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120院前急救结合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用于多发伤并骨盆骨折中的价值

时间:2024-09-03

刘街成

(江西省鹰潭市120急救中心,鹰潭 335000)

骨盆骨折一直是临床医治难度较大的骨创伤问题,尤其近年来受我国交通行业飞速发展的影响,交通伤导致的骨盆骨折患者数量逐渐增加,占全身骨折患者的3%左右,虽然随着临床救治手段的不断完善、进步,对于骨盆骨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出现明显上升,但对于出现血流动力不稳定或复杂性骨盆骨折的患者,死亡率并未出现明显降低[1-3]。常规的急救方案将救治重点完全放在院内,忽略了院前抢救对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性[4]。目前临床提出的损伤控制策略理论以逐渐应用于临床,该理论将骨盆骨折作为单独性疾病进行治疗,并联合重症医学科、骨科、急诊科等科室,建立规范化的急救过程,实现多学科救治,并已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5-6]。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120院前急救结合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用于多发伤并骨盆骨折效果,对我院收治的多发伤并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8年1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多发伤并骨盆骨折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25~57岁,平均(41.33±4.11)岁,骨折原因:交通伤12例、坠落伤11例、重物砸伤13例,合并症:合并泌尿系统损伤患者10例、合并胸腔脏器损伤患者8例、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11例、合并脊柱、四肢骨脱位患者7例;研究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3~56岁,平均(41.28±4.08)岁,骨折原因:交通伤13例、坠落伤11例、重物砸伤12例,合并症:合并泌尿系统损伤患者9例、合并胸腔脏器损伤患者9例、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12例、合并脊柱、四肢骨脱位患者6例。纳入标准:(1)根据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总分≥16分的患者[7];(2)患者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3)临床资料完整;(4)患者、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救治方法。医院根据救治指南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予相应救治措施。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120院前急救+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1)120院前急救:①在接到120呼叫电话后,通过对急诊外科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并立即出发赶往现场,在对患者伤情判断后,对生命体征进行维护,必要情况下借助相关仪器并确保患者呼吸功能处于正常状态。②观察并判断患者骨盆骨折的大致情况,包含:有无开放性伤口,骨盆周围软组织有无瘀斑、挫伤。③按照以下几点,初判患者是否为骨盆骨折:创伤原因;会阴、臀部及腹股沟存在严重性创伤性肿胀,存在开放性创口;肉眼可见患者骨盆发生畸形;触诊并借助挤压分离试验,患者呈阳性。③初判后,如为可疑者即使用骨盆固定带作有效固定,防止2次损伤。④对于出现休克的患者应建立多静脉通道,开展液体复苏。⑤立即送院并预通知院内急诊做好接诊准备,到达后骨科医生须以最快速度参与抢救,并检查患者血液指标。通过床边照片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患者的骨折情况。(2)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①在20 min内,完成深静脉补液、输血、维持循环,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进行CT,若有大出血迹象,立即作止血处理;②若生命体征平稳,可根据损伤情况实施手术,若生命体征不稳,则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并给予凝血功能障碍纠正、低体温及酸中毒等处理,加强抗感染治疗,对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给予手术。

1.3 观察指标 (1)对比抢救结果。(2)对比并发症发生率。(3)对比骨折复位质量。优:患者骨折移位<1 mm;良:1 mm≤患者骨折移位<3 mm;差:患者骨折移位>3 mm。(4)对比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满意度进行评估,满分100分,100分>总分≥80分为满意,980分>总分≥60分为一般满意,总分<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所有数据录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通过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抢救结果 组间抢救结果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死亡原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各项死亡原因患者占比均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对比抢救结果[n(%)]

2.2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见表2。

表2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n(%)]

2.3 对比骨折复位质量 研究组骨折复位质量高(P<0.05),见表3。

表3 对比骨折复位质量[n(%)]

2.4 对比患者满意度 组间患者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比患者满意度[n(%)]

3 讨论

近年来国内骨盆骨折患者数量上升与我国快速发展的交通业、工业具有一定关系,该病具有发病突然、损伤严重以及并发症相对较多等特点,患者若不及时接受救治,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均会显著上升,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8]。因此需要不断优化医院急诊的救治流程,与常规救治手段相比,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主要通过尽早评估患者伤情,及时控制出血,并有针对性地改善患者全身状况[9-10]。在救治过程中,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则给予其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和低体温纠正等处理,直至平稳[11-13]。本研究结果显示,组间抢救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死亡原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死亡原因患者占比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复位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120院前急救结合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对骨盆骨折的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原因在于:损伤控制 策略通过在救治过程中对患者提前进行骨折判断,并针对患者的创伤继续进行简单固定处理,以减少“二次损伤”,在救治途中帮助患者保持呼吸功能稳定,以调整患者整体状态,为入院后的治疗创造良好身体条件。院前急救联合院内救治,有利于医护人员在患者损伤现场及时实施损伤控制干预,进而提前给予患者有效救治,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进而提升抢救成功率[14-15]。

针对上述结果本研究认为可制定如下应对策略:(1)联合多科室会诊:在院外转运的途中,应由1名护理人员与急诊科进行联系,向院内医师汇报患者的大致情况,以帮助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会诊,同时通知院内其他科室的医师提前至急诊科做好会诊准备,以降低因诊断时间过长导致延误患者的最佳救治时间;(2)专科医师坐诊:针对骨盆骨折的患者,医院可安排1~2名经验丰富的骨科主治医师在急诊科进行轮流坐诊,保证患者在入院后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关于骨折的有效诊断、检查;(3)积极防治休克:对于出现休克的患者经立即处理休克问题,并建立多静脉通道,开展液体复苏;(4)完善患者交接过程:在与转诊科室进行患者交接时,应详细向其主治医师交代患者入院时的情况以及现状,并提醒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事件、风险性因素,在转诊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应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二次全身检查,以评估恢复速度,发现现存问题,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

综上所述,应用120院前急救结合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提前救治,对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骨折复位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应在临床进行推广实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