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大学生爱国行为的特征及其路向

时间:2024-09-03

万东升 王华云

(1.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5;2.盐城日月路小学,江苏 盐城 224005)

爱国是国家永恒的主题,是国民普遍的认同根基,是凝聚民族力量、推动历史进步、实现国家复兴的重要因素。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而延续不断的核心要素。新时代,实现中国民族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其实现过程面临国内外复杂环境,即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外部环境日益严峻,面临前所未有之挑战。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学生,理性的爱国行为是时代对这一群体的必然要求。当下,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十分重视,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学生普遍具备良好的爱国主义理论素养,爱国意识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应正视,当前对大学生爱国理论指导爱国实践的过程培养普遍薄弱,大学生对爱国行为在新时代的具体表现还不够清晰,如何践行还存在不少困惑。当今世界局势复杂多变,中西社会意识形态并存且斗争激烈,高度发达的现代化智能信息技术已普遍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都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爱国思想和行为。在此背景下,大学生更需明晰新时代爱国行为的时代特点和具体表现,以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践行。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对新时代大学生爱国行为的研究却相对薄弱,研究成果略显单薄。本文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社会行为学为分析方法,结合时代特征,对新时代爱国主义行为的特点、具体表现及行为路向进行研究,以图指导大学生正确的爱国行为,使之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辨析:新时代大学生爱国行为的特征

1.爱国行为的概念界定

历史发展丰富了爱国行为的内涵。在我国,爱国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策·西周策》:“今秦虎狼之国也,兼有吞周之意……周君岂能无爱国哉?”[1]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国人已将爱国行为的内涵不断丰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提倡人人爱国有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强调读书人爱国报国;“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志向与担当;“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爱国是公民个人层面的重要价值准则等。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爱国行为的内涵不断得到了丰富。

社会进步精准了爱国行为的外延。战国时期,楚人屈原投汨罗江而死的行为被人们称为爱国行为,而这个国指的是屈原生长的楚国。南宋时期蒙古灭宋时,文天祥被俘后英勇就义的行为被人们称为爱国行为,而这个国指的是文天祥生长的南宋。晚清时期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并为之奋斗的行为被人们称为是爱国行为,而这里的国指的是恢复汉族统治的中国。历史上爱国人物的爱国行为,被人们世代传颂,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但他们所爱的国和今天所指的国的外延并不完全相同,若用他们那个时代国的外延指导今天大学生的爱国行为会带来一定困惑,历史人物的爱国行为是特定时期的特定行为,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精神本质却是相通的。今天所指的国是指在新中国领土、领海、领空范围内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至今,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我国爱国行为的外延得到了进一步精准。

当代爱国行为的概念界定。什么是爱国行为,似乎并不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但爱国行为的具体概念,目前学界还没有统一界定。学者罗国杰认为,“爱国行为是指人们身体力行,以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来实践自己的爱国情感、爱国觉悟和爱国志向,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尽心尽力,多做贡献。”[2]可见对于爱国行为的概念界定,首先,爱国行为体现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载体,爱国行为是个人的一种自觉自愿行为,体现了个人对国家的一种特殊的爱、一种强烈认同、一种责任担当。其次,爱国行为既是一种道德行为又是一种政治行为。爱国行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们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和广泛认同的一种社会道德观。爱国行为又受国家政治形态的深刻影响,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再次,爱国行为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们的具体社会行为。一个国家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使命,爱国行为是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报效祖国带有时代特征的具体行为。

2.社会主要矛盾与爱国行为的特征

社会主要矛盾影响爱国行为的具体表现。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反帝反封建行为是爱国行为的表现;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行为是爱国行为的表现;解放战争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带领下的广大劳动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消灭国民党反动政府建立新中国是爱国行为的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而进行的国家建设是爱国行为的表现。

社会主要矛盾影响爱国行为的特征。不同历史时期,国家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不同的,当中外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时,社会大趋势是侵略与反侵略之间的斗争,国人最主要的爱国行为特征是反对侵略、救亡图存;当国内阶级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时,社会大趋势是历史进步势力与反动势力之间的政权之争,国人最主要的爱国行为特征是推翻反动势力建立新生政权,推动历史进步;当今和平年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与人民需求之间的矛盾,国人最主要的爱国行为特征是投身国家建设,发展社会经济实现国富民强。

大学生爱国行为聚焦社会主要矛盾。大学生爱国行为应体现时代特征,聚焦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投身民族复兴大业。要立足职业理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要以实现民族复兴大业为己任,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树立好职业理想,科学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服务于社会发展。要强化专业技能,增强报效祖国的能力。现代社会更加精细化的社会分工及对科技创新的依赖,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技能要求,报效祖国需要热情更需要能力,因此大学生应学精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国发展建功立业。

