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临床运用对比分析

时间:2024-09-03

姚娟

山东巨野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山东菏泽 274900

麻醉的特点在于阻滞感觉传导,在各类手术中能达到镇静镇痛机制,可在安静平稳状态完成手术。根据麻醉程度、麻醉途径等可划分为多种麻醉方式,现阶段全凭静脉麻醉使用较多,该麻醉方式主要是经静脉完成各药物注射,提高血液中的麻醉药物浓度,达到快速麻醉的效果,以此完成感觉阻滞[1]。在麻醉药物注射过程中,常造成静脉刺激及静脉损伤等事件,为提高麻醉安全性,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很关键。芬太尼在临床中使用频繁,经注射后可经μ受体发挥作用,能强化镇痛机制,减轻插管操作造成的体征波动[2-3]。但该药物使用后常造成呼吸抑制,且注射速度把控不当会造成肺通气障碍,出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安全性欠佳。布托啡诺属于新型麻醉药物,被归纳为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经使用后能对各受体发挥选择性的激动作用,针对性强,除镇静、镇痛作用外,可防止麻醉期间出现寒战,且不会对体征造成影响,利于保护心脑血管,但临床对该药物的研究较少[4-5]。对此,研究纳入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山东巨野县人民医院118例全凭静脉麻醉患者,旨在分析布托啡诺、芬太尼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118例全凭静脉麻醉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和实践组,各59例。一般组入院至手术时间1~14 d,平均(7.81±1.92)d;女22例,男37例;30例内科手术,29例外科手术;体质量48~76 kg,平均(62.75±2.04)kg;年龄22~78岁,平均(50.43±2.78)岁。实践组入院至手术时间2~15 d,平均(8.04±1.55)d;女23例,男36例;31例内科手术,28例外科手术;体质量49~77 kg,平均(63.18±2.61)kg;年龄23~79岁,平均(51.06±2.2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有手术需求,符合全凭静脉麻醉适应证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气道分级未超过2级者;意识清晰者。

排除标准:存在重症肌无力症状患者;存在梗死性病变患者;处于昏迷或休克状态患者;颅脑肿瘤患者;哺乳期或妊娠女性。

1.3 方法

两组手术期间均行全凭静脉麻醉,消毒麻醉部位,吸氧期间保持平稳呼吸,调整氧流量参数,将其控制在7 L/min。将异丙酚(国药准字H20153093,规格:20 mL:200 mg)添加至靶控输注系统中,起始以4μg/mL浓度输注,当BIS值降低至55以下时可进行插管。准备措施完成后行麻醉诱导。一般组需准备芬太尼(国药准字H20123297,规格:2 mL:0.1 mg),以4μg/kg的剂量经静脉注射,意识消失后,需准备顺式阿曲库胺(国药准字H20183042,规格:5 mg),以0.2 mg/kg的剂量经静脉注射,之后行机械通气。实践组则需准备布托啡诺(国药准字H20143106,规格:2 mL:4 mg),以40μg/kg的剂量经静脉注射,意识消失后,保持和一般组相同的麻醉诱导措施。麻醉维持过程中,需准备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143315,规格:2 mg),以0.05~2μg/kg的剂量微量泵注,麻醉期间需监测体征。术前0.5 h准备托烷司琼,药物剂量控制在5 mg静脉注射。

1.4 观察指标

①体征波动情况观察时间为麻醉前和麻醉后,体征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等。

②镇静镇痛效果评估,镇静效果需参考Ramsay评分:意识清晰为0分;意识模糊,存在困倦情况为1分;进入睡眠状态,可轻易唤醒为2分;进入睡眠状态,轻易无法唤醒,存在轻微的睫毛反射为3分;进入睡眠状态,轻易无法唤醒,不存在睫毛反射为4分。镇痛效果需参考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0分:未能感觉到疼痛,可配合手术操作;1~3分:能感觉到轻度疼痛,在耐受范围内,可配合手术操作;4~6分:能感觉到中度疼痛,偶尔超出耐受范围,可配合手术操作;7~9分:能感觉到重度疼痛,超出耐受范围,无法配合手术;10分:能感觉到剧痛,控制不住的体动,无法配合手术。

③恢复时间主要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下床时间、排气时间。

④不良事件常见呼吸抑制、苏醒延迟、谵妄。其中呼吸抑制标准:吸氧后仍存在血氧饱和度不足90%的情况,或正常状态下呼吸频率低于10次/min。苏醒延迟标准:术后意识状态无法在30 min内恢复,痛觉刺激不敏感。谵妄标准:麻醉后存在短暂性的暂时性神经失常。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体征波动情况比较

