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 Visual Studio 2010平台的速度剖面校正因子计算方法

时间:2024-09-03

李疾翎,樊鹤,范川,任哲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河北 三河065201)

速度剖面校正因子Cv是产出/注入剖面测井中利用涡轮流量求取流体平均速度的关键参数,该参数的精度直接影响产量计算的准确性。目前,国内外计算Cv的方法有多种,应用较广的是雷诺实验得出的理论值,即单相层流中,Cv为0.5;单相紊流时,Cv则为0.82~0.83,在实际应用中,紊流条件下的Cv通常取0.83。但是实践表明,对于大多数全井眼流量计来说,该值都偏小[2]。多相流动时计算Cv的方法,除了哈里伯顿公司的3in管径试验图版和5in管径试验图版外,还有吉尔哈特公司生产的DDL高灵敏流量计的速度剖面校正因子倒数 (1/Cv)与持水率、水的表观速度的实验关系图版等方法。但是利用上述方法计算Cv时不但受仪器和管径的限制,还受流型和表观速度的影响。长江大学提出的井下刻度方法[1]是利用全流量层和零流量层已知的油水流量和测井信息,对实验模型和理论模型进行标定,然后再用标定后的模型确定其他解释层的油水流量。该方法可以排除仪器和管径的影响,但Cv的准确度却直接受到了地面油、气、水产量准确性[3]以及零流量层测井信息的影响。而且海上油田生产测井多数情况下无法探测到零流量层信息,故该方法在海上油田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一种能够适用于海上油田复杂生产管柱的Cv计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项目研究,借鉴单相管流的雷诺数理论,结合1960年Hanks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的雷诺数Re-Cv试验图版[4]①Emeraude软件培训资料。,采用循环迭代法来确定Cv,该方法能更为准确地计算出Cv,并在我国海上油田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速度剖面校正因子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在生产测井中,涡轮流量计是一种用于测量流体速度的常规仪器。流量就等于流体过流断面面积与流体平均速度之积。由于涡轮流量计的涡轮叶片只覆盖了井筒的部分面积,因此涡轮流量计测得的流体速度是涡轮叶片覆盖处的流体平均速度,简称视流体速度 (va)。为确定通过油管或套管总截面上的平均流速 (vm),引入了一个Cv,其定义式为[1]:

从式 (1)可知,Cv是求取vm的关键参数。由于涡轮流量计测得的流体速度是涡轮叶片覆盖区域的流速,因此涡轮叶片的大小、在套管中的位置以及流体的相态和速度等因素都对Cv有一定的影响。

2 速度剖面校正因子计算方法的改进

1983年,雷诺通过试验验证了单相流中流动状态受管内径、平均流速、流体密度及黏度影响,并建立了雷诺数公式[1]。Hanks采用试验得到的Re-Cv试验图版 (图1),将涡轮叶片直径 (r)和油管/套管内径 (R)与流动状态联系到了一起。虽然该图版是基于单相流实验得出的,但通过项目研究和对比验证发现,该图版也同样适用于油水两相流动。

图版中的关键参数就是Re和涡轮叶片直径与油管/套管内径的比值(r/R)。笔者提出采用以下步骤求取Cv:

1)得到Re-Cv图版数据。由于r/R通常都在0.2~0.8的范围内,因此用数字化软件将图版中的2条曲线进行数字化,得到r/R分别为0.2和0.8时对应的Re与Cv的关系数据。

2)计算r/R。根据现场提供的涡轮叶片直径和油管/套管内径,求取r/R。应当说明的是,海上油田生产测井管柱内径变化范围较大,为0.046~0.220m,涡轮流量计叶片直径范围为0.033~0.11m,常规测井r/R范围为0.50~0.71,故该图版理论上适合于海上油田的生产测井情况。

图1 Re与Cv关系图版[4]

