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时间:2024-09-03

郭朝普

阳谷县中医院外二科(普外科),山东阳谷252300

乳腺癌作为一种女性肿瘤疾病,临床相对而言就有较高的发生率,有关资料表明[1],近年来受到人们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早期乳腺癌患者基数逐年扩增,这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意义重大。因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水平大幅度提升,针对乳腺癌可行治疗方案多样,例如全乳房切除术、改良根治术、乳腺癌根治术等,均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癌细胞远处转移情况以及局部复发情况[2]。该次为了综合探讨不同术式对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质量的影响,选择该院于2017年7月—2019年7月时段内收治的7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保乳术、改良根治术展开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该院收治的7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与抗癌协会相关诊断标准相符者;②本人或家属了解并授权该次研究。排除标准:①肿瘤直径超过3 cm者;②沟通障碍、认知障碍、精神疾病者等。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参考患者治疗方案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其中对照组年龄:38~64岁,平均(48.57±5.38)岁;病灶:15例为左侧,23例为右侧;病症:19例导管癌,11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导管内癌。观察组年龄:37~62岁,平均(48.78±5.44)岁;病灶:17例左侧,21例右侧;病症:20例导管癌,12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导管内癌。以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开展。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传统根治术:通过传统根治术切除肿块、腋窝淋巴结,术后检查结果为阴性表示治疗成功。

观察组开展改良根治术:将患者乳房周边脂肪组织以及锁骨下、腋窝淋巴结彻底切除,保留患者的胸大肌与胸小肌,与肿瘤边缘3 cm左右出做横向切口或纵向切口,切除乳房之后于内下方开始,以上为走行,分离患者乳腺,至患者胸大肌外缘停止,同时清除患者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解剖锁骨下血管,取引流管常规留置在患者腋窝下、胸壁处,缝合后术毕[3]。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周期。

②并发症发生率:上肢肿胀、上肢功能障碍、皮瓣缺血、皮下积液等。

③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参考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估维度包括生理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家庭/社会状况、附加关注条目5项,满分28分,患者所得分值与其生活质量成正比关联[4]。④术后6个月随访指标:包含生存情况、局部复发情况、腋淋巴结复发情况、远处转移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周期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观察组(n=38)对照组(n=38)t值P值95.13±7.64 132.09±13.11 15.015<0.001 107.25±17.04 153.08±23.67 9.687<0.001 10.34±3.16 16.58±5.22 6.304<0.00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优于对与对照组的26.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生理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家庭/社会状况、附加关注条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术后6个月随访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9.47%,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为2.63%、腋淋巴结复发率为0.00%、远处转移率为0.00%,而对照组的局部复发率为15.79%、腋淋巴结复发率为15.79%、远处转移率为13.16%,相应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表3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组别观察组(n=38)对照组(n=38)t值P值生理状况17.53±1.65 14.03±1.13 10.789<0.001功能状况17.64±1.75 14.11±1.07 10.609<0.001情感状况15.73±1.42 12.46±1.14 11.070<0.001家庭/社会状况 附加关注条目18.65±1.52 15.13±1.09 11.601<0.001 18.43±1.97 14.25±1.13 11.346<0.001

表4 两组术后6个月随访指标对比[n(%)]Table 4 Comparison of 6-month follow-up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乳腺癌有多种诱发因素,但临床尚未明确,患者发病后若没有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治疗,癌细胞扩散会侵袭正常组织,不仅会弱化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危及其生命安全。因此认为在乳腺癌患者病早期对其开展正确治疗方案对患者生命安全以及预后发展至关重要[5]。乳腺癌临床治疗常见于保守方案,即阿霉素、环磷酰胺、氨蝶呤、氟尿嘧啶等给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康复,但该疗法具有较高的要求标准,仅适用于发病初期的乳腺癌患者[6]。但乳腺癌患者在发病初期往往缺乏典型性表现,患者难以自查,多依靠体检、专项筛查等发现,导致很多患者确诊时已经度过了疾病早期,错失保守治疗的时机,所以只能依靠手术方案加以干预,例如全乳房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等,均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癌细胞远处转移情况以及局部复发情况,但这种传统治疗方案弊端性较大,由于开放属性,为了切除患者的全部病灶,会存在较大的暴露面,患者术后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周期[7]。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传统根治术逐渐被摒弃,改良根治术受到了广泛青睐,该次为了探讨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传统根治术为对照,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95.13±7.64)mL、手术时间 (107.25±17.04)min、住院周期(10.34±3.16)d、生理状况(17.53±1.65)分、功能状况(17.64±1.75)分、情感状况(15.73±1.42)分、家庭/社会状况(18.65±1.52)分、附加关注条目(18.43±1.97)分 优 于 对 照 组 的 (132.09±13.11)mL、(153.08±23.67)min、(16.58±5.22)d、(14.03±1.13)分、(14.11±1.07)分、(12.46±1.14)分、(15.13±1.09)分、(14.25±1.13)分,相应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89%、局部复发率2.63%、腋淋巴结复发率0.00%、远处转移率0.00%低于对照的26.32%、15.79%、15.79%、13.16%,生存率100.00%高于对照组89.47%,相应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黄佳旭等[8]的研究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35.33±27.32)min、住院时间(8.15±2.33)d、并发症发生率16.67%优于对照组(175.35±24.34)min、(15.12±3.74)d、35.00%,相应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一致。提示乳腺癌患者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有利于其早期康复以及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改善。

综上所述,改良根治术应用于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较确切,不仅操作简便、创伤性较小,且安全性良好,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此外,该疗法还能为患者创造较好的预后条件,减少复发率、转移率,有利于患者获取更好的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