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高云仙
临沧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云南临沧677000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发于中老群体,多由患者血压突然上升诱发脑内小动脉破裂导致,以头疼、头晕、恶心、呕吐为典型症状,是一种中枢系统疾病,多发于患者基底节、桥脑、小脑部位,发病期间患者多处于情绪兴奋或者激动状态,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具有发病急、致死、致残率高特点,病情危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降低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延长患者生存周期[1]。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为常规治疗方式,多在入院后再实施抢救治疗方式,但是预后效果差,患者身体恢复慢[2]。基于此,该次研究以该院2017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急诊科抢救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该院对高血压性脑出血以分组方式进行研究,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参照组,两组例数均等,均为35例患者。参照组,最大年龄为84岁,最小年龄为62岁,平均年龄为(71.4±1.6)岁;最大体重为82 kg,最小体重为45 kg,平均体重为(65.4±5.2)kg;其中包括20例心脏病患者,10例高血压病史患者,5例心脏病史患者;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0例和15例。实验组,最大年龄为86岁,最小年龄为60岁,平均年龄为(71.6±1.7)岁;最大体重为85 kg,最小体重为43 kg,平均体重为(66.7±4.9)kg;其中包括19例心脏病患者,9例高血压病史患者,7例心脏病史患者;男性和女性分别有19例和16例。该次研究均在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进行,所有患者家属均在了解该次研究的前提下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史,所有患者经CT诊断均被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实施止血、降低颅内压等治疗措施,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尽可能减少手术治疗风险,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急诊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急诊救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以及家属所描述情况,急诊救治人员在患者赶往医院途中做好相关科室抢救准备工作。②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待患者的呼吸平稳后,给予患者吸氧处理。③确认患者临床症状。若患者出现脑出血症状,应及时采取脱水治疗方式,给患者静脉处注射甘露醇(国药准字H11020861),甘露醇浓度为20%,剂量为250 mL;若患者病情加重,使用甘露醇无法缓解,则需给患者静脉注射呋塞米(国药准字H31021063),注射剂量为30 mg,注射间隔时间为数分钟1次。
①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主要利用美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进行评估,评估最高分为42分,最低分值为0分,临界值为20分,分值与患者病情成正比。②分析两组抢救时间和治疗时间,时间越短,证明治疗效果越好。③计算两组患者病死率。主要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死亡例数,对患者病死率进行判断。④痊愈,患者再无临症状,且神经功能大幅度改善,改善幅度>90%;显著进步,若患者临床体征和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且改善幅度>45%,<90%;进步,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发生变化,神经功能改善幅度>45%,≤90%;无变化,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未发生改变,且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幅度<17%。
该次急诊治疗临床效果主要利用专业的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抢救时间、治疗时间分别为(12.3±2.6)分、(32.7±6.7)min、(26.4±1.6)min,均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参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抢救时间、治疗时间对比(±s)Table 1 Compare the score,rescue time and treatment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s)
表1 实验组与参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抢救时间、治疗时间对比(±s)Table 1 Compare the score,rescue time and treatment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s)
组别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抢救时间(min)治疗时间(min)实验组(n=35)参照组(n=35)t值P值12.3±2.6 16.7±1.9 8.083<0.001 32.7±6.7 47.6±7.2 8.963<0.001 26.4±1.6 34.2±0.7 26.423<0.001
实验组病死率相较于参照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参照组病死率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mortality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
实验组患者最终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最终治疗效果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final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n(%)]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有饮食不节、懒于运动、生活作息不规律等恶习,此种习惯导致人们的身体素质较差,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发病概率越来越高,此类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高血压性脑出血主要由患者颅内血压突然增高诱发局灶性缺血或缺氧形成的微小动脉瘤。当患者情绪出现较大波动或者不小心摔倒后会因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此种病症具有起病急、发病突然、病情发展变化快等特点,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病变的可能,以免患者在短时间内死亡[3]。
常规治疗是一种传统治疗方式,通常在患者达到医院后,经过一系列相关检查,明确患者病情后再实施治疗措施,此种治疗方式虽可能实现治疗的目的,但是中途浪费了大量时间,使得患者病情无法得到及时控制,从而增加了患者死亡的风险;且此种治疗措施即使控制住病情,预后效果也相对较差,患者身体会因疾病受到严重损伤,从而缩短患者生命周期,降低患者生活质量[4]。
急诊治疗主要通过在患者前往医院途中,医护人员便根据家属描述情况做好急诊救治工作,待患者入院后立即实施救治,稳定患者病情,尽可能减少疾病对患者神经功能的破坏,减少患者机体损伤程度,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其次此种方式通过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减少患者紧张、焦虑感,让患者尽量保持放松状态,减少情绪波动,从而缓解病痛,有利于预后效果的提高[5-10]。
该次研究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3±2.6)分vs(16.7±1.9)分、抢救时间(32.7±6.7)min vs(47.6±7.2)min、治疗时间(26.4±1.6)min vs(34.2±0.7)min、病死率5.71% vs 25.71%,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最终治疗效果97.14%明显高于参照组80.00%(P<0.05)。由此可见,对急诊科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而言,实施急诊治疗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式,可最大限度地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和抢救时间,及早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病痛折磨,提高预后效果,对于患者发病早期治疗的意义重大,可为患者赢得最佳治疗时间,延长患者生命周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体的快速康复。
相关学者[2]研究2组抢救率成功率(86.36%)明显高于甲组(66.18%)(P<0.05)。此研究与该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科学的急诊内科治疗可作为后续治疗的基础,可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身体康复,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预后效果较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