麻醉后,实践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低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体征波动情况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fluctuation of physical sig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体征波动情况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fluctuation of physical sig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平均动脉压(mmHg)麻醉前82.14±3.06 82.09±3.35 0.085 0.933实践组(n=59)一般组(n=59)t值P值麻醉后81.55±3.26 79.45±3.17 3.547 0.001心率(次/min)麻醉前77.83±3.51 77.29±3.64 0.820 0.414麻醉后76.95±3.04 73.19±3.28 6.458<0.001

2.2 两组镇静镇痛效果比较

麻醉后5、15 min,实践组Ramsay评分高于一般组,VAS评分低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镇静镇痛效果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sedative and analgesic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表2 两组镇静镇痛效果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sedative and analgesic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组别VAS评分麻醉5 min 4.12±1.03 4.65±1.39 2.353 0.020麻醉15 min 3.78±0.23 3.29±0.64 5.534<0.001 Ramsay评分麻醉5 min 2.91±0.55 2.48±0.47 4.565<0.001实践组(n=59)一般组(n=59)t值P值麻醉15 min 2.04±0.33 2.61±0.51 7.208<0.001

2.3 两组恢复时间比较

实践组苏醒、拔管、下床及排气时间均短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恢复时间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recovery time between two groups(±s)

表3 两组恢复时间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recovery time between two groups(±s)

组别实践组(n=59)一般组(n=59)t值P值苏醒时间(min)8.93±1.23 10.67±1.85 6.016<0.001拔管时间(min)12.04±1.51 14.85±1.93 8.808<0.001下床时间(d)1.17±0.59 2.04±0.71 7.239<0.001排气时间(d)1.85±0.66 2.37±0.54 4.684<0.001

2.4 两组不良事件比较

实践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39%)比一般组(16.9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事件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of adverse 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麻醉方案关系到手术的顺利性和安全性,良好的麻醉方案能达到稳定的麻醉效果,既能达到阻滞感觉传导的作用,又能减少不良事件。以麻醉途径为基础,可将麻醉方案划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等,前者能减少麻醉不适感,但临床吸入性的麻醉药物较少,且应用时对吸入剂量控制不佳,临床仍以静脉麻醉为主。全凭静脉麻醉方案下,会向静脉内输入各种麻醉药物,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达到快速麻醉的效果[6-7]。但该方案中药物会持续性地刺激静脉血管,若选择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容易造成血管损伤,因此需优化麻醉药物的选择。芬太尼使用范围广,作为阿片类镇痛药,经静注射后可结合μ1受体,此机制下能缓解心血管反应,减少气管插管造成的体征波动事件。但芬太尼使用期间,可能会结合μ2受体,常造成呼吸抑制问题,若在麻醉期间未控制麻醉速度,常造成胸壁肌肉僵直等问题,造成肺通气障碍。研究指出,芬太尼使用后部分患者存在呼吸中枢持续性抑制情况,增加呼吸遗忘风险,还会刺激到心脏迷走神经,出现心律失常等诸多问题,安全性欠佳[8-10]。

布托啡诺在临床逐渐得到使用,作为混合型受体激动拮抗药物,经静脉注射后能与多种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此期间与κ受体能保持较强的亲和力,能抑制中枢神经的感觉传导,在镇静镇痛的基础上防止各因素造成的寒战问题。布托啡诺注射后能拮抗部分的μ受体,在麻醉期间不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呼吸抑制作用,可保持比芬太尼更好的安全性[11-12]。若该药注射时剂量不超过60μg/kg,并不会造成呼吸抑制问题的加重,且不会产生镇痛依赖,可提高麻醉安全性。布托啡诺在研究中被证实不存在δ受体活性,经注射后可减轻δ受体刺激,此机制下可减轻焦虑、烦躁等问题。全凭静脉麻醉期间,该药物仅需1 min即可达到麻醉效果,注射后10 min可达到麻醉峰值,并能发挥持续性的麻醉效果,减少布托啡诺的注射剂量,减少机体不适感[13]。本研究中,麻醉前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结果相近(P>0.05),而麻醉后实践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低于一般组(P<0.05),证实布托啡诺对患者的体征波动影响较小。实践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39%)比一般组(16.95%)低(P<0.05)。吴桂生[14]在研究中表明,B组麻醉后不良事件(0.00%)比F组(21.4%)低(P<0.05),即布托啡诺的麻醉安全性较高,能降低麻醉风险,这与其选择性结合受体的机制存在较大相关性。芬太尼则存在较多不足,其呼吸抑制、苏醒延迟等事件均可增加手术患者的危险,建议在全凭静脉麻醉方案中以布托啡诺为主要用药[15]。

综上所述,布托啡诺的麻醉效果好,可减少静脉麻醉造成的刺激,维持体征稳定,增强镇静镇痛效果,保证手术正常实施,减少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降低麻醉风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