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穆昌珍
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药剂科,贵州遵义 563000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危急重症,表现为脑组织局部小动脉的血流灌注突然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该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继而坏死、软化,引发一系统症状及体征,严重者甚至死亡。该病是临床重要的致残、致死性疾病,虽然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均可稳定,但会不同程度遗留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1]。中医认为,该病的基该病机为血瘀,治疗当以活血化瘀、疏通血脉等为主。该研究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该院神经内科治疗的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降黏胶囊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将在该院神经内科治疗的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42~78 岁,平均年龄(62.4±8.7)岁,发病 1~48 h;对照组 48例,男 26例,女 22例,年龄 41~79岁,平均年龄(62.9±9.3)岁,发病 1~44 h;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卒中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中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中医辨证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中的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辨证标准;其中,小面积加腔隙性卒中48例、多发性卒中37例、大面积卒中11例;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加入。
严重意识障碍或昏迷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精神疾病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包括吸氧、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神经功能、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者给予针对性治疗[4]。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服用降黏胶囊(批准文号:黔药制字Z20030201),0.5 g/粒,3粒/次,3次/d。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
按照依据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判定判定疗效。基本痊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超过90%,遗留病残0级;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5%~90%,遗留病残1~3级;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4%;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不足18%[5]。
采用脑循环血流动力学检测仪测定双侧颈总动脉流速和压力波形,计算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外周阻力、动态阻力,并检测血液中全血黏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估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全血黏度、外周阻力、动态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s)
注:* 与 # 相比,P<0.05。
组别平均血流速度(c m/s)平均血流量(m L/s)全血黏度(m·P a s)外周阻力(P a/s×L) 动态阻力(P a/s×c m)观察组(n=4 8)对照组(n=4 8)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治疗后1 6.7 8±2.1 5 1 8.2 5±3.1 4 1 6.8 1±2.2 3 1 7.1 9±2.3 7 4.0 3 2<0.0 5 8.2 7±0.2 9 9.2 8±0.3 2 8.3 2±0.2 7 8.8 0±0.2 9 4.3 1 3<0.0 5 2.0 1±0.3 0 1.5 8±0.2 6 2 0.4±0.3 2 1.8 1±0.2 4 3.7 0 8<0.0 5 1.8 2±0.1 3 1.5 2±0.0 9 1.8 0±0.1 2 1.6 9±0.1 1 3.8 4 3<0.0 5 0.4 5±0.0 6(0.3 1±0.0 3)*0.4 4±0.0 7(0.3 8±0.0 5)#3.9 8 7<0.0 5
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注:* 与 # 相比,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 8)对照组(n=4 8)t值P值2 2.4 6±5.4 3 2 2.3 1±5.6 4 0.3 4 3<0.0 5(8.4 7±2.1 8)*(1 2.5 8±2.6 5)#4.7 6 8<0.0 5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其中造成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大量的粥样斑块沉积。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主要为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抗凝、神经保护剂、调脂、降糖、降压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复杂,一般认为主要与脑血管壁病变导致管腔狭窄、闭塞或血管内生成血栓,导致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脑细胞发生坏死、软化。该病对患者的危害巨大,可造成神经功能缺损,引起偏瘫、失语、认知及情感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6]。西医治疗多采用药物溶栓、改善脑血液循环、保护脑细胞、营养神经等治疗,具有一定疗效,但治愈率低,遗留病残率高[7]。
中医认为,发病涉及虚、火、风、痰、瘀等多方面,脏腑功能虚弱是发病之本,导致机体产生的痰浊和瘀血不能及时排出体外,郁结于脑络,日久化热,凝聚成毒,损伤脑络,经外风、情志异常等因素诱发[8]。临床治疗该病的关键在于尽早疏通堵塞脑络,以活血化瘀、逐瘀通经为主[9]。降黏胶囊为该院自制药剂,方中黄芪益气补虚,提升机体正气;血三七、水蛭、丹参活血化瘀、破血逐瘀、疏通脉络;葛根、杜仲、天麻降压、息风止痉;枳壳理气行滞;地龙利尿通络、清热定惊;川贝母润肺散结、止嗽化痰;甘草调和诸药。全方祛风化痰,活血通络,平肝熄风,降脂降黏[10]。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本药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组织中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及血小板结合,阻碍血栓形成;还可扩张血管,减少血流阻力,加快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改善脑部新陈代谢等;稳定细胞膜,保护脑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功能[11-12]。因此,降黏胶囊能够从多个环节改善大脑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扩张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脑组织损伤,从而改善患者预后[13]。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全血黏度、外周阻力、动态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降黏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脑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黏度,加快血流速度、降低血流阻力、增加血流量、改善神经功能,增强临床疗效。冀光兴[14]研究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73.3%(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均较治疔前有明显降低,但治疗组下降明显于对照组(P<0.01);两组脑血管搏动指数和血管阻力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认为活血降粘胶囊可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脑血流量,且用药安全。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降黏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良好,能有效促进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提升临床康复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