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泮托拉唑、依卡倍特钠联合金银花对咽喉反流效果分析

时间:2024-09-03

贾伊娜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辽宁 大连 116000)

咽喉反流(larygopharyngeal reflux,LPR)发生在胃蛋白酶、胃酸、胆汁酸等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的部位(咽、喉、气管、鼻、耳、口腔等);其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总称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related disease,LPRD),可以造成局部黏膜损伤,常有咽部不适、咳嗽、持续清嗓等[1-2]一系列症状。

大量临床实践和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LPR患者进行抑酸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使LPR患者受益[3-5],其临床表现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目前,抑酸药首选质子泵抑制剂(PPI),PPI药物泮托拉唑因其可以抑制胃粘膜的壁细胞H+-K+-ATP酶,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目前在临床上己经广泛用于治疗胃酸相关性疾病,而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在抑酸效果方面不如泮托拉唑。还包括促胃肠动力剂、黏膜保护剂等,依卡倍特钠是一种局部起抗溃疡作用的胃黏膜保护药,己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胃炎和胃溃疡等胃粘膜病变。然而目前临床上对于PPI联合胃黏膜保护剂治疗LPR效果不理想。

药物联用治疗LPRD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中药金银花具有抗菌和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其味甘、性寒、清热解毒、凉散风热,是用于咽喉炎常见药物。当前对泮托拉唑、依卡倍特钠联合金银花颗粒治疗LPR的相关报道尚少。因此,本实验将收集到的临床病例进行随机分组,对其分别进行不同药物治疗,对比治疗前后RSI、RFS[6]评分情况以及临床疗效情况,初步探讨泮托拉唑、依卡倍特钠联合应用金银花颗粒对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疗效,以期为咽喉反流的治疗提供一个初步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期间,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经诊断符合LPR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3例)。观察组:(1)男性50例,女性43例;(2)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34.71±11.94);(3)病程6~17个月,平均病程(11.52±2.36)个月。对照组:(1)男性53例,女性40例;(2)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4.09±11.38)岁;(3)病程7~17个月,平均病程(12.01±2.28)个月。其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实验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在18~80岁之间的门诊患者;(2)RSI 评分>13分 和(或)RFS 评分>7分。病例排除标准:(1)近期服用过促胃动力药、抗酸药等;(2)女性处于妊娠、哺乳期;(3)不配合治疗者,无法接受规律服药者;(4)不符合病例纳入标准者;(5)患有肿瘤与急性感染、鼻窦炎、过敏反应等其他严重疾病。

1.3 实验方法

本实验通过将所有符合LPR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使用不同用药分别对比LPR治疗前、治疗第4周、治疗第8周后RSI、RFS评分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述接受治疗时间均为8 w。

对照组口服泮托拉唑肠溶片(Nycomed GmbH公司,批号:H20070343,规格:40毫克/片)和依卡倍特钠颗粒(天津田边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103124,规格:1.0克/袋)。其中,口服泮托拉唑肠溶片,1片/次,1次/日;早餐后、就寝前口服依卡倍特钠颗粒,1袋/次,2次/日。观察组口服泮托拉唑肠溶片、依卡倍特钠颗粒和金银花颗粒(四川禾润制药有限公司,批号:Z20026766,规格:10克/袋),1袋/次,3次/日。

1.4 观察指标

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RSI、RFS 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腹泻、腹胀、皮疹、恶心、便秘)。

RSI评分:包括4项症状。(1)声嘶或发音障碍;(2)呼吸困难或窒息发作;(3)咽喉异物感;(4)烧心、胸痛、胃痛。各个症状从轻至重依次评为0~5分。RFS评分:共4项体征。(1)假声带沟;(2)喉室消失;(3)声带水肿;(4)弥漫性喉水肿。根据喉镜镜下由轻到重评分,评分高低可代表镜下严重程度。

临床疗效观察:(1)显效:参照RSI量表、VAS 评分,自觉症状明显缓解乃至基本消失,RSI 评分≤13分;(2)有效:自觉症状较前改善50%以上,RSI降低,但评分<13分;(3)无效:治疗后LPR症状无好转,RSI无降低。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RSI、RFS各项评分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RSI、RF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第4周后RSI、RF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8周后RSI、RFS评分低于第4周后(P<0.05);观察组接受药物治疗4周后RSI、RF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8周后RSI、RFS评分低于第4周后(P<0.05);观察组治疗第4周后RSI、RF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第8周后RSI、RF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2。

表1 RSI评分的对比(分)

表2 分析喉镜下RFS评分(分)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显效54例、有效22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 94.62%(76/93);对照组患者显效32例、有效38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75.27%(70/9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3.622,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出现恶心2例,皮疹1例,发生率为3.23%(3/93)。对照组出现腹泄3例,便秘2例,发生率为5.38%(5/9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2,P>0.05)。

3 讨 论

LPRD是耳鼻咽喉科常见多发病,其病因复杂,常有咽部不适、持续清嗓等表现,间接喉镜或电子纤维喉镜检查可见声带后连合区域黏膜增生,声带弥漫性充血水肿,严重时可以出现喉室消失、声门下狭窄等体征。有数据统计,LPR在人群中大约占30%,而在耳鼻喉科门诊因咽部不适等症状[7]就诊的患者中可达10%~15%,其中在超过40岁的患者中,咽喉反流的发病率为35%[8],而在声音嘶哑的患者中LPR诊断率更髙达 50%左右[9]。

LPRD产生的前提是食管远端抗反流屏障的功能降低,出现胃酸、胃蛋白酶等胃内容物反流对咽喉部黏膜的损伤[10-11]。因喉黏膜缺少抗酸反流屏障作用,且黏膜不具备分泌HCO3-功能,中和胃反流物中H+离子的功能较低,使咽喉黏膜缺乏对胃内容物的保护机制,从而使与咽喉表面接触的胃酸受损,即使少量的胃蛋白酶也会损伤黏膜[12]。当胃反流物到达咽喉部时能快速引起咽喉部黏膜的病理性改变。在动物实验中表明:将胃酸、胃蛋白酶或是结合性胆汁酸直接作用动物咽喉部,可引发类似LPR患者喉部的症状及体征[13]。

由于对LPRD缺乏认识,常将该类患者按普通的慢性咽喉炎进行治疗,给予解热泻火、清咽利嗓、排毒消肿等对症治疗,如金银花颗粒、甘橘冰梅片等,并没有针对病因给予治疗,使得咽喉不适感觉无改善,明显缩减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对LPR认识深入,引起专科医生关注,并将反流所带来的困扰和改善不适感作为LPR研究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治疗方面需更严格抑酸,首选抑酸药为PPI,其作用机制是作用靶位为H+-K+-ATP酶,可抑制H+-K+-ATP酶而阻断胃酸分泌[14]。依卡倍特钠是一种局部起抗溃疡作用的胃黏膜保护药,可降低黏膜被胃蛋白酶损害,其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胃炎。

本实验得出,观察组和对照组接受药物规律治疗后第4周、第8周,其RSI、RFS评分逐渐减低,且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RFS、RSI评分亦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泮托拉唑、依卡倍特钠联合金银花颗粒更能有效地改善LPR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咽喉部体征,进一步提升治疗的有效率,观察组联合用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低于对照组,进一步改善患者咽喉部不适等症状。因此,咽喉炎药物联合抑酸药(PPI、胃黏膜保护剂)治疗LPR效果更为明显。其可能原因金银花颗粒的对症治疗咽喉炎症,同时PPI、胃黏膜保护剂的胃粘膜保护作用联合效果更优,三者联合治疗LPR的机制有待于下一步实验深入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