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马碧蔓,林辉斌,黄耀光,姚观金,孙兰春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呼吸内二科,广东湛江 524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以老年人为主要患病群体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疾病主要由感染引发,患者多合并呼吸衰竭症状,易反复发作[1]。当前医疗水平下,针对呼吸衰竭的呼吸机治疗主要采用有创呼吸支持,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虽然治疗效果理想,但创伤大、并发症多的特点限制了其临床价值。无创呼吸机以其无创和操作难度小的优势,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方法不仅能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同时从根本上解决了有创呼吸支持治疗创伤大的问题[2-3]。该研究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9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在该院接受诊治的9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56~77岁,平均(62.1±4.2)岁;病程3~7年,平均(4.8±1.4)年。对照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55~76岁,平均(61.3±3.7)岁;病程3~7年,平均(4.5±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4];②有自主呼吸;③对研究知情。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者;②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道梗阻、心脏骤停者;③面部感染、损伤不易使用面罩者;④有创通气转无创通气者。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补液、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干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上述干预方针基础上加入无创呼吸机治疗,使用S/T 通气模式,吸气相正压8 cmH2O 开始,待患者耐受后逐渐上调(压力上调最高不超18 cmH2O)直至达到满意的通气水平,如潮气量达到6~8 mL/kg;吸氧浓30%~60%开始,调节FIO2 水平维持SpO288%~98%和PaO255~80 mmHg,呼气末正压4 cmH2O,呼吸频率18 次/min,3 次/d,4 h/次。两组均治疗7 d 后评估疗效。
①疗效评估。显效:临床症状及肺部啰音消失,血气、脉搏、心率、血压恢复正常,意识状态良好;有效:临床症状及肺部啰音消失或好转,血气、脉搏、心率、血压好转,但未恢复正常,意识转清醒;无效:未达到上述两项标准。②肺功能。采用肺功能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VC、FEV1、FEV1/FVC及每分钟最大通气(MVV)。③血清炎症因子。抽取空腹外周血5 mL,借助ELISA 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7。④比较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及住院时间。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研究组治疗后肺功能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
研究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3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
两组均未见死亡病例,研究组住院时间(8.9±4.1)d,对照组住院时间(11.3±3.7)d,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5,P=0.00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由小气道疾病和肺实质破坏共同引起,疾病以气流受限和持续性的呼吸道症状为典型特征,目前临床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案,潜在致死风险较高。进入急性发作期时易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及低氧血症,由于通气及换气功能的影响,慢阻肺患者合并发生呼吸衰竭的潜在风险极高[5]。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慢阻肺的治疗主要通过扩张支气管、化痰和控制感染等方法来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但治疗效果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有创呼吸支持则是长期以来临床针对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该方法虽然效果良好,但创伤较大,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可能也较高[6-7]。无创呼吸机动力源自患者的自主呼吸,在每次吸气动作时给予压力支持,维持气道正压,确保氧气在正压下进入肺泡,最终达到改善通/血流状况,同时相对于有创呼吸支持治疗而言,安全性显著提高[8-10]。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肺功能与患者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可行性与效果。
该研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比较分析,发现氧化应激反应、气道高反应及炎症反应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原因,由于炎症细胞浸润的程度提升,CRP、TNF-α 及IL-6 等炎性物质大量产生,进而损害患者的肺功能[11-13]。因此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能够有效反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RP(7.3±1.2)mg/L、PCT(1.7±0.7)ng/mL、TNF-α(5.8±1.2)ng/L、IL-17(42.5±13.1)pg/L 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赵微微等[14]在相关研究中得出,患者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后,CRP(7.1±1.9)mg/L、PCT(1.5±0.8)ng/mL、TNF-α(5.6±1.5)ng/mL、IL-17(44.3±15.4)pg/L 均优于常规治疗(P<0.05),所得结果相近,表示无创呼吸机能够有效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炎症反应,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无创呼吸机在具体应用时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若患者痰液无法正常排出,须配套鼻导管给予吸痰处理后再行无创呼吸机治疗;②病情危重的患者,须绝对卧床休息,同时避免各种牵拉呼吸管道的活动[15];③鼻咽部异常或胃肠胀气情况严重的患者不适用无创呼吸机。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可取得理想的效果,且该方法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