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在大肠癌中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4-09-03

尹红英

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淮安 223300

大肠癌的临床发生率较高,主要指发生在结直肠部位的恶性肿瘤,常见疾病症状是贫血、便血、腹痛等,常见患病人群为中老年人。临床对大肠癌主要进行化疗,常用化疗方案为卡培他滨+奥沙利铂(capecitabine+oxaliplatin,XELOX),全身化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亦可能损害正常细胞,不良反应较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时造成化疗中断[1]。贝伐珠单抗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具有较强的靶向治疗效果,可有效减轻对正常细胞的损害,联合XELOX方案治疗后,可进一步减轻疾病损害,提高化疗效果。本文旨在分析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方案治疗大肠癌的临床效果,选择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治疗的108例大肠癌患者为探究对象分析,划分成两组后分别实施XELOX方案、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方案治疗,重点评价后者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本院治疗的180例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前应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将患者划分成治疗组和参照组,各54例。参照组中年龄46~78岁,平均(62.08±3.81)岁;男28例,女26例;大肠癌病程3~6个月,平均(4.56±0.54)个月。治疗组中年龄49~75岁,平均(62.04±3.78)岁;男29例,女25例;大肠癌病程4~5个月,平均(4.52±0.62)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开展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本研究取得患者本人理解和同意,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大肠癌经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内镜等检查确诊;病情参考《结直肠癌NCCN、NICE指南》[2],且患者预计生存时间在3个月以上。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其他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胃肠道出血或感染、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认知或精神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参照组采取XELOX方案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治疗,卡培他滨用药剂量是850 mg/m2,1~14 d,餐后温水口服,间隔3周治疗1次,共治疗8个周期。奥沙利铂用药剂量为130 mg/m2,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8个周期。

治疗组以XELOX方案为基础,给予贝伐珠单抗(S20170036)治疗,7.5 mg/kg,应用250 mL的0.9%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化疗前应用,间隔3周用药1次,共治疗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根据实体瘤疗效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评价临床治疗效果。进展(PD,肿瘤面积增加,增加率达到25%以上)、稳定(SD,肿瘤面积无增加情况,病情基本稳定)、部分缓解(PR,肿瘤面积显著减少,减少率达到50%以上)、完全缓解(CR,肿瘤病灶完全消失,且持续1个月以上)。②肿瘤标志物水平。抽取患者治疗前后的静脉血,测定肿瘤标志物水平,测定指标为鳞状细胞癌相关 抗 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antigen,SCC)、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检测仪器为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③血管内皮功能。测定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抽取静脉血后离心处理,测定指标是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NO测定方法为锁骨硝酸还原酶法,ET测定方法是放射免疫分析法,vWF测定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法。④不良反应。统计患者在治疗期间是否发生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对比组间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72.22%,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oints[n(%)]

2.2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SCC、CEA、CA125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tumor marker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points(±s)

表2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tumor marker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points(±s)

组别CEA(ng/mL)治疗前13.45±3.23 13.61±3.67 0.240 0.810治疗后5.14±3.38 6.55±3.37 2.170 0.032 SCC(μg/L)治疗前23.64±2.15 23.67±2.78 0.062 0.950治疗后12.78±1.24 13.61±1.56 3.060 0.002治疗组(n=54)参照组(n=54)t值P值CA125(KU/L)治疗前72.13±6.46 72.87±6.65 0.586 0.558治疗后43.68±4.64 46.08±4.98 2.591 0.010

2.3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NO、ET、vWF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血管内皮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points(±s)

表3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points(±s)

组别NO(μol/L)治疗前46.45±7.24 46.56±7.43 0.077 0.938治疗后67.67±9.43 63.46±9.35 2.329 0.021 ET(ng/L)治疗前90.56±12.23 90.67±12.43 0.046 0.963治疗后61.53±8.64 67.68±8.13 3.809<0.001治疗组(n=54)参照组(n=54)t值P值vWF(IU/L)治疗前68.12±9.76 68.43±9.43 0.167 0.867治疗后44.78±7.76 49.43±7.67 3.131 0.002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治疗组发生1例高血压,1例腹泻,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是5.56%。参照组发生3例高血压,4例腹泻,3例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是18.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5,P=0.038)。不良反应未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均自停药后消失。

3 讨论

20世纪90年代前,临床对大肠癌患者主要采取氟尿嘧啶、卡培他滨、TS-1进行治疗。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奥沙利铂的出现,该药治疗大肠癌疗效有所提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恶性肿瘤疾病的治疗中,靶向治疗发挥重要效果,用于大肠癌治疗的靶向药物主要包括尼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3-7]。相关研究表明,采取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方案治疗大肠癌具有显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7-9]。对本研究结果实施分析发现,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2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参照组分别为53.70%、18.52%,治疗组治疗效果均优于参照组(P<0.05)。表示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方案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该治疗方案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0]。在钱安平[11]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3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分别为45.65%、15.22%。证实本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均认为予以大肠癌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方案治疗具有理想效果,还可减少不良反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常见促血管生成因子,主要作用是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的刺激肿瘤持续伸长,提高血管通透性,造成肿瘤转移[12-15]。本研究中,治疗组NO水平高于参照组,ET、vWF水平均显著低于参照组。表明予以大肠癌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方案治疗,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贝伐珠单抗为VEGF单克隆抗体,可阻断VEGF与内皮细胞受体结合,对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转移[16-17]。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方案治疗后可有效地减轻疾病损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8]。

综上所述,给予大肠癌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方案治疗的效果理想,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该种治疗方案基本不会造成不良反应,对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理想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