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猪养殖农户对生猪产业要素配置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4-04-24

邓宇思 税发萍

【摘 要】从国内外生猪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发展政策导向来看,现阶段我国生猪产业要素的配置结构尚处在不断优化调整的过程当中,但出现阶段性失调。笔者提出:农户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对各要素在产业中流动存在阻碍作用,客观上造成整个产业中劳动力密集程度过高、技术和资金密集程度过低,呈现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形态。本项目深入分析了农户在结构转型过程中产生的阻碍作用,并为其更好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劳动力;生猪产业配置结构;都江堰市

一、研究背景

生猪产业在我国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生猪出栏70825万头,生猪存栏45113万头,较2014 年中国的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分别下降3.7%、3.2%。相关数据显示,自提倡规模化养殖以来,1998年至2014年散养生猪具体头数以及在总产量中的比例都在不断减少,但减少速度明显降低,生猪养殖散户的数量仍占有90.25%。在生猪养殖规模化推行的大背景下,生猪产量却在减少,是否是数量众多的散户对生猪产业要素配置结构优化产生了阻碍作用?为验证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以下调查分析。

二、调查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生猪养殖现状、参考文献等分析,目前我国生猪产业要素配置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是技术与资金等要素的比重在不断提高,劳动力等传统要素的比重在不断降低,但要素配置结构优化调整的速度相比于生猪产业发展的速度较低。我们假设其原因主要是作为生猪养殖主体的散养农戶,由于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限制,会阻碍技术与资金向生猪产业流入,阻碍劳动力退出生猪产业,从而阻碍生猪产业要素配置结构的优化调整。

1.生猪养殖农户对技术要素进入生猪产业的影响分析

技术作为生猪养殖的三大要素之一,对生猪养殖的效率、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拥有合理、先进的养殖技术,对整个生猪产业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从技术的来源上说,97%的农户都是通过自学获得养猪技术,绝大部分农户都表示想要引进更先进的养殖技术,占比达到了79%。我们可以认为,尽管农户认为自己已经掌握基础的生猪养殖技术,但他们仍旧希望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诸如生产管理、营养、防疫等先进技术,尤其是疫病防护,以求提高生猪养殖的效率和质量。但农户获得技术支持的渠道十分有限,几乎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农户观念比较保守;二是政府的基础培训还不够到位,受访农户感受不到政府对生猪养殖规范化的政策、行为支持,因此在技术引进上农户表现更加被动;三是商业公司展开的培训不仅质量低,还表现出强烈的商业目的,对农户进行商品推销,培训效果却得不到保障。从对养猪的基本技术的掌握情况来看,90%的人认为容易掌握,其中,认为容易使用技术的农户中,小学、初中、高中学历人数各占59.3%、37.0%和3.7%;认为使用存在困难的农户中,小学、初中学历人数各占50%,没有高中学历。大多数农户所阐述的“容易使用”技术主要是指对传统的生猪养殖基本技术比较了解,是由多年的、自上而下的经验得出来的,并非先进的、科学性的技术且先进的。农户文化素质低下,直接影响其各种技能的具备和运用,进而对自己在生猪养殖中掌握和应用科学技术的能力缺乏信心,采取消极养殖的态度。

2.生猪养殖农户对资金要素进入生猪产业的影响分析

虽然近年来生猪市场价格不断波动增加了养殖生猪的风险性,成本不断升高,但调查结果来看,仍有66%的农户想要养殖更多的生猪。农户大部分养殖生猪是为了增收,他们想要扩大养殖生猪的规模,从而有更大的希望获取更多的收益。不想扩大养殖规模的农户,主要是因为他们目前的能力只能承受现有的养殖规模带来的成本。可知农户对是否扩大养殖规模表态不一,缺乏理性、科学地对自己现有能力和市场状况的分析。目前农户获得资金的渠道主要有自有资金、国家政府补贴、贷款、向亲戚朋友借款等渠道。100%的受访农户从事生猪养殖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40%的农户向亲戚朋友借款从而获取资金,5%的农户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获取资金。可见,自有资金是农户养殖生猪资金规模的主要组成部分,虽然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有提供贷款的服务,但由于对申请者资产要求高、手续十分繁杂,很少有农户选择这一资金筹措方式,而民间金融机构管理不规范、利息高,必然增加农户的压力,所以大多数农户选择向亲戚朋友借款的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这样的资金筹措结构显然不够科学合理,不利于现金流量的持续性,高利率的贷款与借款更增重了农户的负担。另外,农户对生猪养殖的资金使用情况、安排方面存在差异。他们缺乏市场判断力,资金规划使用意识较弱,现资金使用不合理,盲目投入,最终使资金周转出现困难。

