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

时间:2024-04-24

吕晓婷

【摘 要】众所周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以空间计量经济学为基础的经济标准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应用成为了当下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Morans I对中国区域经济空间相关模式与集聚研究发现,自1990-2007年之间我国人均GDP水平具有明显的全局正自相关的特点,同时局面经济的空间结构比较稳定,导致各城市在脱离原有经济集群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接下来本文将对收敛标准分析存在错误方程设计的有关解释内容进行一定的阐述,同时对有关数据研究进行一定的探讨,并对经济收敛空间计量分析的有关内容进行相关的说明,以供今后参考使用。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空间计量经济学;β收敛;收敛机制;中国

一、前言

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等地区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导致中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不断扩大,但是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必然存在,尤其是对我国而言,这种经济差距较为明显,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缩短区域经济差异,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西部大开发、振兴老东北等相关区域经济开发政策。从理论专业角度分析,这些措施的实施是数学相关理论中的收敛现象。而收敛度量方法的运用是评价收敛现象效果的关键指标。收敛度量方式分为四种收敛概念,即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以及俱乐部收敛等,首先σ收敛其实质上是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均收入的对数方差成降低趋势,即所谓的“变异系数变小”;其次绝对β收敛是指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的增长率与原经济水平之间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再次条件β收敛前提条件是将各地区经济体发展完全相同的基本假设摒除,即不同经济体的收敛稳定性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最后俱乐部收敛是指经济结构存在一定共性,且原人均经济水平相差不大的区域,其收敛现象呈一定的相似之处。经相关学者研究分析发现,欧盟区域经济发生收敛现象的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是空间因素,但是关于这一结论并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意见。例如在对我国区域经济收敛进行研究分析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标准收敛回归分析为主 ,且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计量角度分析的所占比例特别小,大部分是从横截面、面板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我国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可知,学者在对收敛现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模型的选择及其检验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研究中过分重视空间相关性的研究,却忽略了空间异质性恶研究,同时对收敛现象稳定性检验研究内容也比较少,对收敛机制的相关内容探讨少,这些都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收敛现象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数据

1.研究对象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门是人力资本、高科技含量生产技术应用等的主要基地,因此城市经济发展与国家或者省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即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现象要比其他层面呈现的更为明显,因此为了保证本次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选取的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市区,但是县级市不包含在其中,研究样本数量为240个,其中“地区”和“市区”两项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地区”中主要有市区、下辖县以及县级市,因此农村地区的相关数据也为成为研究对象,影響城市经济活动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而“市区”主要包括城区及郊区,其行政界线比较稳定,基本可以保证城市经济活动研究的科学性。

2.数据来源与变量解释

本文研究是以1990-200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为数据库,而GDP缩减指数则以世界银行2008年的调查报告为主,以1990年人均GDP全国缩减指数进行相关数据的计算,总人口数取自年末市区常住人口数量,而边缘性因子的选取则以各城市与其对应省会城市的距离为依据。由于年鉴中对各诚挚资本存储量没有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记载,因此首先应当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流量数据,并使用永续盘算法对各个城市的资本存储量进行计算,其计算过程如下所示,

式中:Kit为城市i年度t的资本存量;Iit为城市i年度t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Dit为城市i年度t的折旧量;δ为折旧率;本文已官方发布的3.6%为δ的取值;g为各城市1990-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速度。

三、区域经济空间相关模式与集聚检验

本次对中国区域经济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一定的检验是收敛研究分析的充要条件,同时这也是模型设定过程中的必然要求。Morans I是ESDA分析研究技术的一种,其主要分为全局Morans I和局部Morans I。其中全局Morans I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得出空间模式的整体特点,并对全国城市人均GDP聚集的总体特征进行一定的呈现。如果Morans I研究结果显示在0.05(0.01)水平范围内比较明显,则代表变量之间具有一定的正向空间相关关系,即相邻地区之间相似特征值出现明显的集群趋势。而本次研究Morans I相关数据显示在整体上城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间集聚现象,人均GDP较高的城市与相似GDP城市集聚一起,而人均GDP较低城市与相似GDP 城市联系在一起。另外局部空间关联模式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即HH、HL、LH及LL等,其中HH(LL)集聚模型表示局部Morans I是正值,研究城市与其相邻城市之间的空间关系是呈现正相关的,即人均GDP呈现高水平(或者是低水平)集聚效应;HL(LH)集聚模型则表示局部Morans I是负值,研究城市与其相邻城市之间的空间关系是呈现负相关的,即人均GDP呈现高(或者低)城市被低(或者高)城市围合的状态。

