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NT-proBNP水平分析

时间:2024-09-03

邱国,梁锦锋,冯燊龙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区,广东高州 525200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持续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以急性冠脉综合征最为凶险[1]。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是因AMI死亡[2]。AMI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发生闭塞性血栓,诱发供血位置心肌坏死,现阶段,临床治疗AMI的主要途径是静脉溶栓、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实现AMI再灌注[3]。上述方法皆是对AMI实施早期治疗的关键手段,可有效重新疏通血管,进而及时将前向血流恢复到正常状态,快速挽救患者濒死心肌,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AMI患者接受急诊PCI术和仅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56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家属同意行急诊PCI组为观察组(n=28),患者或家属不同意行急诊PCI或无急诊PCI术指征组为对照组(n=28)。对照组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41~82岁,平均(55.27±2.04)岁;心肌梗死发病至入院时间介于急诊PCI时间窗内。观察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42~84岁,平均(56.13±2.12)岁;心肌梗死发病至入院时间在或不在急诊PCI手术时间窗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急性ST段上抬型心肌梗死或急性非ST段上抬型心肌梗死,存在冠脉急性缺血相关症状,心电图存在ST-T改变者;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改变规律者;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出血体质者;有急性脑出血、活动性重要内脏出血等出血禁忌证者;急性主动脉夹层者;有创伤的心肺复苏者;就诊前出现过严重组织器官创伤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起病后均马上嚼服300 mg阿司匹林(国药准字母J20150044)及氢氯吡格雷(赛诺菲,国药准字J20180029)300 mg或替格瑞洛(国药准字J20130020)180 mg,负荷双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行急诊PCI。对照组患者除了负荷双抗外,常规对患者给予他汀类、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等用药(由于患者或家属不同意行急诊PCI术或起病超过急诊时间窗等原因,未进一步行急诊PCI术)。一周内对患者心肌酶学、心电图、体征变化密切监测。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初次接诊治疗前、急诊PCI术或保守治疗第2天、第7天的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 平。NTproBNP水平检测:抽取2 mL静脉血,加入抗凝试剂管混匀,对NT-proBNP浓度进行检测。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一周内血清NT-proBNP水平比对照组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对比[(±s),ng/L]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serum NT-proBN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s),ng/L]

表1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对比[(±s),ng/L]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serum NT-proBN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s),ng/L]

组别观察组(n=28)对照组(n=28)t值P值初次接诊治疗前1 795.27±6.14 1 774.89±6.32 0.592 0.246治疗一周内治疗第2天2 715.07±72.45 7 609.13±154.07 152.107<0.001治疗第7天2 313.32±127.64 6 539.36±244.07 81.189<0.001

3 讨论

AMI是因冠脉斑块破裂而导致冠脉形成急性血栓,引起冠脉出现急性闭塞症状,此时患者的心肌供血随之中断或急剧降低。随着AMI的临床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其诊疗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出现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会大大增加远期心脏性病死率,同时患者再住院率也会随之增加[4]。因AMI后患者长时间存在血流动力学超负荷症状,会一直激活患者神经内分泌,引起坏死心肌不协调变薄及梗死区心室扩大、壁膨胀和腔内构造改变[5]。这一过程会进一步转为失代偿反应,会严重影响患者心功能及预后。

有研究证实,通过急诊PCI术治疗AMI,能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这对于限制梗死范围扩大,减少坏死心肌数量及改善患者预后非常有益[6]。左室功能是对冠心病患者预后长期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而患者若存在左室功能严重损伤,不管是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或择期血管再通手术的治疗,患者依然会出现较高的死亡风险。因此,客观准确评价AMI患者的左室功能,对于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恢复情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7]。血清NT-proBNP水平是评估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指标,即使AMI患者缺乏明显的临床客观证据,如果其NT-proBNP水平存在升高现象依然有预后指导价值[8]。血清NT-proBNP广泛分布于心、肺、脑等组织器官中,其中以左、右心房含量最高。而心室中NTproBNP含量少的原因是BNP前体并非存储于心室中,只有当室壁压力超负荷及张力升高时才会迅速对NTproBNP基因高表达形成刺激,进而合成大量NTproBNP分泌到血液中[9-10]。血液中分布的NT-proBNP大部分由左心室分泌,通过与靶细胞特异受体结合而发挥以下生理作用:促使血管扩张,尤其血容量过多会使血流阻力降低;通过对外周组织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而调节水电解质平衡[11-12];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交感神经-醛固酮系统,抑制内皮素、儿茶酚胺等合成;促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而抑制理盐中枢,强化利尿效果;通过对心肌代偿性肥厚的抑制改善慢性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13]。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第2天和第7天的血清NT-proBNP水平分别为(2 715.07±72.45)、(2 313.32±127.64)ng/L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相关学者在研究中得出,患者给予PCI手术治疗第2天的血清NTproBNP水平为(2 608.14±69.55)ng/L均低于未实施PCI手术的患者(P<0.05)的研究结果相近[14]。提示观察组可更有效地限制患者心肌梗死范围加,尽可能避免出现左心室容积持续增大现象,同时还可以保证患者的室壁张力不发生明显增大,减少梗死区BNP释放,避免出现心肌胶原基质重塑及减少心肌纤维组织的形成,左心室扩张得到进一步遏制,避免其继续出现心室重构,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另外,急诊PCI能更有效地重建血运,心肌再灌注得以实现,缩小心肌坏死范围,有效减轻心室重构并提升心功能,这可能与术后血管再通率高存在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比仅药物保守治疗NT-proBNP水平更低,急诊PCI能更大程度地减少心肌坏死,减少泵功能衰竭的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