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苏珊
淄博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山东淄博 255300
临床将因各种因素所致的大脑缺氧、缺血,进而引发局部神经功能缺失,脑组织坏死的脑血管意外定义为脑梗死病。该病目前正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逐渐上升的发病趋势,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由于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较为复杂,且常呈动态性变化发展,因此治疗相对困难,治疗后患者易出现偏瘫等后遗症,且病情易复发[1]。依据患者的发病时间可将脑梗死分为急性期及恢复期,其中恢复期是指患者发病3周~1年,多数患者在恢复期可出现认知能力降低、半身不遂、失语等表现,明显降低其生活质量,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家庭与社会负担[2]。临床有效减缓、预防脑梗死后遗症的重要举措之一即加强患者恢复期的治疗。近年来,我国中医药治疗在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取得较好的应用进展。本文主要论述中医药疗法应用于脑梗死恢复期的最新进展。
中医治疗疾病均是基于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理论。中医在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时,通过调节整体以达到平衡阴阳,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的目的。中医理论认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基本病机主要可概括为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痰浊壅塞、瘀血内阻、风火交煽、挟痰瘀直冲犯脑、“血菀于上”所致[3]。
秦培峰[4]以通脑复原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时,使用的中药组方如下:25 g红景天、20 g鸡血藤、20 g川芎、20 g牛膝、15 g地龙、12 g黄芪、10 g三七、10 g当归、10 g芍药、10 g红花、10 g水蛭、5 g甘草,研粉冲服。再联合阿托伐他汀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效果显著。李莲英等[5]使用通腑通络开窍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组方如下:120 g黄芪、15 g白术、15 g茯苓、15 g法半夏、15 g丹参、15 g泽泻、12 g厚朴、10 g山楂、6 g当归、6 g酒大黄(后下)、5 g川芎、5 g赤芍、5 g枳实、5 g地龙,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4周后,患者血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稿密度脂蛋白(HDL-C)、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比容、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评分均大幅度好转。梁怀成等[6]给予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益气养阴祛瘀汤治疗,组方如下:50 g黄芪、30 g薏苡仁、30 g党参、20 g丹参、20 g太子参、12 g当归、12 g石菖蒲、9 g枳壳、9 g郁金、6 g苏木、6 g清半夏、6 g川芎、6 g水蛭、6 g木香、5 g莪术、3 g黄连、3 g三棱,联合针刺治疗后,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清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纤维蛋白原(FIB)均改善明显,证实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应用益气养阴祛瘀汤、针刺联合治疗,可使其凝血功能与神经功能改善,同时有利于抑制其机体炎性反应,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王俊义[7]自拟化瘀通络活血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药物组方如下:15 g红花、12 g远志、12 g九节菖蒲、10 g牛膝、10 g郁金、10 g天麻、10 g葛根、10 g炒白术、10 g甘草、10 g丹参、10 g僵蚕、10 g川芎、10 g桃仁、10 g山楂、10 g茯神、10 g地龙、9 g法半夏、3 g全蝎,联合高压氧治疗30 d后,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评分与NIHSS评分大幅改善。张克飞等[8]通过平肝涤痰通络汤治疗,组方如下:20 g钩藤(后下)、15 g三七、15 g川芎、15 g当归、15 g丹参、10 g天麻、10 g桃仁、10 g石菖蒲、10 g红花、6 g甘草,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常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1.38%,总胆固醇与三酰甘油水平、NIHSS评分、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明显提升,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证实该法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江建清等[9]为54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联合应用阿司匹林、补阳还五汤及清脑方治疗,组方:30 g黄芪、15 g赤芍、15 g川芎、15 g当归、12 g地龙、12 g红花、9 g苍术、9 g石菖蒲、9 g生蒲黄(包煎)、6 g桃仁。连续12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该组患者治疗15、30 d后的中医症候积分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且下降程度明显低于仅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卢越等[10]以芪参还五胶囊、穴位贴敷联合治疗脑梗死(痰瘀互结证)恢复期患者,4周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显著提升,舌强不语、口舌歪斜、肢体障碍、主观感觉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明显,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金泽等[11]为282例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患者行天丹通络胶囊(水蛭、川芎、石菖蒲、槐花、丹参、牛膝、人工牛黄、黄芪、天麻、豨签草)治疗,证实为该类患者应用天丹通络胶囊,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中医证候,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事件及新发血管事件比例。