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从图1中可以明显看出,Morans I数值在0.01水平处较为明显,城市人均GDP水平量呈现出正相关空间状态,这一结果表明随机独立的假设是存在错误的。其中正的空间关系代表着一种集群趋势:人均GDP高水平城市与相似城市相邻,而低水平城市与相似城市在空间关系上呈现集聚现象。另外单从动态变化中分析发现,Morans I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也就是说城市人均GDP空间集聚正在被削弱,但是这种现象发生的呈现不稳定性,即城市经济发展中集聚和分散现象时交替发生的。

2.局域空间相关分析

在进行局域空间相关分析的过程中,研究将1990-2007年的区间范围进行了一定的划分,即1990-1995年、1996-2000年、2001-2007年3个时间段的人均GDP局部空间相关模型进行研究,其结果图表1所示。在所研究的3个时间段内城市显示局部正相关性在60%附近波动,但是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一研究结果与全局相关分析结果相似,也就是说局部空间结构稳定性较高,城市与原集群进行分离存在一定的困难,从这一研究结果可以说明,收敛现象的进程是比较缓慢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四、经济收敛空间计量分析

1.收敛的标准方程分析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本次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研究过程中将标准收敛分析法与空间计量分析法进行了一定的对比分析,其中标准收敛方程式为:

式中:i代表城市i;yt、yT+t则代表期初、期末的人均GDP,T为时间跨度。

收敛速度公式为:

当a1值小于0时,收敛现象存在。收敛过程与参数β负指数衰减过程中相符,用H表示收敛程度为1/2时间,也就是末期人均GDP值和初始人均GDP对数一半相关,相似Q、N分别代表3/4、9/10点的收敛,即收敛现象更为明显。

经过回归分析得出a1值为-0.1515,比0小,这也就是说1990-2007年中国城市间存在着一定的β收敛现象。收敛速度为0.0097,收敛程度为3/4的时间为143年,这与收敛研究中收敛速度的2%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同中西部地区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两者之间原经济水平相差较差,进而导致收敛现象发展缓慢,这一研究结果与局部集聚结构的稳定性结果相符。

2.经济收敛空间计量模型设定

研究中空间计量模型设定的核心是对相关类型进行诊断,其中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实质性的相关,如空间扩散,二是适用误差相关,如误差冲击。在现阶段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是将Morans I运用到OLS回归残差中。Morans I技术分析法在应用过程中仅对空间相关性的存在与否进行检验,而在对具体空间相关类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将两个拉格朗日检验运用其中,这对研究模型的设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空间误差自回归模型。部分研究学者认为研究中误差自回归过程的模型设定准确性更高,这是由经济增长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在对经济发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将一些与因变量相关的自变量遗漏,另外再加之经济环境与相关政策这些变化的存在难以量化处理,进而产生一定的误差,同时城市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随机误差冲击空间益处的现象,加之误差空间相关的存在,为冲击效应的扩散提供了条件,因此从整体上分析,空间误差自回归模型解释为

式中:μ、ε代表误差向量,μ代表空间自相关误差,ε服從高斯分布误差;W为空间权重矩阵。

3.实证分析

通过对标准收敛回归分析残差进行一定的检验发现,Morans I较为显著,这也就是说破残差具有一定的正空间自相关现象,同时通过使用拉格朗日检验相关类型进行检验分析结果可知,两个检验都表现显著,但是误差拉格朗日统计值与滞后拉格朗日统计值相比,前者较大,因此残差自相关与误差自相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过将SEM模型与SAR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结果都显示城市之间存在着绝对收敛现象,但是SEM模型的拟合效果比SAR模型效果高。同时这两个模型结果残差依旧存在着高度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横截面数据相关性依然存在,这一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无论是SEM模型还是SAR模型都不是最佳的设定模型。综合空间自回归模型,即GSAM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空间自相关现象已经消除,同时在有关方差方面的解释也比较合理,各变量系数显示高度显著,因此可以判定综合空间自回归模型是最佳的设定模型,且其结果显示空间因素的存在对城市经济收敛现象的影响比较明显,即空间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为收敛进程的加快提供了动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空间相互作用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收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空间计量模型的设定更为科学可行。空间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为收敛速度的加快提供了条件,同时在解释空间滞后系数和误差相关系数方面也比较合理,因此综合性空间计量分析方式是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收敛研究的最佳设定模型。

参考文献:

[1]王晓芳.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互作用与区域收敛分析[J].经济地理,2016(05).

[2]徐伟平.我国城镇化水平收敛性—理论假说与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6(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