3.生猪养殖农户对劳动力要素退出生猪产业的影响分析

在中国,生猪养殖是传统农业,97%的受访农户将生猪养殖视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获取收入的途径。主要原因是农户缺乏其他的现代技术,受教育水平低,无法适应现代工作的要求,只能选择传统的生猪养殖获取收入。97%的受访农户将养殖生猪作为一种习惯性和传统性行为的延续,3%的受访农户不这样认为,因为大部分受访农户世世代代有养殖生猪的传统,农户不愿意去发展新的农业项目,劳动力不愿意退出生猪养殖,从而会影响生猪产业结构的升级。这一现象反应农户因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问题,家中的中年、老年劳动力缺乏从事其他现代农业和更现代化工作的能力,所以依赖生猪养殖获取收入,另一方面因为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农户对生猪养殖在思想上也有依赖性,所以他们不愿意退出生猪养殖产业。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1)生猪养殖农户会阻碍技术要素进入生猪产业

由于学历较低、大局意识薄弱等原因导致农户在生猪养殖技术的开发、借鉴与使用上都很被动,他们对科学化的生猪养殖技术存在误解,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养殖理念和方法。这一现象让农户在引进新技术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一方面想要跟随时代的潮流引进新的技术;另一方面又受自身思想素质、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对新技术没有一个科学的了解,从而导致了整个散户市场变成了阻碍生猪产业要素中技术要素流入的原因之一,进而影响到整个生猪产业要素配置结构的优化和散户生猪养殖产业的升级转型。

(2)生猪养殖农户会阻碍资金要素进入生猪产业

首先,大部分散养农户知识水平较低,在缺乏科学理性分析的现状下,资金投入的比例比较随意,使用不恰当,造成拆东补西现象;或是盲目选择扩大生猪养殖规模,不仅增加了自身风险,同时增加了资金的负担。其次,农户家庭条件和学历的限制,缺乏获取养殖资金的渠道,导致部分农户资金投入和周转困难,从而加剧了资金流入的困难程度。

(3)生猪养殖农户会阻碍劳动力要素退出生猪产业

就算利润在微薄的情况下,农户仍然将生猪养殖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获取收入的途径。从观念来说,生猪养殖作为一种传统养殖业,具有很强的延续性;从劳动力素质来说,他们缺乏从事其他行业的技术与能力,因此不会轻易放弃生猪养殖。说明农户对生猪养殖存在很大的依赖性,很难完全退出生猪养殖产业,从而导致劳动力要素退出生猪养殖产业较为困难。

2.建议

(1)加强技术培训,实现技术保障

由于农户在技术引入方面具有被动性特征,政府应首先主动加大对生猪养殖技术入户的支持力度和宣传力度,大力推行生猪饲养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完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机制,提高农户采纳生猪饲养新技术的意愿。其次,政府应加大技术的投入量,加强生产管理技术的培训,引进国内外先进生猪养殖技术,努力降低生猪养殖成本。

(2)放宽金融政策,健全信息体系

为实现生猪产业的结构要素配置的转型,国家应继续进行政策的扶持,并在其中加大资金的投入,解决农户融资难、资金来源少的困难,并给予一定的信贷优惠,同时坚持规模化养殖的导向,及时指导和扶持散户完成产业转型。

(3)调整扶持政策,帮助劳动力退出或转型

为了促使生猪产业要素配置的优化,国家应该鼓励并帮助素质水平较低的农户进行产业的升级或是退出生猪养殖业。例如,對选择继续从事生猪养殖行业的农户,政府应该积极带动农户进行标准化甚至是规模化养殖,给予他们技术、资金上的支持,引导他们通过规范养殖提高养殖效率;对于选择退出生猪养殖行业的农户,政府可通过成立就业服务站、就业补贴、提供工作岗位、提供就业培训等方法,提高农户从事其他行业的能力和机会。

参考文献:

[1]曾星月.中国生猪养殖规模演进影响因素分析——以四川省三台县为例[D]. 浙江大学,2014.

[2]周胜利.我国生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基于一线生猪饲养农户的调查[D].华中农业科技大学,2005.

[3]乔颖丽,邱文革.我国农户生猪散养与生猪及猪肉市场价格波动[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8.

[4]潘俊澍.生猪产业链价值分配的影响因素[D].南京农业大学,2012.12.

[5]冷继明.农户生猪养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给予漯河市的调查[D].华中农业大学,2009.06.

[6]曹爱青.生猪散养户面临两难境地该如何选择[J].饲料广角,2014,(13):35.

[7]郭玲利.四川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试点效果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11.

[8]乔颖丽,吉晓光.中国生猪规模养殖与农户散养的经济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2,48(8):14.

[9]汤国辉,张锋.农户生猪养殖新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37.

[10]刘小红,王健,刘长春.我国生猪标准化养殖模式和技术水平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 ,15(6):72.

[11]马成林,周德翼.中国生猪规模增长与养殖技术变化的实证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4):30.

[12]徐鑫,徐幸莲,吴平华,王家祥.我国生猪产业链整体系统的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4):11.

[13]李加琪,张丛林,陈瑶生.规模化种猪育种与生产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及案例分析(Ⅷ):选育效果评价与绩效管理[J].2014,50(22):57.

作者简介:

邓宇思(1994—),女,汉族,四川自贡,管理学学士,四川农业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企业财务方向)专业,研究方向:企业财务,农林经济管理。

税发萍(1995—),女,汉族,四川宜宾,管理学学士,四川农业大学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研究方向:自媒体营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