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 周 星
从狭义上讲,传媒艺术指自摄影术诞生以来,借助工业革命之后的科技进步、大众传媒发展和现代社会环境变化,在艺术创作、传播与接受中具有鲜明的科技性、媒介性和大众参与性的艺术形式与族群。传媒艺术主要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同时也包括一些经现代传媒和传媒技术改造了的传统艺术形式。从艺术分类的角度来看,删繁就简,或可将人类艺术分为传统艺术和传媒艺术两大类。①传媒艺术学是从整体上研究传媒艺术的本质、特性与规律,起源与发展,创作、作品与接受,生产、传播与审美,地位、价值与功用,历史、社会与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原理与规律的科学,也是从艺术出发并以传媒视角对艺术进行考察与总结的科学。②
“‘传媒艺术学’,作为一个学科名称正式推出,并开始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始于2011年。”③传媒艺术学是一个有开创性理论倡导的学科,因此它的发展也经历了学界认识的变化。笔者十余年前第一次听说“传媒艺术”论说时很为惊讶或者说疑惑,因为这种提法前所未有。它所涉及的传媒领域又涉及艺术领域,无论在哪个领域之中,彼此交织在一起的传媒艺术论似乎是前所未闻的。因此,当时的直观认知就觉得这是一个新鲜玩意儿,但是它到底为何却不甚了了。没有“传媒”和“影视”两大学科既有的名目,更不用说在艺术学科之中没有现成的学科名称。人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形成了各自的学科分类和各自组成部分认识,它们有自身学理上的构架和理论阐释。但是传媒艺术从学科或者理论认知上来说,的确是一个比较陌生而新鲜的认知,难免令人疑惑。而细读教材式专著《传媒艺术导论》,笔者对于传媒艺术的理论由来和学理阐释有了更为全面而深入的认识。显然这是一种具有理论视野和学术探索的突破性并且具有打破既有规则的开拓勇气,并且在思考上具有个性特点,给既有学科体系增添不同的参照系统。
传媒艺术理论既是将传媒和艺术结合在一起,又是侧重在关于艺术的现代性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包括从摄影开始一直延伸到更加开放的未来新媒体艺术形态的理论设想。自然这一构想会让习惯于单一学科传统认识的人,产生一种概括性综合的艺术认知的陌生感。但所有的新鲜的创造和理论的开拓,都会带有一种创设并且有其理由。建构这门学科的缘由是“因应着相关学科的发展逻辑,因应着其所对应的行业领域,因应着国家乃至全球的发展需求,做出的审慎判断与选择”④。创设某种理论或者某个领域某种假说,是要具备一种高瞻远瞩的视野,是要在思辨中提出论说的。
传媒艺术理论对于传媒和艺术的结合是其立足的基础,而其重心落脚又在对新兴艺术的宏观性的把控上,在试图寻找艺术的古老和现代的开拓、传媒对于艺术的影响和艺术传媒如何能进行嫁接和组合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理论思辨。所有的开拓性的思辨都基于现实,同时又更多建立在人类智慧的学习和摸索之中,去试图寻找能够有新的时代概括性的一种假说。而传媒艺术论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假说,事实上更是已经扑面而来的现实景况。
这一时代展现的现实的理论论说,很好地解释了在传媒发达的时候,作为带着深厚的传媒属性的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的开阔。特别要注意,在传媒艺术学界定中提到其学科建设是基于从摄影开始向电影、广播电视一直到新媒体,以及更长远的智能时代的艺术拓展中,需要用新的解说方式和论证方式来看待这一学说的一种概括。这一创设超越了单一化和分众分层化的艺术认知,触及了关于现代艺术的独特理解。
传媒艺术的理论建构,显然是对既有的传统的传媒学科和传统的艺术学科的一种现代性认识的拓展。其提出的现代艺术适应性理论认知,是针对艺术分类现状不能容纳的缺陷而生发的。既往艺术学认知(特别是在分类问题上)的“过窄”和“过泛”困境,以及“传统艺术”和“传媒艺术”之间界域的分析,因传媒艺术带来角度思考不同的视野,由此传统艺术学科之中寻求针对现实出现了新的艺术形式的一种概括是声张的必要。
传媒艺术学试图打破原有的学术疆域,是现代艺术和传媒紧密结合与兼容的一种拓展。当然,上千年的各种艺术的形成,有它自己的理论发展的路径和创作过程中所积累出来的经验。但是固步自封显然和艺术的发展背道而驰。
