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钻孔引流术治疗硬膜下血肿后相关并发症的成因及防治策略分析

时间:2024-09-03

王云江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盐城 224000

近些年来,硬膜下血肿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该症患者多见呕吐、头晕头痛、昏迷等症状,病情发展迅速,伤情重,病死率高,对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痛苦[1-2]。钻孔引流术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恢复快等优势,但研究发现,手术后患者极易出现继发颅内血肿、癫痫、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预后不佳[3]。因此,及时对钻孔引流术治疗硬膜下血肿后相关并发症的成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采取针对性防治策略提供有效指导。但目前临床关于钻孔引流术治疗硬膜下血肿后相关并发症成因及防治策略探讨并不深入。鉴于此,本文选择2017年2月—2021年9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硬膜下血肿患者7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硬膜下血肿患者7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神经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4]中硬膜下血肿诊断标准;具有呕吐、头晕头痛、昏迷等症状;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患者;脑血管畸形者;具有开颅血肿清除术史者;术中或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依从性不佳者。

1.3 方法

1.3.1 钻孔引流术手术方法依据CT显示的血肿部位,于血肿中心部位作头皮切口、长度约为4 cm,骨孔直径约为1.5 cm,于骨缘位置处涂抹骨蜡止血,电灼硬脑膜,以“十”字形式将硬脑膜切开,至可见暗红色或褐色血肿液涌出,部分混有少量凝血块。术中,应用生理盐水对其血肿腔进行反复冲洗。术后,头低位,并多变换体位、头位,叮嘱多饮水,每日可给予等渗液体2 500 mL静脉输入,促进陈旧性血液、积液流出,促进脑复张,使血肿腔闭合。闭式引流2~3 d,复查至CT显示颅内无明显积血、积气后,将引流管拔除。

1.3.2 并发症成因分析收集78例患者一般资料,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观察指标

对7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血肿类型、颅内压、引流管是否误穿入脑实质、硬膜上出血点处理情况、脑萎缩情况、插入导管是否恰当、血肿包膜是否刺激皮层、蛛网膜是否受损,探讨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78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78例患者中术后出现并发症共12例,未出现并发症66例。术后出现硬膜下积液4例(5.13%)(术侧3例,对侧1例),术后癫痫3例(3.85%),术后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4例(5.13%),非钻孔处硬膜外血肿1例(1.28%)。见表1。

表1 78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78 cases patients

2.2 硬膜下血肿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单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两组在颅内压降低、误将引流管穿入脑实质、对硬膜上出血点处理不佳、脑萎缩、插入导管不恰当、血肿包膜刺激皮层、蛛网膜受损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年龄、血肿类型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硬膜下血肿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单因素分析Table 2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subdural hematoma

2.3 硬膜下血肿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压降低、误将引流管穿入脑实质、对硬膜上出血点处理不佳、脑萎缩、插入导管不恰当、血肿包膜刺激皮层、蛛网膜受损均为导致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硬膜下血肿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Table 3 Multifactor analysi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subdural hematoma

3 讨论

3.1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主要是指位于硬膜、脑组织之间的血管发生破裂,导致血肿,患者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出血速度,小血肿者无任何症状,但随着血肿体积的逐渐增大,不断增加对脑组织的压迫,导致出现头痛、行为改变、呕吐、癫痫发作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昏迷等症状,对其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5-6]。钻孔引流术为治疗此病的有效手段,该手术可有效引流出血肿,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还可有效减轻炎性物质对血肿包膜新生血管的诱导,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尽快恢复[7-8]。杨扬等[9]学者报道发现,12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血肿复发率占13.33%。本文研究数据显示,钻孔引流术治疗硬膜下血肿后血肿复发率为5.13%,这与杨扬等学者研究具有一致性。本文研究还发现,钻孔引流术治疗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极易出现硬膜下积液、术后癫痫等并发症,对其手术效果造成不良影响,预后不佳。因此,及时分析钻孔引流术治疗硬膜下血肿后相关并发症的成因,并给予有效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10-12]。

3.2 防治策略分析

根据上述原因,给予关于继发颅内血肿症状的防治策略。①血肿复发:手术期间,应缓慢减压、避免其颅内压出现骤降的情况,可有效控制血肿排出的速度,缓慢引流,以使其颅内压呈缓慢下降趋势[13-15]。选择引流管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状况,选择大小、软硬度适宜的引流管,根据病情情况,植入适宜的深度,并进行固定,确保牢固性[16-17]。对于骨孔缘、硬脑膜的出血点,应进行更加仔细、妥善的止血措施,还可应用双极电凝、骨蜡,在患者需要的情况下,还可进行硬脑膜悬吊。冲洗完毕,应于患者硬膜下腔灌满生理盐水,避免其硬脑膜塌陷、剥离,从而有效防止出血,降低继发颅内血肿发生率[18]。术后协助患者保持头低位,并卧向患侧,叮嘱多饮水,必要时可适当地补充低渗液体,促进血肿腔的早日闭合。此外,放置引流管,对其血肿腔进行冲洗时,避免对其血肿腔内膜、脑组织造成损伤,最大可能地清除原血肿。若手术期间,见有固态血凝块、且不易冲洗干净,则需采取开骨瓣,彻底性清除血肿,并认真、完整地进行止血。②术后癫痫:手术期间,确定钻孔位置、放置引流管位置时,应最大程度地避开皮层运动中枢,引流管置管时尽量保证动作轻柔,避免刺破包膜,插入脑内。术后,详细观察患者病情状况,若患者出现癫痫发作症状,及时进行积极的抗癫痫治疗,并查明病因,及时消除引起癫痫的高危因素。③硬膜下积液:手术期间,尽量避免应用引流管向多个方向探查,对其进行冲洗时,保持低压,且保持速度缓慢,避免对其蛛网膜造成损伤。并将患者的床头抬高10 cm左右,避免脑脊液严重流失,导致颅内压降低情况。

综上所述,硬膜下积液、术后癫痫、血肿复发等均为钻孔引流术治疗硬膜下血肿后常见并发症,及时明确引起各并发症的成因,有助于及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