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王艳伟
临沂老年医院影像科,山东临沂 276000
面神经为人体骨管中最长的神经,容易受到损伤,大脑皮质中央回到神经末梢任何部位的病毒、肿瘤、炎症、外伤均会使面膜表情肌产生部分及完全麻痹,但大部分面瘫是由于颞骨病变引发的周围性面瘫[1]。面神经为感觉、运动混合神经,存在4 种功能不同的纤维,主要有分泌纤维、运动纤维、感觉纤维和味觉纤维,构成面神经的神经纤维较多[2]。其中70%以上为髓运动纤维,负责对于面部表情、肌肉进行支配。临床中引发面瘫的原因较多,其神经系统疾病、感染、肿瘤、先天性疾病、外伤等均会引发不同程度的面瘫[3]。面瘫神经病变形态不具备特异性表现,利用高频超声能清晰观察解剖部位及结构。该研究选取2019年7月—2021年2月该院周围性面瘫患者40 例的肌骨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40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分析组。纳入标准:符合《神经病学》中面瘫诊断标准;发作时间<7 d。排除标准:外伤神经损害、腮腺肿瘤及中枢性面瘫者。另外选取健康志愿者40 名作为对比组。分析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33~71 岁,平均(50.42±0.35)岁。对比组中男23 名、女17 名;年龄34~72 岁,平均(50.49±0.3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利用超声诊断仪器,设置探头频率为5 MHz,叮嘱检查者保持身心放松,在检查床上采取仰卧,将头偏向一侧,使其面部、颈部充分暴露,扫查区域应为茎乳孔出口,应在腮腺内的面神经分叉点前采取肌骨超声模式,检查深度调节到3.0 cm,并调节为增益80%,应沿神经体表投影进实施连续扫描,采取连续滑行扫查,当探及面神经部位应采取zoom 功能,在其穿入面神经腮腺后0.5 cm处进行直径测量。并实施彩色多普勒模式开启对于彩色增益调节80%,应用血流标尺观察面神经周围彩色多普勒的血流信号。数据测量、声像图采集均为同1 名超声科医师实施。
观察两组声像图特征及面神经直径。以Adler半定量法为患者实施血流信号分级,共分为3 级,0级:不存在血流信号;1 级:存在闪烁不稳定的点状信号;2级:具备稳定的短棒状形状血流;3级:条状、片状、树枝状信号。观察两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二维灰阶,并比较两组面神经直径。健康面神经内径2~2.5 mm。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分析组超声图像显示,面神经纵切面表现出增粗,最大直径为2.2 mm,周围存在神经外膜高回声,神经鞘内低回声,内部存在模糊神经束,1级血流信号患者例数较多;对比组超声图像显示,面神经纵切面为呈束状低回声,周围存在神经外膜线状高回声,偶见等回声细线状束膜,面神经横切面不清晰,0级血流信号占比较大,两组0 级、1 级血流信号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流信号分级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flow signal gra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分析组面神经内径(1.29±0.32)mm 与对比组神经内径(2.11±0.08)mm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23,P<0.001)。
临床研究中证实,面瘫引发的原因有80 余种,其中,颞骨骨内病变引发的周围性面瘫较为常见,主要为医源性面瘫、贝尔面瘫、面神经肿瘤等,与所有疾病的临床诊断均相同,实施完整的体格检查及病史采集是患者面瘫治疗及诊断的重要前提。应询问患者产生面瘫的时间及过程是否存在耳部疱疹、头晕、听力下降的症状及是否受到头部外伤等,应检查患者实施外耳道、鼓膜、耳廓等,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肌张力及运动情况,检查主要包含鼻唇沟、眼裂是否对称及能否完成张口、鼓腮、示齿、抬眉等动作,观察面部表情及是否存在联动以及脑神经受累情况。针对颞骨内病变引发的面瘫,单纯声导抗检查及纯音听域无法反映患者的听力情况。镫骨肌反射能够促进面瘫有效定位[4]。
周围性面瘫一般由多类原因引发的面部神经功能丧失,导致双侧、一侧出现肌肉运动功能失调,使患者产生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的疾病[5]。现阶段,临床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及评估依赖于症状、病史、体征、神经电生理检查等,面神经病变形态学变化不具备明确的影像学表现方式[6]。超声技术逐步发展,可对骨骼组织、人体肌肉、神经清晰显示,同时,面神经的颅外段不具备骨性组织遮挡,能清晰分辨解剖结构位置,通过观察肌骨超声面神经的声像特征变化,可有效探讨肌骨超声的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价值[7]。
面神经纤维一般由轴突、神经元构成,面神经的轴突、周围膜性结构共同组成神经纤维束[8]。单个神经纤维一般被雪旺氏细胞环绕,雪旺氏细胞会实施髓鞘分泌,其为神经纤维代谢的基础条件,轴突一般需要依靠母体的神经元结合轴浆流动有效为患者提供充足营养支持,轴浆流动的速度通常为1 mm/d。面神经周围膜性结构通常可分成神经束膜、神经内膜、神经外膜[9]。神经内膜一般需要实施神经纤维连接为纵行纤维,形成小管将单个神经纤维分离,其中较多的神经纤维会组成神经纤维束,神经束膜通常由较多的扁平多角细胞构成同心套袖样环绕,其又被称作环形纤维,具备代谢旺盛的特点,能保护屏障,传递神经压力,有效预防感染扩散,聚集的疏松网状结缔组织会构成神经外膜,神经外膜集合全部神经束,在外周包裹,连接在神经鞘膜上,面神经远端存在膜性结构,近端不具备保护层,因此容易产生面神经损伤[10]。