单就与传媒艺术分离的传统艺术而言,我们都能看到时代演进中的微妙变化。比如在美术领域,从岩画到美术的经典画作,一直到现代的美术发展,包括在设计上的行为艺术等,已经让传统的美术发生了变化。计算机艺术的出现,也使得美术的创作方法、训练方法和呈现方法等发生了变化。同样,就音乐论,作为古老的音乐艺术在不断的演进过程和在东西方不同的发展路径中,也有不断的拓展和延伸。我们至少从音乐艺术的发展中,看到从所谓的经典一直到大众的演唱演奏表现形态,比如说街舞等多种或高雅或通俗或群体性的艺术形式,都是由传统艺术发展而来并形成了差异。更不用说在音乐之中,这十几年来从美声到民族唱法、再到通俗唱法等分野的差异性,皆是一种理论性的解说形成的区别看待,它所针对的正是演唱艺术本身区分和时代变化的区别。而从戏剧艺术来说,从古希腊延伸下来的戏剧艺术形式,到了现代的演变也不少,人们甚至把所谓的歌剧、舞台剧等相关的差异于传统(话剧)戏剧形态也归之为“戏剧”形式。重要的戏剧院校也都有了扩展版的歌剧系等现代系科。
这种艺术(或者说是传统艺术)的延展发展都在证明,学科本身是可以随着时代进步而进行拓展的。而传媒艺术理论和学科,就是对于约定俗成的艺术分类的突破和创设。即便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其既与所谓传统艺术的确形成了很大的区别,又巧妙地拢括了诸种影像艺术,即被所界定为起点的摄影艺术以及延伸出的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网络新时代的新媒体艺术等,更是一个现代急速变化的影像艺术的表现过程的归置。所以,寻求对艺术的命名和认知的拓展,传媒艺术事实上开拓了另外一种道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我们就会明白最初听到传媒艺术时候的些许讶异和不解;但认真思考,就发现传媒艺术是沿着既有的影像艺术出现而拓展并且加以理论解说的一个自然的过程。
很显然,传媒艺术是超越既定学科分类的一个宏观概括性理论。对其理解都聚焦在“传媒”与“艺术”之间的结合点上。有人会觉得两者似乎各有各的天地、也各有各的理论概括。但事实上,创设者们在拓展中提出的是一种理论的宏观性的概述。比如在传统艺术门类里采用的方法就是分门别类:静态的照相艺术、动感的摄影艺术,一直到从大屏幕影院艺术、延伸到家庭电视屏幕的广电艺术,以及进一步延伸到现代人所常接触的新媒体的艺术。传统的艺术分类和研究,建立在研究各艺术形态的独立性上,这固然很好,是对艺术分类的精细的研究,而时代演变的综合性趋势却可能要改变这种单一性。
传媒艺术理论研究,引发我们思考:在一种现代的艺术生态和形态下,如何看待具有内在联系并且在形式上有递进叠加发展的传媒艺术。而从时代的角度,从这一类传媒艺术自身延续性的逻辑角度论,传媒艺术论很显然是一种笼括而具备有理论提升的发展认知。传媒艺术学是希望寻找一个在时代发展中可以贯通艺术研究的“增长点”。传媒艺术研究是一种把工业革命以来具有科技性、媒介性、大众参与性的突出表征的摄影、电影、广播电视、新媒体艺术等新艺术形态“打包”,而进行的一种总体性研究。⑤显然这里是对原来的艺术分类之中各自具有独立性的学科,进行了一种特定的概括性和贯通性的把握。这是在宏观上看待我们所说的传统的影像艺术的来路与延伸发展。
传媒艺术学还是一个面向前沿而设置的理论体系。无论是传媒艺术学的根基,是因为影像艺术的时代阶梯性延展——从照相到动感摄影到广播电视,一直到现在的新媒体的发展这条路径是确定无疑的;还是传媒艺术研究涉及到传媒艺术很重要的科技支撑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科技性因素的发展既是支撑,也是从摄影一直到摄像艺术延续递进的更替重要因素;而数字技术对于艺术演进到新媒体艺术乃至更大的拓展,已然是极为基础性的因素。同时,影像艺术的传播途径的扩展,的确和现代的传媒变化的一些规律所暗合。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角度,是传媒艺术理论所涉及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科技性等为基础的学科发展,又与当下所提倡的新文科建设理念不谋而合。教育部等部门在2019年联合发布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中明确将包括文、史、哲、经济等学科在内的“新文科”建设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一同纳入拔尖培养计划,首次实现全学科发展布局的完备覆盖。2020年11月3日,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召开,会议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新文科建设宣言》强调我们需遵循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发展之路,并将“坚持立足国情”放到重点位置加以突出。《新文科建设宣言》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深耕新文科的肥沃土壤。推进新文科建设,要坚持不懈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形成中国特色文科教育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为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⑥2021年4月19日,***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⑦在新文科建设中,对于提倡回归本土原创、坚持学科融合、夯实基础理论等要求,恰恰是传媒艺术理论建构中的自觉践行。