针刺法为临床首选的脑梗死恢复期有效方案。该疗法通过应用特制的金属针具,使用专业操作手法对患者机体特定穴位进行针刺刺激,可使患者的氨基酸兴奋性表达下调,并上调其脑组织内的血流灌注水平,减轻患者脑水肿程度,提高患者上下行传导束功能,从而更有利于其恢复运动神经元功能,促进大脑血液的循环,刺激患者脑皮质,激活患者的感觉与运动功能,最终可起到较好的气血调和、经络疏通及调节患者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有效促进患者恢复肢体功能,达到治疗目的[12]。廖庆红等[13]为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应用温针灸治疗,选取头维穴、风池穴、百会穴、肩髎穴、肩髃穴、手三里穴、曲池穴、合谷穴、阳陵泉穴、外关穴、足三里穴、委中穴、悬钟穴、昆仑穴、环跳穴、血海穴、三阴交穴、行间穴,联合Bobath康复训练、药物治疗8周后,结果显示患者的各项脑CT灌注成像指标、FMA评分、NIHSS评分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吕细华等[14]为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中风病(脑梗死)患者分别应用通元法针刺治疗及营养脑神经治疗,观察组取前顶穴、四花穴、后顶穴、肝俞穴、百会穴、天枢穴、四关穴针刺治疗后,不仅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且其相关临床症状亦改善明显,整体疗效更佳。翟东方[15]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行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选取三阴交穴、人中穴、委中穴、极泉穴、内关穴、尺泽穴,联合芪龙通络汤、常规西药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粘附率、红细胞压积及血沉指标、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提示该法有利于调节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郑会芬等[16]选取气虚血瘀证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足三里穴、百会穴、气海穴及曲池穴,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2周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FMA评分、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均明显好转。
临床在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常以推拿按摩法为首选方案。该法的理论基础基于中医经络、脏腑学说,需以患者的西医病理及解剖诊断为依据,使用手法对其体表的特定部位予以手法调节,从而达到改善其病理、生理状况的目的,发挥理疗功效[17]。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气血、经络受阻不通,即可引起某部位疾病,而采取按摩的方式予以治疗,可有效为其疏通气血、经络,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姚娟慧等[18]为恢复期脑梗死合并抑郁状态患者应用穴位按摩手法护理,指出该疗法可通过对患者的肌肉生物共振频率产生干预,对其外周神经元的节律性运动产生影响,并以此对其肌肉功能的重建产生刺激,修正其异常的运动模式,使其肌群间达到相互的协调与平衡,最终提高其肌肉的耐力,提升肌肉活动的精确性,改善抑郁状态与生活质量。许健等[19]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实施基于Brunnstrom不同分期的推拿方法联合常规运动疗法治疗6周后,患者Berg平衡量表(Bergbalance scale,BBS)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2功能评定量表(Lower Limbs 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明显,MAS评分显著下降。提示推拿手法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减轻其下肢肌张力,提高患者的下肢功能活动。
中药热疗也可称为中药烫熨或中药熏蒸。应用该法治疗脑梗死的原理主要为:①通过对患者全身血液大循环予以促进,可起到舒张血管,血脉通达的作用,同时可提升药物吸收;②通过为患者实施中药熏蒸,能够直接作用于皮肤,并发挥药物药效,达到为其活血、祛风、化瘀、通络的良好效果[20]。张艳等[21]为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在综合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活血通络中药熏蒸治疗,在白布袋内加入30 g麻黄、20 g制川乌、20 g白芍、20 g独活、15 g没药、15 g当归、15 g干姜、15 g川芎、15 g川断、15 g红花、15 g泽兰、15 g桂枝、15 g荆芥、15 g防风、10 g公丁香、10 g小茴香、10 g肉桂,于清水浸湿数分钟后,将其置入熏蒸车内,加热至适宜温度后取出,在外包裹薄毛巾并放置于患肢来回移动,通过中药烫熨之热有利于使患者黏膜与皮肤充血扩张,使其淋巴液与血液循环加速,改善患肢血管状态,从而更快地清除代谢产物,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血清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水平,最终有效控制其相关临床症状,促进病情恢复。
田丙生等[22]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应用解语丹加减联合温热蜡疗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中文版生活质量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SF-36)与MBI评分明显提升。提示该疗法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这是由于该疗法主要通过机械效应、温热效应及润滑作用,利用冷却过程中蜡饼热能的释放,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同时促进其吸收炎症,减轻患者疼痛感。吴静等[23]给予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药垫灸治疗,首先选取患者患侧的足三里穴、曲池穴及肩髃穴,在上述部位涂抹药垫灸乳膏,并行隔物灸贴贴敷,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刺四神聪穴、百会穴、合谷穴、曲池穴、内关穴、阳陵泉穴、伏兔穴、丰隆穴、肩髃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太冲穴治疗,显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联合应用的可操作性与安全性更高。敖维艳等[24]为气虚血瘀证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联合应用针刺、中药热熨及西医康复疗法,其中针刺治疗选取患者患侧的曲池穴、三阴交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及百会穴,中药热熨选药包括15 g当归、15 g黄芪、12 g地龙、12 g赤芍、10 g红花、6 g川芎及6 g桃仁;常规康复训练主要有良肢被动训练、体位摆放训练、平衡训练、床上桥式运动训练、转移训练、作业练习等,患者经过连续6周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89.47%,患者NIHSS、MSS、BI、FMA评分及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血流速度(Vm)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提示该疗法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且可使其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及整体治疗效果增强。
中医将脑梗死归纳为“中风病”范畴,其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为患者血脉失和、脉络痹阻。中医在多年发展与应用的过程中,积累了较多有关脑梗死恢复期治疗的相关临床经验,包括辨证论治、预防、诊断、康复调理等,对缓解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改善其神经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均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25]。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有中药汤剂、针刺及其他特色疗法等,可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起到化瘀、通络、活血、疏经及行气等功效,优势独特且显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