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1号文件的视角看重庆文理学院“应用为本”的发展道路

时间:2024-09-03

马雁

(重庆文理学院档案室,重庆永川402160)

从1号文件的视角看重庆文理学院“应用为本”的发展道路

马雁

(重庆文理学院档案室,重庆永川402160)

从重庆文理学院2008-2014年的党委行政1号文件的视角,对学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办学历程进行梳理,文章从“应用为本”办学思想的确立、应用型人才体系的构建、“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学校应用转型等三个方面进行梳理,以期梳理出学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思路和发展脉络。

1号文件;应用型;发展

重庆文理学院于2001年升本建院,2007年10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从升本初始的2002年4月,就开始了“本科教学大讨论”,到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基本确立了“建应用型本科、搞应用型科学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发展战略定位。到2008年,学校每年都是以1号文件的形式来部署有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决策。在这7年里,学校党委行政发1号文件13份,这13份1号文件都贯之以“应用为本”的主旋律,使学校办学不仅实现了从传统发展模式向应用型大学的新型发展模式的突破,而且还顺应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为同类高校的发展探索提供了参考。

一、“应用为本”办学思想的确立

(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之后,学校就紧锣密鼓地开展第三次本科教学大讨论

2007年,学校在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之后,学校党政领导并没有停留在现有的成绩上沾沾自喜,而是面对办什么样的特色本科开展了大讨论。为统一思想,2008年2月开学之初,下发了重文理委〔2008〕1号文件《关于开展“第三次本科教学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意见》,对本科评估之后的学校工作重心进行部署。明确提出了要进行第三次创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大讨论从2月持续到6月。通过讨论,统一了思想,吹响了学科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号角。

(二)提出“顶天立地”发展战略目标

2008年3月29日,党委书记钟志奇在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要“大力实施‘顶天立地’发展战略”,正式提出了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命题。2009年,重文理委〔2009〕1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坚定不移地推进‘顶天立地’发展战略的意见》,进一步阐释了“顶天立地”发展战略的内涵,指出“顶天”,就是要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培育具有竞争力优势和特色学科,加快推进与兄弟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在“十二五”期间达到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条件。“立地”,就是要着力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并特别指出学校所进行的学科建设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要以应用型学科为主,将应用型学科、应用型研究、应用型专业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相互支撑、有机联系、相互促进整合为一体。

(三)深度推进应用型转型发展

2011年,学校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应用型大学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的明确标题(重文理委〔2011〕1号文)的形式,对应用型办学思路进行了全方位部署。进一步确立了区域性、应用型、多科性大学的办学定位,强化“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特色意识。要求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要实现“四个转变”。2011年11月26日,第二次党代会召开,党委书记钟志奇在会上做报告,这份报告不仅是学校继往开来、实现新跨越的宣告书,更是学校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2年3月,学校为进一步强化落实,团结人心,以2012委字1号发文印发全校。报告全面总结了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提出要进一步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按照从“出口往回找”的思路,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五大教学改革”。针对不同类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分类指导、分类探索。加大实验教学投入,积极建设和培育示范性实践基地。探索“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3年,学校再次以重文理院〔2013〕1号发文《关于推进学校深度转型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推动教育思想观念转型,从而推动学校由“合格”到“应用型”再到“特色大学”的发展规律,实现由“新建院校”向“新型院校”的转型。

二、应用型人才体系的构建

在2012年重文理委〔2012〕1号文件中详实地阐释了“应用为本”的办学治校理念。认为“应用为本”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设应用型学科专业,二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三是开展应用型研究与服务。2008-2014年的13份1号文件也正是基于这三个方面的层层推进而攻坚克难的。

(一)学科专业一体化工程建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

原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在论述本科应用型转型发展中强调需要重视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学校在从传统发展模式转向应用型发展模式的进程中,也是遵循以学科发展支撑专业建设的思路,通过构建应用型学科发展推进应用型专业的建设。在2010年5月12日的第四次本科教学大讨论动员大会上,校长孙泽平曾指出“学校在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方面还存在着专业布局与结构不合理,本科专业还主要集中在文理基础学科,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应用型专业少,规模小等问题”。对此,2011年,学校下发了重文理委〔2011〕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应用型大学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要提高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能力,将学校建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要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进步方向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文理院〔2012〕1号文件《大力实施“顶天立地”战略全面推进学科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重文理院〔2013〕1号文件《关于推进学校深度转型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强化了围绕学科龙头地位,对学科的教学要素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重点学科要与专业建设相匹配,专业建设要面向学科需要,两者都要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截至2013年底,学校新增专业13个,本科专业总数49个,其中工管类专业占全校专业总数的45%,其新增专业绝大多数为应用型专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改变了原有专业结构状态,实现了向应用型专业转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目标要求。

