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杨寿林,吴路发,李勇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赣州 341100)
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提升,临床对人工假体研发及关节置换技术趋于成熟,但也导致假体周围感染(PJI)的发病率逐年提升[1-2]。PJI是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状之一,除导致患者术后急慢性疼痛外,还会严重影响置换假体的使用寿命,给患者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3-4]。早期PJI患者仅表现为关节部位疼痛,难以和正常的术后创口疼痛相区别,进而导致感染进一步发展扩散,加大治疗难度,因此对PJI的早期诊断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相关研究表明,D-二聚体、降钙素原(PCT)作为临床常用的感染指标,对PJI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5]。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5例行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观察分析D-二聚体和PCT在关节置换术后PJ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PJI的临床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多指标参考。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95例,纳入标准:(1)具有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征,且均行单侧全膝或全髋关节置换;(2)最近一次随访时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3)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骨、关节疾病;(2)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3)合并凝血或免疫功能障碍;(4)合并重要脏器疾病;(5)合并肿瘤等恶性疾病;(6)合并精神或意识障碍。参照PJI的诊断标准[6]评估患者术后6个月内PJI发生情况,并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4例,未感染组51例。感染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3.23±4.33)岁;体质量21~26 kg/m2,平均体质量(24.26±1.07)kg/m2;其中膝关节置换12例,髋关节置换32例。未感染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64.38±4.71)岁;体质量22~26 kg/m2,平均体质量(24.63±0.96)kg/m2;其中膝关节置换9例,髋关节置换4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关节置换术后血清D-二聚体、PCT水平: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通过ELISA法测定血清PCT含量,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血清D-二聚体、PCT单独检测和二者联合检测对PJI的诊断效能。(2)不同预后患者血清D-二聚体、PCT水平:依据感染组患者行再置换治疗1月后患者感染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首次再置换术后临床症状基本好转,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和预后不良组(首次在置换术后临床症状及关节功能均无明显改善,后续多次行再置换、关节融合手术等再治疗手段),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血清D-二聚体、PCT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诊断效能评估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PCT水平比较 感染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PCT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PCT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PCT水平对比(±s)
组别 PCT(μg/mL) D-二聚体(mg/mL)感染组(44例)未感染组(51例)t值P值0.84±0.28 0.38±0.15 10.168<0.001 537.34±150.28 352.74±91.63 7.336<0.001
2.2 血清D-二聚体、PCT单独检测和二者联合检测对PJI的诊断效能分析 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二聚体、PCT单独检测鉴别诊断PJ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0、0.840,低于二者联合检测的AUC 0.962(P<0.05),见表2、图1。
表2 血清D-二聚体、PCT单独检测和二者联合检测对PJI的诊断效能分析
图1 血清D-二聚体、PCT单独检测和二者联合检测对PJ I的诊断效能分析
2.3 不同预后情况患者血清D-二聚体、PCT水平比较 感染组中,预后良好患者29例,预后不良患者15例。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PCT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见表3。
表3 不同预后情况患者血清D-二聚体、PCT水平比较
近年来,人工关节置换技术不断向微创化、精细化发展,成为严重骨关节炎、关节肿瘤等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能替代患病关节功能以达到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功效,手术成功率可大90%以上,且大部分人工假体的使用寿命可长达20年,但同时也导致PJI的发病率逐年提升[7-9]。PJI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部位疼痛,极易与术后疼痛相混淆,且早期诊断手段较少,导致局部感染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极大程度缩短了患者关节假体的使用寿命,是关节置换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10]。因此,对PJI的早期筛查诊断是控制感染发展,延长假体使用寿命的关键环节。
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能有效反应机体纤溶系统活性,当患者机体有活化血栓形成以及纤维溶解活动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提升[11]。临床多以D-二聚体作为对血栓形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以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D-二聚体水平可能与PJI的发生有一定联系。这是因为PJI患者关节局部大量细菌繁殖,其胞壁中的脂多糖诱导大量炎性因子合成分泌,血管细胞组织因子迅速表达,激活外源性凝血酶级联反应,机体大量合成纤维蛋白,吸附并激活纤溶酶原生成,降解纤溶蛋白导致D-二聚体大量合成[12]。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在正常机体内的含量极低,临床主要用于评估机体感染情况及炎症反应活跃程度。本次研究中,感染组患者PCT水平远高于对照组,说明PCT水平与PJI的发生有密切关联,这一结果也与郭超[13]等的实践研究相印证。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大多单一检测指标用于PJI早期诊断的特异性较差,且部分炎症因子的合成分泌存在一定延迟性,导致相关指标的敏感度较低[14]。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二聚体、PCT单独检测鉴别诊断PJI的AUC低于二者联合检测,提示D-二聚体和PCT联合检测对PJI早期诊断更为准确。本次研究还显示,观察组中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血清D-二聚体、PCT水平对PJI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提示作用。相关研究指出,血清D-二聚体、PCT水平与局部感染程度紧密相关,若病原微生物在PJI患者关节假体周围停留时间较长,极易转变为抵抗性较强的生物膜状态,对后续的抗感染及再置换治疗造成了较大难度,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差[15]。因此,临床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随访过程中,可通过对血清D-二聚体、PCT水平的检测早期筛查诊断PJI发生情况,并根据相关血清指标水平评估患者预后情况,以针对性的选择诊治手段,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人工关节置换术后PJI的患者血清D-二聚体、PCT水平显著升高,血清D-二聚体、PCT水平与PJI的发生及患者预后情况有紧密联系,且二者联合检测对PJI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检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