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 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气指标的影响

时间:2024-09-03

谢树锋,李远华,戚应静

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ICU,广东东莞 523325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急性期,由于气道高反应性的存在,容易因呼吸道感染,心功能不全等而进展为急性呼吸衰竭,若不及时规范治疗,可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1]。对于并发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是一种临床可行性好,相对无创的治疗方法,但疗效有限,无法有效的改善其呼吸衰竭及缺氧的症状[2-4]。机械通气是一种可替代的呼吸支持方式,然而有创机械通气创伤大,操作复杂,并不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式,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NIV)既可以降低患者二氧化碳(CO2)的体内潴留,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维持小气道开放,缓解患者呼吸衰竭及缺氧的症状,又可以避免有创通气创伤大,操作复杂等弊端,其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因此,该研究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2 月该院 收 治 的6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BIPAP+NIV 辅助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气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前瞻性纳入该院收治的60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进行简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4例,女16 例;年龄60~85 岁,平均(75.04±3.69)岁;Ⅰ型呼吸衰竭8 例,II 型呼吸衰竭22 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 例;年龄62~84 岁,平均(78.12±4.47)岁;Ⅰ型呼吸衰竭7例,Ⅱ型呼吸衰竭23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该研究方案,纳入的患者均由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表现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 年修订版)》[5]定义的COPD 诊断标准;②血气分析结果提示呼吸衰竭;③年龄≥18 岁。排除标准:①存在无创机械通气(NIV)禁忌证(如气胸、气道分泌物多、肺大泡);②意识障碍患者;③血流动力学不稳定;④伴有上消化道出血或反流误吸风险大患者;⑤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微弱;⑥治疗依从性差及无法耐受NIV 患者;⑦拒绝参加该研究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中国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治实践指南》[5]指南推荐的积极控制感染、解除支气管痉挛、化痰平喘、维持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保持内环境稳态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接受BIPAP 治疗(凯迪泰Flexo ST25-H 双水平无创呼吸机美国),采用口鼻面罩进行无创正压通气,采用ST 模式,具体参数设置如下:吸 气 压 力14 ~22 cmH2O,呼气压力5~8 cmH2O,氧流量设置为4 ~8 L/min,呼吸频率设置为12~20 次/min,吸呼比设置为1∶1.5~1∶2.5,患者每天接受NIV 时长不低于6 h,NIV前向患者充分讲解注意事项,NIV期间加强护理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接受HFNC氧疗(费雪派克Airvo 2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氧浓度0.3~0.6,连续治疗3 d。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3 d,两组患者呼吸频率(RR)、心率(HR)等客观指标,同时采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MRC)呼吸困难问卷[3]评估呼吸困难程度。血气指标主要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 d,两组患者动脉血pH、PaO2、PaCO2以及SaO2的变化。治疗期间,统计患者是否发生咳痰困难、口干、误吸、腹胀等并发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后,治疗组RR、HR及mMRC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ment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

2.2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后,治疗组pH、PaO2、PaCO2及SaO2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比较(±s)Table2 Comparison of improvement of blood gas indexes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表2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比较(±s)Table2 Comparison of improvement of blood gas indexes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COPD 并发呼吸衰竭是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中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6]。对于急性COPD 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HFNC是相对无创,且临床易行的治疗方式,但疗效有限[7]。BIPAP目前临床常用NIV的通气模式,可对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支持,同时又避免建立人工气道、增加患者的痛苦,其临床应用价值大[8-10]。研究证明,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以及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中采用BIPAP 模式进行NIV 的疗效显著[11-13]。基于此,该研究尝试将BIPAP+NIV 应用于COPD 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中,并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血气改善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以评估其在该患者群体中是否存在应用价值。

COPD 患者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为气流受限,气体陷闭,气体交换异常,在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中,上述3 个病理生理改变更为明显,且相互促进。BIPAP 的通气原理为,在吸气相呼吸机予以压力支持,使得新鲜气体进入肺泡,改善患者氧合,增加PaO2及SaO2,同时减少患者自身呼吸肌肉做功,进而减少氧耗,减轻患者呼吸困难,降低HR及RR;在呼气是,呼吸机给予呼气末正压以维持患者小气道的开放,避免气道陷闭,促进肺内气体交换,降低PaCO2,改善呼吸效率。

呼吸衰竭患者常并发RR及HR的升高,其增加的程度,可以反映患者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mMRC是一个呼吸困难评分,分为0~4级,得分越高,呼吸困难程度越重[12-14]。治疗后,两组患者RR、HR 及mMRC 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其可能的原因是,采用BIPAP+NIV 可以减轻患者呼吸做功,使得呼吸频率下降,同时降低患者自身氧耗,患者呼吸窘迫改善,应激减弱,心率明显下降。当患者低氧得到明显改善时,降低了由于缺氧所导致的过强的呼吸驱动,呼吸困难程度亦得到明显改观,mMRC评分下降。

呼吸衰竭患者存在PaO2及SaO2的下降,部分患者可伴有PaCO2的升高,由于氧分压过低,机体进行无氧代谢,乳酸产生增多,以及CO2的蓄积,患者pH常下降,动脉血气中上述指标异常的程度反映了呼吸衰竭对机体影响的大小。该研究中,治疗之后,治疗组血气指标中pH(7.38±0.04)、PaO2(69.88±5.8)mmHg、PaCO2(52.62±7.54)mmHg、SaO2

(91.40±2.51)%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与侯衍修等[15]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得出,患者给予联合BIPAP 辅 助 治 疗 后,患 者pH(7.39±0.03)、PaO2(88.06±5.87)mmHg、PaCO2(38.05±4.81)mmHg,明显优于常规治疗(P<0.05),与该文所得结论相近,原因在于采用BIPAP+NIV,改善了患者的气体交换障碍,吸气相的压力支持使得肺泡打开,呼气相的压力支持使得肺泡不至于提前塌陷,从而使得肺泡内O2的吸收及CO2的排出效率增加,进一步改善了SaO2及pH。

NIV 时,由于患者配合不佳,会出现咳痰困难,误吸,口干,腹胀等并发症,从而导致患者中断NIV的治疗。咳痰困难,误吸,口干,腹胀等NIV 的并发症与通气模式的选择、患者教育以及护理密切相关。该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未显著增加,原因包括BIPAP的舒适性较强,NIV 前向患者充分讲解注意事项,NIV 期间加强护理等。

综上所述,在COPD 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中,使用BIPAP+NIV 进行辅助治疗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同时血气指标也得到很好的改善,目前研究发现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然而该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由于该研究为单中心实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由于入组研究对象较难获取,该研究样本量较小。下一步应提高入组人数,进行多因素相关研究,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临床实验数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