3)计算Re。Re的计算公式为[1]:式中:Re为雷诺数;R为套管内径,m;vm为流体平均速度,m/s;ρ为流体密度,kg/m3;μ为流体黏度,Pa·s。其中,流体密度是采用密度计测量的混合流体密度,黏度也为混合流体黏度,即为各相流体的黏度与该相持率的乘积之和。由于式 (2)中的vm是个未知数,因此先假设Cv为0.83,计算出一个vm,然后代入式 (2)计算出Re。

4)计算Cv。利用步骤2)、3)计算的r/R和Re确定一个点,判断该点在图版中的位置。为了使该图版的应用范围更广,笔者提出利用线性插值法来计算2条实验数据线以外的r/R对应的Cv,即当目标点在2条曲线范围内时,采用线性内插法计算Cv;若在曲线范围以外,则采用线性外插法计算Cv。该步骤确定的是Cv的初值。

5)判断Cv的合理性。得到Cv的初值后,需要通过循环迭代的办法确定其精确值。在循环迭代的过程中,如果最新的Cv的精度足够高,那么判断迭代应当终止。通常Cv都在1以下,因此将判断条件设置为前后2次迭代之差小于0.00001。具体判断方法是:将步骤4)得到的Cv与上一次迭代Cv相比较,若二者的差大于0.00001,则应当继续循环,然后利用步骤4)得到的Cv重复步骤3)~5),直至前后两次的Cv差在0.00001范围内。为了避免无限循环,将循环次数设定为5000次。

3 程序设计

将上述方法设计成计算机程序。该程序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共设计了3个类 (图2实线框内所示),分别是CvAlgorithm类、CvPlateData类和CvForm类,其中CvAlgorithm类主要完成利用Re-Cv试验图版,采用循环迭代方法计算Cv的功能;CvPlateData类主要存放数字化后的试验图版数据;CvForm类为用户交互界面,主要实现用户交互功能。Cv的计算只是整个产出剖面测井解释中的一小步,它需要借助于其他步骤计算的结果,如油、气、水的一些物性参数,油、气、水的持率和视流体速度等 (图2虚线框内所示)。其中PVTMethod类包含了油、气和水的物性参数计算方法;HoldupMethod类主要实现了油、气和水持率的计算方法;VaMethod类则是视流体速度va的计算方法;Parameter类存放了整个产出剖面测井解释所需要的所有参数,其贯穿整个解释流程,可以提供Cv计算所需的一些相关参数,同时还可以保存Cv计算值,便于其他步骤的使用。

图2 Cv计算程序关系类图

图3 Cv计算程序界面

4 程序实现

利用 Visual Studio 2010编程平台,采用C#开发了利用Re-Cv试验图版计算Cv的程序,程序界面如图3所示。该程序具有主要参数回放功能、Re-Cv试验图版计算Cv的功能等。

5 结果对比

笔者利用该程序测试了15口井,其中包含了单相油、气、水井,两相油水直井、油水斜井、气水井和油气斜井,并将计算结果与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最先进的生产测井解释软件Emeraude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该程序的计算结果与Emeraude软件的计算结果极为接近,最大相对误差仅为3.72%,最小相对误差为0.12%,该范围的误差对流量整体解释结果影响不大;同时,Cv的计算结果都在1以下。因此,利用该程序计算Cv准确可靠。

表1 Cv计算结果对比表

6 结论

1)应用Hanks通过实验得到的雷诺数与速度剖面校正因子试验图版,提出的生产测井速度剖面校正因子计算的改进方法,提高了解释精度,扩大了适用范围。

2)该校正方法已计算机程序化,并集成在自主研发的生产测井解释软件中,在海上油田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1]郭海敏 .生产测井导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32~400.

[2]Song S,Jordan C,Georgi D.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verage fluid velocity from spinner flowmeter responses[A].SPWLA 37th Annual Logging Symposium[C].New Orleans,1996-06-16~19.

[3]郭海敏,褚人杰 .涡轮流量速度剖面校正因子的确定方法[J].地球物理测井,1990,14(6):399~404.

[4]Richard W H.On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of friction factors for laminar,transitional,and turbulent flow of newtonian fluids in pipes and between parallel plane walls[J].AIChE Journal,1968,14(5):691~69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