(二)“五大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主要任务就是实施应用性的本科教育,而本科教育的重要实施环节就是教学环节。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2010年4月,学校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五大教学改革的意见”(重文理院〔2010〕1号),文件进一步阐释了应用型人才的特征,提出了要深入推进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改革公共课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毕业论文(设计)等五大教学改革,并就各项改革提出了具体而翔实的要求。文件的出台,特别是在当年开展的“书记校长说办学”“教学校长说教学”“二级学院院长说专业”“教师说课程”“学生说学习”的“五说”活动以及第四次本科教学大讨论活动中,以应用为本的五大教学改革有序开展,在考试评价、教学内容、方式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在当年的12月份,学校召开了第四次教学工作会,校长孙泽平在会上全面总结了学校从通过评估提出大力实施“顶天立地”发展战略,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取得的成效之后,指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还任重道远,应用型人才培养分类探索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还深入不够。提出了要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此后,在2011-2014年,学校分别以1号文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应用型大学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2010-2015)》《关于推进学校深度转型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实施方案》等文件,对全面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三)协同创新推动应用型科学研究与服务

在2008年3月29日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上,党委书记钟志奇在报告中指出,“学校要实施科研‘冲顶行动’,要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确保学校每年投入按10%以上速度增长。”在2008、 2009年陆续出台了《重庆文理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重庆文理学院科研成果量化计分办法》《重庆文理学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条例》《重庆文理学院重特大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励实施办法》等科研管理系列文件,极大地激发了教职员工的科研热情,科研成果年年攀升。在科研项目的申报方面,注重与政府、企业联合开展协同创新,使应用型研究成果服务地方的能力越来越强。重文理委〔2012〕1号文件中也强调要全面提升学校的科研实力,植根地方服务地方,产出一批应用科研成果。重文理院〔2013〕1号《关于推进学校深度转型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更是进一步地提出了要“开展协同创新,推动科学研究与服务的转型”。文件中提出要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大力推进学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的深度融合,建立协同创新中心,构建协同创新机制。近年来,学校牵头成立了“重庆市高校微纳米材料工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特色植物种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1个市级科研平台,牵头成立“重庆光电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了LED荧光粉、PVD超硬涂层、硬质合金刀具等6条中式生产线,共建“特色种苗科技城”,科研成果转化产值达到8 000万元,超“十二五”规划中的2 000万元目标。截至2013年底,学校国家级项目由2010年的3项增加到35项,其中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项。学校科研实力越来越强,服务地方的应用型功能日益彰显。

三、“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

“大学者,大师也”。学校从传统办学模式向应用型转型,当然也离不开教师的转型,只有建设一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才能切实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落实,确保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2010年5月12日,校长孙泽平在第四次本科教学大讨论动员大会上讲话中指出:“我校需要一大批懂专业,会操作的‘双能型’教师,他们不仅能传授本专业的基本知识,也熟悉岗位操作,并善于通过恰当的教学法培养应用型人才”。“双能型”(又称“双师型”),重文理院〔2013〕1号《关于推进学校深度转型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指出,“双师型”教师队伍指既具有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教学能力,又有科技开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实践能力。在2008-2014年的13份1号文件中,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题目下文的就有两份,一份是2011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暂行规定》,另一份是2013年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的实施意见》,两份文件就“双能型”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建设工作做了专门的部署和安排,其他的11份文件在其中也有相关的具体条款,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转型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方案。近年来,学校加大对“双能型”教师的引进、培训,传统专业师资转岗培训等措施,不断满足了新的应用型专业的师资需要。2008年11月,涂铭旌院士加盟学院,受聘为名誉院长、材料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主任,领衔中心建设和新材料开发与产业孵化。院士团队引入牛津大学张洪涛教授夫妇、美国莱斯大学杨柳博士、唐典勇教授、张崇才教授、伍太宾教授等学者,集聚了新西兰高唯院士、英国晏海学教授、加拿大刘焕明教授、澳大利亚马前教授、马来西亚庄国文教授等外籍专家,并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引进张艳华、彭玲玲、谢湛等110余名博士。2013年,引进海外博士李宏宇、徐志刚、陈中祝三位高水平“药物团队”成员,杨柳、高唯获批2013年“巴渝海外引智计划”立项名单。近年来,学校教师有200人通过培训、实习、挂职锻炼等方式深入企业一线进行锻炼,学校在教师外出培训、职称晋升等方面均向应用性人才倾斜。2013年,首次有90名教师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资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应用实践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在2008至2014年,学校印发的13份党政1号文件中,还涉及了深入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五大校园建设、“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式向学科、专业、课程、教师的深度延伸和转化等内容,为全面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提供了制度保障。2008至2014年,只是学校办学历史中短暂的7年。笔者仅从2008至2014年1号文件角度,对这段历史开展梳理,可能略显单一,着眼点也显较窄,但也能一窥全豹,权当笔者的一项尝试,以期以后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成果呈现。

责任编辑:吴强

Exp lor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of“App lication as the Base”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1 File

MA Ya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Archives,Yongchuan Chongqing 402160,China)

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education course of cultivating applied undergradua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1 file which was issued by the party committee in 2008-2014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And then,it sorts out“application as the base”development path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from the aspects of establishing the education ideology of“application as the base”,building the applied talents system and constructing the“double abilities”teaching staff.

No.1 file;applied;development

G648.4

:A

:1673-8004(2015)06-0149-04

2014-12-18

马雁(1968—),女,重庆永川人,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档案管理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