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孙利敏,张培勇,杨冰冰
(1.河南省鹤壁朝阳仁爱医院心血管内科,鹤壁 458000;2.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新乡 453100;3.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商丘 476600)
60 岁以上老年人由于年老体弱,极易引发冠心病并糖尿病病发,二者虽属于不同疾病,但临床实验发现其病情进展、致病机制存在相似之处,糖尿病导致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进而加剧冠脉粥样硬化程度[1]。在我国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0%,糖尿病患者由于丧失血糖控制力,极易并发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心绞痛等症状,冠心病风险远超普通人,若患者未能及时防治,便会引起心肌纤维化,导致心力衰竭,严重者直接病死,研究显示7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2]。当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尚缺乏根治手段,治疗常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以到达防治目的[3]。故本研究选取60 岁以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70 例,用于探究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于我院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70 例,根据药物不同分为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各35例。阿司匹林组男17 例,女18 例,年龄62~78 岁,平均年龄(56.76±5.42)岁;病程5~17 年,平均病程(6.62±2.13)年;体质量指数(BMI)24~27 kg/m2,平均(24.37±2.17)kg/m2;氯吡格雷组男21 例,女性14例,年龄65~76 岁,平均年龄(55.53±3.51)岁;病程5~21 年,平均病程(6.72±1.97)年;BMI 指数25~28 kg/m2,平均(24.91±2.69)kg/m2。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BMI)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全新冠心病诊治指南》中冠心病诊断标准[4],出现胸闷胸痛、心律失常等症状体征;②同时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5],出现空腹血糖(FPG)≥7.0 mmol/L 或随机血糖浓度≥11.1 mmol/L,两次以上;③年龄60 岁以上;④所有患者均知情本研究并签订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凝血机制或免疫功能异常者;②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传染性慢性疾病者;③进组前2 周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或有治疗禁忌者;④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成分过敏或不耐受者;⑤精神障碍无法配合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糖尿病、冠心病知识普及教育,健康生活,适当锻炼,控制饮食,给予糖尿病、冠心病基础药物治疗。
1.3.1 阿司匹林组 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华东医药(西安)博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61022 717,规格40 mg/片),40 mg/次,2 次/d。
1.3.2 氯吡格雷组 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Actavis Group PTC ehf,批准文号H20140965,规格75 mg/片),75 mg/次,1 次/d。两组均持续用药1年。
1.4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心绞痛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为显效;症状及心电图指改善明显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心绞痛及心电图无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1)对比两组疗效。(2)对比两组血小板聚集率(PAG)、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超声评价斑块脂质含量。(3)比较治疗前后FPG、餐后2 h血糖(2hPG)、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早、晚期充盈波峰值速度之比(E/A)。(4)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皮疹、恶心、消化道出血)发生率。(5)对比两组治疗6 个月及1 年时不良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支架内变窄)发生率。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有效率 两组均未发生中断治疗情况,治疗率100%。阿司匹林组治疗有效率(77.14%)低于氯吡格雷组(97.1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n(%)]
2.2 比较PAG、活化部分凝血酶、斑块脂质含量阿司匹林组PAG、超声评价斑块脂质含量均高于氯吡格雷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见表2。
表2 PAG、超声评价斑块脂质含量、活化部分凝血酶对比()
表2 PAG、超声评价斑块脂质含量、活化部分凝血酶对比()
2.3 比较两组LVEF、E/A、FPG、2hPG 治疗前,两组LVEF、E/A、FPG、2hPG 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VEF、E/A 显著上升,FPG、2hPG 显著下降,进一步组间比较,阿司匹林组LVEF、E/A 低于氯吡格雷组,FPG、2hPG 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LVEF、E/A、FPG、FPG、2hPG 对比()
表3 两组LVEF、E/A、FPG、FPG、2hPG 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2.4 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14%)高于氯吡格雷组(14.26%)(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对比[n(%)]
2.5 比较治疗后6 个月、1 年时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 两组治疗后6 个月及1 年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不良心血管发生率对比[n(%)]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流异常、斑块不稳,出现溃疡、破裂现象,形成血栓,同时斑块中心脂质异常,炎症反应明显增高,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6]。临床常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硝酸酯剂、胰岛素类等药物,缓解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状况,在此基础上,应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抑制血小板活性,解除微小动脉痉挛,达到救治目的。
阿司匹林是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具有抑制环氧化酶1、环氧化酶2 活性作用,能通过抑制血栓烷A2 生成,进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目的。氯吡格雷是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小板受体,阻断糖蛋白复合物GPⅡd、Ⅲa 活化程度,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小血粘度。本研究显示,氯吡格雷组治疗总效率更高,PAG、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斑块脂质含量、LVEF、E/A、FPG、2hPG 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阿司匹林组。说明与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能进一步提高心功能,降低血糖,抑制斑块脂质,有效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分析原因在于氯吡格雷能够发挥防治作用,同时不影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心力衰竭的干预,减少动脉斑块形成、炎性浸润风险,从而进一步增强疗效[7-8]。
本研究还发现,氯吡格雷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两组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无明显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两种药物作用都具有不可逆性,远期发生概率相似,阿司匹林口服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消化道反应,增加出血风险,故不良反应较高。
综上所述,与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治疗60岁以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血糖控制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