注重坚守原有学科基础之上的新文科,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倡导打破封闭的学科分门别类的狭隘性,而更多地去倡导不同的学科之间的互相促进。传媒艺术论所认知的正是新文科所倡导的方向。高科技和传播、影像艺术和互联网新媒体等多样的结合,恰恰就是新文科所认知期望的结合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传媒艺术论又成为当下新文科拓展中对于戏剧影视类的学科、对于传媒的学科以及对更为宽泛扩展的艺术多门类的结合的一种印证。也许其还是向前方无限延展的智能时代所发出的一种呼唤。
推而广之,传媒艺术论事实上很早就关注到艺术本身发展的时代演进性。这就包括对于传统艺术和传媒艺术对适应科技、传播性和时代发展需要的一个时代性的认知。无疑,它本质上又是符合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后关于新文科建设的许多理念。在艺术的所有学科之中,传统学科有着悠长的历史,它们自身形成了独立的体制,也包括在人才培养上相对封闭的专业建制相中自得其乐。乃至于在十年前成立艺术门类的时候,各自的艺术学科门类由于自身体系的相对完备性,而对于一个超越艺术门类独立学科的宏观性“艺术学理论”都产生相当强烈的极大的抵触心理。比如,《传媒艺术导论》一书提到,影像艺术的研究,尽管取得了很丰富的成果,但是,就单门艺术样态的研究显得领域“过窄”。因为过窄的缘由,所以它们对于一般性的艺术理论又觉得过宽而不需要。传媒艺术学的某种学术旨趣的追求,恰恰是满足学术需要倾向的中间地带。
而新文科建设就试图打破已有独立设置的学科局限,力求扩大眼界扩大疆域,特别是适应21世纪的艺术需要跨学科、跨媒介和从更大程度上与大众结合这一趋势。从这几个角度来说,在和现实社会的发展前景和跨媒介的学科之间的交流,以及对于艺术更向新阶段拓展的新文科建设发展而言,传媒艺术说的确正抓住了这一脉络。在传媒艺术之中从照相(图片)艺术到动态的摄影艺术再到广电艺术跨媒介历史演进,以及从影院影像到家庭到屏幕影像,一直到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的各种艺术影像延伸,都必然涉及科技推动也包括计算机学科以及声光化电等科技升级,它使得影像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对艺术的跨学科的综合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传媒艺术触及到新文科建设的许多要害,也是对新文科建设的戏剧影视类的学科的新拓展的彰显。同时,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智能时代技术媒介和影像结合的一种较为全面的预想呼应当下现实社会的一种学科认知。
2020年新冠疫情过后的世界局势发展,让人们更多地看出个体和整个时代社会难以隔离。传媒艺术论告诉我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高科技和艺术传媒的结合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所给予的传媒艺术迅速的变化,更不用说,我们当下所面对的是智能时代,由此带来对生活的影响和学科的影响。我们无法回避高科技年代和智能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学科如果看不到它们所给予学科拓展的影响,就显然会影响学科进一步的发展。
由此结合新文科建设,我们就是要紧紧抓住这种交叉结合向新时代拓展的重要性不放,同时,意识到传媒艺术已经不是个体学科的行为,它是一个学科和艺术的类型整合所需要的群体存在的认识,其探讨的行为方式和理论前沿发展正是新阶段的方向。因此,无论传媒艺术学能在多大程度和传统艺术区别,对影像艺术新阶段融合认识有多大的影响,它都具有新的思路和高点的价值。毕竟它在总体观念上和时代的结合,也是在新文科背景下和科技及多学科的共同作用的结合,同时又是跟我们这个时代创设性的开创理论视野相一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认真研究传媒艺术的思路、包蕴的对象和发展趋向,也许会对新文科建设、整个时代的传媒和艺术更紧密的结合有启示意义。
