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职能部门与临床科室对医疗设备管理的侧重点

时间:2024-09-03

吴 硕

(辽宁医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2)

目前,由于各级医院临床工作需求的增加,作为医疗、科研、教学的医疗设备已成为管理重点。对医疗设备的管理、维修和保养的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绝大多数医疗单位已经建立了规范化、制度化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并显现出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效能,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笔者就工作中的体会,谈谈临床科室医疗设备管理的侧重点。

一、设备处的医疗设备管理职责

设备处是医疗设备的主要管理部门,其主要的工作范畴与职责概括起来如表1所示:

表1 设备处医疗设备管理职责细化

二、临床科室医疗设备管理职责的细化与落实

经过数次三甲医院的复审以及医疗质量控制的检查落实,绝大多数的医疗单位对于医疗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流程已经建章立制,特别是对此项工作重视的单位将医疗设备管理纳入到核心制度中,并且基本落实到位。

医疗设备投入使用后,管理工作大部分是在临床科室。日常使用情况、运行状态、异常情况的出现及处理、平时的保养维护工作等主要依靠临床科室完成。尽管临床科室存在工作差异、性质差异,但医疗设备管理职责应该说具有共性的。其主要方面如表2所示:

表2 临床科室医疗设备管理职责细化

三、目前个别医疗单位设备管理的欠缺

第一,绝大多数的医疗科室提出购置设备要求是设备更新,较少部分是技术需求。在医疗市场中,不乏“跟着感觉走”者。缺乏统筹,调研不够,未能全面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医院的承受能力,购置后的实际应用远低于预期值。

第二,一些临床科室对所购置设备的相关技术文献、设备的技术原理、技术性能和技术标准熟悉不够、了解肤浅,造成设备利用率低下、低功能利用率,科室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很不到位,以至故障频频。

第三,职能部门与临床科室对医疗设备的管理缺乏沟通,缺乏支持、补充、完善。(1)按照制度要求,设备进入科室后,科室全员及设备责任人要掌握该设备的技术原理,熟悉该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技术标准,制定出相应的设备操作规范与工作流程。但有些医院购置手术设备,护理人员未得到系统培训,工作配合难免生疏,维护与保养做得不到位;(2)有的医院是设备安装条件不够,也“因地制宜”,结果造成使用过程隐患多多,维护保养困难重重。有的医院是重叠购置,造成有限资金的浪费。如腔镜系统的需求,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膀胱镜等主机系统没有多少差异。但临床科室报计划时,缺乏资源共享理念,几乎都是标准配置,导致设备不能最大化利用;(3) 相关的设备技术档案,统计资料管理,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的规范与流程设备处与临床科室管理不同步,如科室已经投入使用的设备说明书,附加的易损件,允许同机使用的耗材及药品等相关规定,很多医院将它保管收藏在设备处,而临床科室知之甚少。因此,科室的各种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多数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1]。

四、医疗设备管理的侧重点

首先,设备处与临床科室必须破除“我买你用”、“好的我用,坏了你修”的认识误区,齐抓共管做好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客观地讲,医疗设备管理的侧重点在科室并非在设备处。因为,医疗设备的购置计划、设备的可行性论证报告、新技术新项目对设备的依托、医疗设备对医疗工作的支撑临床科室感悟最深。例如血液回收机应用过程中如发生血液外溢进入机内,可能会出现停机现象;监护仪导线出现断线、污染、锈蚀等问题可造成监测数据不准;医院安装的制氧机如无可靠的氧浓度、压力监测,出现问题后果将十分严重。因此,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绝大多数是在临床科室,对临床科室提出的基本要求体现出临床科室对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也是医院安全管理的功能需求。

其次,作为设备处,其医疗设备管理的侧重点主要是购置后服务的工作。有些设备是一体机,没有原厂家的配件补充,维修相当困难。有些监护设备是插件式的,如果配件能够得到保障供应,应该说比较简单。最可怕的是某些设备找不到原代理,设备处又不能承担维修工作,又缺乏理直气壮的报废理由,处理的难度就大了。国际、国内的医疗设备正常维护期限为六年,在此期限设备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执行检修维护的时间标准,不应拖延、不应带病工作。必须保证设备易损件、必用的匹配耗材供应,使设备能够正常运转。设备处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巡视工作,了解临床科室设备是否运转正常,有无设备隐患,有无设备不良事件发生,有无违反操作规程或责任未尽造成设备损坏,以及设备责任人签字、科室负责人签字、设备处检查登记等。设备发生故障必须及时上报,这直接关系医疗安全、医疗事件的应急处置、应急预案是否得力,有无不良后果发生等[2]。

总之,无论设备处还是临床科室均应了解医疗设备管理的侧重点即:设备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医疗设备的维修程序,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分工,医疗设备的风险管理主要内容,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与风险防范,在用医疗设备的检测与评估,部分大型医疗设备的质量测试与评价以及急救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等。有针对性的改进我们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使各类医疗设备尽其所能为患者服务,促进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谢松城,徐伟伟.医疗设备管理与技术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5~27.

[2]杨寄春.医疗器械科建设管理规划[D].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9~3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