间:2024-09-03

张璇 郑志明 南宁师范大学

一、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困境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环境的破坏

生态环境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地方政府过度追求经济,肆意开垦荒地、大规模砍伐树木、不合理的规划土地等;企业工厂追求效益最大化,有意将工业垃圾、废水等污染物排入江、河、湖、泊以及农田里,造成环境严重的污染;导致以“稻作文明”为基础所孕育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原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变得异常困难。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缺失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不少知识分子或务工返乡的青年人或多或少心理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比如对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不遵循活动的仪式流程;对本民族的节日、服饰、礼物等缺乏了解。原本在民族村落维持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的长老,因话语权的弱化,不再德高望重。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开始丧失,民族的认同感也逐渐降低。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现状堪忧

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我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0.22%,意味着大部分少数民族青壮年涌向城镇务工和经商。一方面,由于广西农村人口呈“空心化”的总体背景,加之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的主体和传承模式单一化,致使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难以继替;同时,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的生活、地位长期得不到保障和认可,导致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才逐渐流失。

(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不足

广西民族体育产业一直在向内发展,缺少向外发展的机制和宣传措施。体育产业开发深耕不足,还只是停留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初级阶段,存在认不清、摸不透的探索阶段,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链,不能将本地丰富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转化为体育产业优势。在接下来的发展中,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突破口的民族体育产业将会迎来挑战和机遇并存。

二、新时代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策略分析

(一)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环境的保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化兴,文化兴则体育兴。广西区内亟需生态环境的治理,这种治理既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也是自下而上的参与。政府需要新的创新思路方法,建立一套完备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建立生态环境追责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融入进发展当中,制定相关法律约束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大力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

(二)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内核的重构

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微信、微博、网站、创建广西的民族体育APP等新媒介,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更快,更全面展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提高本民族民众的认识度和民族认同感。举办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节日庆典活动并拓展其内容,将品牌知名度打响,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或投资。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进社区,将民族体育精神融入时代特色的内容并开发一系列民族体育活动。

(三)保护和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

政府对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给予生活的补贴,对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展演的经费给予补助,提高传承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将民族传统体育从村落田间引进校园可能是培养传承人最佳的突破口,学校开展民族体育课程,增进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了解,培养民族体育文化氛围。

(四)加快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是可持续之策

举办全民健身和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体育产业和体育旅游示范项目以及中国-东盟体育产业园。以东盟为体育产业发展前沿阵地,优化产业布局,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产业进行融合与协同,对各行业需要的场地、资金、人才互相支撑配合,提升节日和比赛的质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三、结语

在新时代,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体育强国目标是目前我国体育发展的整体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重要功能,是现代体育项目不能替代的。今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还会存在诸多挑战,只有不断的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科学、合理解决的措施,才能推动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良性的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