NET、MST属于主观检查手段,会受到检查者的主观因素影响,但能为患者实现疾病预后判断,临床研究对于面瘫患者3 d~3 周实施NET 检查,发现NET 正常患者,面神经功能均可恢复到1 级、2 级,NET 无反应患者当中,85%以上患者面神经功能未恢复,NET检查存在兴奋性减退者,70%以上面神经功能可实现完全恢复。临床上完全性面瘫不确定面神经完整性是否受损时,损伤后4 d~3 周为其进行神经电流检查能够判断预后,并能根据神经电流检查结果判断是否为其选择手术减压,面神经变性不利于术后恢复,患者术后预后效果较差。同时,也有研究学者认为,患者需要在受损1 周内实施神经电流检查,但由于患者发病后前几天病情通常较为严重,因此无法实施神经电流检查,应结合患者的临床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周围性面瘫为我国多发病、常见病,通常发病相对突然,患者会表现出洗漱、清晨洗脸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产生嘴口眼斜,为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11]。周围性面瘫现阶段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疱疹性病毒、着凉、免疫学缺血等因素有关[12]。现代医学当中认为,周围性面瘫为急性非化脓性茎乳孔内面神经炎,主要病理学机制是患者产生面神经病变、脱髓鞘改变、神经水肿等[13]。现阶段,针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评估及诊断一般通过症状体征实施评分,主要缺点为具备较强的主观性,症状不明显的患者会产生评分盲点,评分标准共分两类,方法较为多样化,因此,在评估面神经炎的过程中不同评分的可信度存在差异[14]。神经电生理检查能够实施面瘫诊断,现阶段,临床研究学者认为,电生理检查过程中无法完全实施干扰因素排除,容易出现假阴性,因此,检查结果准确度较差[15]。电生理检查可针对功能差面瘫、完全面瘫进行有效诊断,其中主要包括最大刺激试验、神经兴奋性试验、面肌电图检查、面神经电图。现阶段,临床认为面瘫性神经炎存在一定的影像学依据,高分辨率CT诊断神经管内径变小为引发面瘫的主要因素,临床实施MRI及CT能够实现损伤部位范围确定,更有利于实施病因检查[16]。通过CT能寻找骨折线,并针对侧颅底的贯通伤及桥小脑角肿瘤进行检查,通过刺激受损面神经的中枢端,观察患者的应激反应,可以有效评估临床患者实施病变神经[17]。例如此种面神经损伤会发生在鼓室两端,经鼓膜能对其损伤神经产生刺激,对于远端的神经失用、完全断离进行判断,是直接刺激胃神经近端的方法。在实施手术探查、可疑神经损伤诊断中具备重要意义,但以上方法费用相对昂贵,无法对面神经改变进行实施动态监测,超声具备简便、动态、随时等优势,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伴随超声的空间率逐步提升,临床患者操作技术逐步成熟,肌骨超声能够对于周围性面瘫实施影像学显示,有效诊断周围性面瘫,在临床应用价值受到肯定。
面神经属于混合性神经,其中特殊的内脏运动纤维会有效构成面神经颅外段,其功能为实施面部表情肌肉运动,管理舌前的2/3线腺体分泌及味觉,面神经一般由茎乳孔出颅后逐步进入腮腺前,实施腮腺产生分支,会形成腮腺中内丛,发出颧支、颞支、下颌、颊支、缘支、颈支等,具备结构复杂的特点,每支面神经会分配不同的面部肌肉,其中各分支较多、较细,利用超声无法有效进行测量及识别,主干在进入腮腺的0.5 mm 处直径相对较粗,其走向相对平直,更有利于实施超声观察,超声检查通常实施横切面及纵切面检查,横切面能有效测量横断面积,但由于面神经直径较小,在获得面神经纵切后,其与耳廓位置距离较近,无法轻易探头转动,因此在横切面无法有效显示。研究发现,相比于健康者,周围性面瘫患者患侧的面神经直径相对较粗,会表现出神经鞘回声低,神经束膜模糊的情况,表现出水肿特征声像,为临面神经诊断提供有效证据,能积极实践临床诊断及治疗,但轻度面瘫患者症状不够明显,主观评分具备盲区,通过眨眼实验等能对面瘫进行预测,但缺乏面神经改变的有力证据。周围性面瘫患者与正常面神经的二维灰阶超声表现差异相对较大,患者面神经周围彩色血流信号相比正常人群有所增多,能够为周围性面瘫诊断提供有力数据支持。
该文研究显示,分析组存在面神经鞘内回声减低情况,内部存在线性回声模糊,对比组面神经表现出纵切面束状低回声,存在神经外膜高回声,横切面征象模糊,分析组面神经周围血流信号分级中0 级5 例、1 级33 例,与对比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面神经内径(1.29±0.32)mm 小于对比组(2.11±0.08)mm(P<0.05),这与伍晓鸣等[18]研究中,病例组面神经周围血流信号分级中0 级10例、1 级19 例、2 级1 例,与对比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面神经内径(1.27±0.29)mm小于对照组(2.10±0.09)mm(P<0.05)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肌骨超声能够对于诊断面瘫实施有效诊断,临床应根据患者的面神经血流信号情况进行疾病诊断分析,应根据患者的肌骨超声诊断结果为患者实施对症治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