传媒艺术理论很有价值的一大因素,就是别具一格地从传媒的角度来考察艺术,来综合看待现代艺术,并且对于现代艺术的性质和它的发展趋向,作出自己新的判断。我们既往都是就艺术论艺术,长期处于对艺术的本质的坚守,但是许多时候艺术在经历时代变化之中,单一角度地看待艺术的合理性,就会遭遇到艺术在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难题而难以完全周全地解说。从传媒的角度看待艺术的优长,似乎就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传媒的发展视角出发,就衍生出以传媒的角度看待传统艺术和传媒艺术的分野。同时从传媒媒介性质的划分来看待艺术,对于艺术的认知也具有既兼顾着艺术作为本质而传媒作为特性这样的理解,又坚守于看待艺术发展必须依赖着传媒而产生它的演变。然而辩证地看待艺术并非是无力或被动地去屈就于传媒艺术。恰恰相反,艺术是因为和传媒的结合而既能滋生出适应时代变化和高科技变化的传媒艺术,同时艺术在这个期间更大幅度地跨越了与传统艺术相比的单一性而向广众扩展。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对于传媒和艺术之间的结合,是站在更为高远的角度去对待传媒和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几百年间人类传媒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个变化自然也会影响到艺术在传媒世界中自身的力量。所谓传媒几乎成为整个人类的生存手段和存在方式,而现代艺术当然也被打上了传媒的显著印记。在许多经典的现代理论家的论述中都提到了这样的认知,无论是本雅明还是其他学者甚至于马克思的一些认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站在现代前沿的传媒去透视艺术去发现传媒艺术,是从艺术本质的坚守中不断地延伸,而适应现代社会传媒艺术显著增长,并且很可能会对艺术的扩大和发展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一角度去探讨问题。
传媒科技因素造就的传媒变革,让艺术世界不断地扩展。而现实所谓传媒艺术所指向的艺术新的族群也就呈现出新的模样。《传媒艺术导论》中提到的所谓艺术的“膜拜价值”被打破,“展示价值”被最大程度地凸显。这就是强调传媒艺术是对于艺术在现实社会的表现,从现实社会的联系以及与现实社会的互动产生的价值变化。上述观点的确会使我们去思考传媒艺术学自身和更为扩展的时代所发展的趋势。如果说相较于传统的个体艺术与大众之间的关系显而易见是有区别的,这些艺术的膜拜的价值很长时间以来就表现为人的等级或者文化的差异。这正是传统艺术所形成的一个高高在上的层阶所在。但是在媒介时代的传媒艺术“展示”的价值却被最大限度地凸显,因此,击破了所谓的膜拜这样一个差异性和等级性而成为更多的人们接近艺术、使用艺术并且去创造艺术,而且能够借助现代媒介来展示自己的不一样的艺术的价值。这就使得艺术最大限度地和现代人们产生了亲密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必然最大幅度地和现实生活发生关系,并且与此互动,使得艺术融入生活,而生活展示艺术在一起,这和许多的美学家关于生活美的审美的探讨也得到了印证。
传媒艺术学的论证之中,带着它自身的逻辑性,给人带来许多启发。比如对传媒艺术的命名之中,特别强调它的对象是“传媒艺术族群”的认识,包括在这一族群中的主要对象,是将从照相一直到新媒体艺术包容在内的,给人连贯接续的认知合理性。还有,这一学科理论倡导之中特别强调大众接受的概念,大众的参与性的确是传媒艺术非常重要的特点,它符合当下的社会现实和文化接受的现实。
注释:
①②③ 胡智锋、刘俊等:《传媒艺术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2、153、序言第1页。
④⑤ 胡智锋:《〈传媒艺术学书系〉总序》,《现代传播》,2017年第7期,第158页。
⑥ 《重磅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来了!》,齐鲁晚报“壹点校园”,https://www.qlwb.com.cn/detail/14032451.html,2020年11月4日。
⑦ 《牢记总书记嘱托,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光明网,https://news.gmw.cn/2021-04/21/content_34779254.htm,2021年4月21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