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分析不同核苷(酸)类似物初始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

时间:2024-09-03

各廷秋,钟艳丹,俞海英,丁巧云,郭银燕,曹兴国,彭姗姗

南京市第二医院(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青少年肝病科,江苏南京 210003

乙肝疾病情况较为复杂,一旦乙肝肝炎病毒活跃复制,会逐步加重肝功能损伤,极易引发肝硬化或是肝癌等严重情况[1],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统计结果证实,目前针对乙肝肝硬化患者,选择核苷(酸)类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可实现良好治疗效果,特别是阻断乙肝肝炎病毒感染,控制疾病进展效果显著[2]。本次研究将南京市第二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集的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不同核苷(酸)类似物初始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青少年肝病科收治的40例接受药物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研究选择随机抽签法完成分组,每组20例。对照组中女8例、男12例;年龄为16~25岁,平均(22.84±1.76)岁;病程为1~6年,平均(2.32±1.03)年。观察组中女7例、男13例;年龄为16~25岁,平均(23.11±1.85)岁;病程为1~5年,平均(2.11±1.05)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且研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均经临床综合检查后确定符合2015版本《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疾病诊断标准[3],均为首次接受核苷(酸)类药物进行治疗。

排除标准:非初始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患者;合并其他类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HIV感染患者;免疫性、酒精性以及药物性肝硬化患者;合并发生肝癌患者;肝肾功能严重异常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单独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国药准字H20100019;规格:0.5 mg/片)治疗,药物口服qd,单次用药剂量0.5 mg/片。

观察组则选择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国药准字H20180060;规格:25 mg×30片/盒)治疗,qd,单次口服25 mg。

两组均连续用药1年。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包括:丙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otal bilirubin,Tbil),各组患者指标均计算平均值后接受对比。

对比两组治疗后病毒复制情况和耐药性指标。包括:ALT复常情况,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情况和耐药性。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肝功能生化指标对比

治疗前不同组别患者3项肝功能生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各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3项肝功能生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对比(xˉ±s)Table 1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indexes of liver function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xˉ±s)

2.2 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比较

两组在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耐药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ALT normalization rate and HBV-DNA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between two groups[n(%)]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HBV病毒导致的病变,乙型肝炎病毒在患者体内不断复制,未能接受有效治疗会导致疾病进行性发展,最终导致肝硬化进而发生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生命安全[4-6]。乙型肝炎肝硬化进入代偿期,引发并发症种类多且情况复杂,患者预后情况不理想。加之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母婴、亲密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对患者及其家属、接触人员均具有一定的威胁,因此选择有效方案对疾病进行治疗及控制社会意义显著[7]。

临床中针对乙肝肝硬化,通常会选择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药物能够对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活性发挥切实有效的抑制效果[8-9],进而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合成进行有效阻断,能够实现控制肝硬化发展,同时改善预后情况,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对于药物选择来说,2018年,AASLD指南提议初始治疗可选择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替诺福韦或是恩替卡韦,上述药物具有良好的病毒抑制能力,一方面能够快速抑制病毒复制,同时还能降低耐药性,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并依据临床经验,合理确定药物方案[10-12]。

核苷(酸)类似物在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治疗中,由于需要长期用药,因此最为需要注意的问题为耐药性的产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取得一定共识,具体为:尽量选择抗病毒能力强但是耐药发生率低的药物,或是推荐联合用药治疗[13]。针对联合用药,还需要注意交叉用药、多重耐药等问题,另外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经济承受能力和药物毒性,综合制订联合用药方案[14-15]。

恩替卡韦属于乙肝治疗中临床应用率较高的核苷类药物,能够对病毒抑制进行抑制,并促进肝细胞修复,降低机体炎症水平,避免肝坏死。临床应用结果证实药物安全性理想,推荐作为慢性患者活跃期使用。但是临床大量实践结果显示[16],药物长期使用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会导致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发生突变,进而产生耐药性,降低疾病治疗有效性。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属于新型药物,药物进入到人体内会发生转化,形成替诺福韦二磷酸,可竞争性结合脱氧核糖,从而对病毒聚合酶活性进行有效抑制,对乙肝病毒DNS链延长进行控制,从而避免病毒积极复制[17]。药物自问世以来得到广泛的好评,临床将其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其优势在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相关文献报道证实,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过程中,药物的累积耐药突变率,5年内均为0%,表现优异[18]。鉴于此,针对乙肝肝硬化患者来说,选择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进行治疗,一方面能够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病情得到迅速控制。另外还能够降低单独用药的耐药情况,具有一定优势。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ALT、AST、Tbil指标均值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LT复常率较高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在HBV-DNA转阴率上,选择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为80.00%,选择恩替卡韦则为75.00%,两种药物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张美平等[19]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研究证实,选择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相比选择恩替卡韦,前种药物病毒转阴率96.67%高于后者的90.00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恩替卡韦以及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均可实现治疗目的,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观察组耐药性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选择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耐药性发生率表现更加优异。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肝硬化初始选择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进行治疗,和使用恩替卡韦相比,在肝功能和治疗效果方面都有良好表现,其优势在于,能够降低耐药性,提升疾病治疗及控制效果,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