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金燕 邱婷 吕颐菲 阎春英 王雪 段天娇 张蓉 刘贵生
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临床效果观察
金燕邱婷吕颐菲阎春英王雪段天娇张蓉刘贵生
目的探究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接收的70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实验组给予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结果两组孕妇治疗前HBeAg、HBVDNA、HBcAb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孕妇分娩前血清HBcAb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分娩前HBeAg、HBV-DNA、HBcAb水平较治疗前都有所降低;实验组孕妇分娩前血清HBeAg、HBV-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24h内、6个月、12个月HBV-DNA阳性率与HBsAg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应用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预防婴儿感染乙肝病毒,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替比夫定;乙肝免疫球蛋白;临床效果
乙型病毒肝炎是全球性多发病,根据WHO报道[1],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3.5亿;目前认为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而母婴传播又包括宫内、产时、及产后的传播。宫内传播为乙型肝炎病毒经胎盘屏障造成胎儿感染。在过去一直认为宫内感染发生的机率较低,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宫内感染发生机率占9.1%~36.7%左右,为母婴乙型肝炎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之一[2]。单纯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疗已经不能完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在母婴间的传播。笔者以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的垂直传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接收的住院分娩的7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呈阳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年龄22~32岁,平均年龄(26.31±2.32)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10例。实验组35例,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5.32±2.25)岁,初产妇23例,经产妇1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全部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年相关标准,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44例,均未有抗病毒治疗史。无其他原发性严重疾病,无甲、丁、丙、戊型等肝炎病毒,无艾滋病毒重叠感染。剖宫产50例,阴道分娩20例,分娩新生儿70例。
二、治疗方法
对妇产科产前检测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抽血,给予(HBV-M)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定量与肝功能监测。孕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组于孕妇28~30孕周时口服600mg替比夫定,qd,并同时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3];4周1次,共12周。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给予常规的保肝治疗。在新生儿断脐后抽其静脉血检测HBV-DNA及HBV-M,并同时进行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与基因重组乙肝疫苗10μg,1个月与6个月后再次给予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注射10μg。对照组孕妇在其28~30孕周时口服600mg替比夫定,qd。新生儿均给予人工喂养,出生时乙肝表面抗原及HBV-DNA阳性为宫内感染[4]。
三、检测方法
HBV-M定量采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阴性值:HBeAg0~1.0s/co,HBcAb0~10mIU/mL);HBV-DNA采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6]。
四、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24h内、6个月、12个月HBVDNA与HBsAg阳性率,对比两组孕妇治疗前与分娩前体内HBeAg、HBV-DNA、HBcAb水平变化情况。
五、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统计数据以SPSS16.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一、两组新生儿出生后24h内、6个月、12个月HBVDNA阳性率比较
实验组各时段HBV-DNA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两组新生儿出生后24h内、6个月、12个月HBsAg阳性率比较
实验组各时段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两组新生儿各时段HBV-DNA阳性率比较[n(%)]
表2两组新生儿各时段HBsAg阳性率比较[n(%)]
三、两组治疗前与分娩前血清HBeAg、HBV-DNA、HB-cAb水平变化情况
两组孕妇治疗前HBeAg、HBV-DNA、HBcAb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孕妇分娩前血清HBcAb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分娩前HBeAg、HBV-DNA、HB-cAb水平较治疗前都有所降低;实验组孕妇分娩前血清HBeAg、HBV-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替比夫定是核苷类衍生物,抗病毒的作用是对HBVDNA多聚酶有着强效的抑制作用,并通过动物试验证实对于胚胎并无毒性作用,在美国FDA把其妊娠间安全的等级归于B级,高荷等[7]研究者通过采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有效,且无对婴儿正常发育有影响的报道,实践证明,乙肝病毒活跃的复制是母婴垂直传播高危的因素,有相关学者也研究发现,在妊娠女性HBV-DNA<1.00×106copies/m L时,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危险可降低30%,对于怎样快速降低妊娠妇女体内的HBV-DNA水平,是胎儿宫内乙肝病毒感染预防的关键所在,本次研究中70例妊娠女性HBV-DNA与HBsAg、HBeAg均为阳性,乙肝病毒复制活跃,若未给予抗病毒治疗与免疫干预,母婴乙肝病毒垂直传播机率将十分高,本次研究应用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抗病毒治疗之后,分娩前HBeAg、HBV-DNA、 HBcAb水平较治疗前都有所降低[8]。
乙肝免疫球蛋白属于被动抗体,是一种高效免疫球蛋白制剂,其中乙肝表面抗原可与抗HBs抗体相结合,并使激活补体系统,增强体液的免疫,使乙肝病毒得以消除,使孕妇血液中病毒减少,正常组织细胞被感染机率降低,并同时降低乙肝病毒复制率,孕晚期IgG型抗体通过胎盘进行输送,孕妇可通过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使胎盘将抗HBs输送至胎儿使胎儿得到被动的免疫保护,预防胎儿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生产的新生儿,出生后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肌注,目前已经为临床的常规手段。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价值已经获得公认,具有阻断与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双重作用[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通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替比夫定阻断治疗,其35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分娩前血清HBeAg、HBV-DNA水平低于单用替比夫定治疗的35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证实了替比夫定可对乙肝病毒复制活性起到抑制作用,且效果显著,临床毒理学研究证实,替比夫定并无致癌性、致畸性与致突变性,对于胚胎与胎儿的发育也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本次研究还通过对新生儿出生后24 h、6个月以及12个月,HBsAg、HBV-DNA阳性率对比,实验组出生后各阶段的新生儿HBsAg、HBV-DNA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也说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替比夫定可有效的阻断母婴乙肝病毒垂直传播。
综上所述,在母婴垂直传播阻断中,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替比夫定阻断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表3两组治疗前与分娩前血清HBeAg、HBV-DNA、HBcAb水平变化对比(x±s)
[1]曾艳梅,张思泉,娄国强,等.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23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6):3012-3014.
[2]张彦芳,胡玉红.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12(3):157-159.
[3]姜秋泉,梁伟峰,张素英,等.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母婴传播疗效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0,24(4):286-288.
[4]杨会英,宁淑敏,张玉荣,等.HBIg联合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作用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4):542-545.
[5]姜秀浓,施凯舜,李德周,等.替比夫定治疗慢性HBV感染孕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2012,41(7):172-174.
[6]王天东.替比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及病毒血清学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5,24(12):54-55,56.
[7]高荷,杨宏伟,王玮,等.替比夫定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J].河北医药,2014,36(15):2274-2275.
[8]周清霞.基于自然杀伤T细胞的恩替卡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评价[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3,18(4):201-204.
[9]黄德旺,陆爱英,磨庆福,等.梧州区域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耐药基因自然变异调查[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4,19(2):100-102.
2015-09-16)
(本文编辑:朱薇)
10.3969/j.issn.1672-2159.2016.04.026
710068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