3.当代大学生爱国行为的时代特征

有完整而科学的理论指导。从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角度看,科学理论能正确地指导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新时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大学生受到完整而良好的教育,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系统的理论体系,有较高的科学理论素养。当代大学教育中思想政治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和雄厚的师资力量,确保了理论传授的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合格的大学生必然是理论过关的。这些为大学生爱国行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受网络舆情的深刻影响。从舆情影响行为的角度看,群体通过一中介性事件对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新时代网络已全面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网络舆情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大学生群体是网络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大学生是准社会劳动者,故大学生的爱国言行主要通过网络渠道表达。当今世界意识形态多元化,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并存并长期存在斗争,在网络社会中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深受其影响。

受社会法治规范的制约。从社会行为学视角看,人们的行为受社会规则的规范,包括伦理道德、法律规范等。当今人类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法治社会是各国普遍的社会形态。法治较普遍地规范着人们的行为,社会的法治化要求爱国行为是理性而有规范的。盲目排外、打砸抢烧式的情绪表达阻碍国家发展、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并非现代社会提倡的爱国行为。大学生的爱国行为应符合法治规范、有理有据、理性表达。

二、外化:新时代大学生爱国行为的表现

1.对时代榜样的模仿

爱国榜样影响着大学生的爱国行为,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时代榜样的具体模仿上。时代造就了榜样,爱国榜样亦然,爱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大学生的爱国行为提供了精神动力和行为样本,是凝聚民族情感和社会力量的动因,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报效祖国的重要保障。爱国榜样的选树既要继承历史又要面对现实,服务于时代发展需要。从榜样的社会价值说,榜样只有指导人们的行为,转化为个体的行动,推动社会的发展,才具有现实意义。

新时代大学生对爱国榜样的模仿中往往会遇到不少困惑。不论是汉朝时的苏武牧羊的爱国行为还是现代飞行员英雄王伟勇斗敌机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行为,虽然都能给大学生的爱国行为提供精神支持,但从榜样行为的可模仿性上看,当今大多数人无法有苏武和王伟的爱国行为表达境遇,在现实生活中缺少可模仿性的外在条件,很难付诸行动。

爱国榜样既具历史性又具时代性,爱国榜样的历史性指的是榜样的共性,如被中国人世代颂扬的历史爱国榜样,对今天大学生的爱国行为仍具有宏观的指导性。爱国榜样的时代性是榜样的时代个性,如当今科技界的榜样、医学界的榜样、军界的榜样、学界的榜样等,及各行各业普通劳动者群体中涌现出的爱国榜样,反映了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需求,既具时代性又有生活化,在引领大学生的爱国行为中具有较强的可模仿性和可复制性。当代选树可模仿性爱国榜样,需要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突出时代特征,使当代榜样的选树既能发挥爱国精神动力功能,又能提供现实实践样本。鲜活而接地气的爱国榜样,能为大学生爱国行为提供有可模仿性的行为样本。

2.以网络为主要表达方式

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19 年 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其中 10—39 岁群体规模占整体的 65.1%,20—29 岁的网民占 24.6%,青少年是我国网民的主体[3]。可知网络成为大学生爱国言行表达的主要平台,互联网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并深刻影响着其当下及未来爱国行为。“网络舆情以其具有的自由化与控制性、个体化与群体极化、解构与去中心化等特征影响着青少年思想行为。”[4]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在对大学生理性爱国言行提供便捷表达交流平台的同时,也有可能加重大学生对爱国问题的错误理解并可能出现爱国行为的非理性化和爱国思维的偏激化问题。

从总体形式看,多数大学生能够在网络上正确地表达个人的爱国言行,通过科学理论指导自身的爱国行为。这种理性爱国行为的网络表达主要表现在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抵挡资本主义思想渗透,不断塑造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和唯物史观。如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期间,通过对比中西方国家政府对疫情控制的效果,广大大学生普遍认可我们党的优秀执政能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纷纷在网络上驳斥在疫情防控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无耻“甩锅”行为,增强了大学生的爱国意识。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在重要纪念日或对重要事件通过网上祭祀英烈活动、网上钓鱼岛插旗行动、对香港“港独”分子破坏社会秩序挑战国家主权展开有理有节的斗争等,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在大学生网络表达爱国言行中,有一些现象应予重视。由于当今中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将长期存在,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和平演变借助信息化手段以更加隐蔽的途径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同时,国内一些西方代理人和敌视社会主义制度分子以社会公知的身份,在网络舆情中以“网络意见领袖”自居争夺网络舆论阵地。这些错误舆论对大学生爱国言行产生不利影响。大学生应以科学理论指导自身爱国行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用唯物史观指引自身网络言行,做一名合格的时代新人,成为人民利益的保护者、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国家政权的捍卫者。

3.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中,民主与法制不断健全,言论自由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提倡大学生应具有创新精神,也需要他们思想解放,凸显个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爱国行为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向。

在进入21世纪后,曾出现了多次引爆国人爱国情绪高涨的事件,如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2012年日本购买钓鱼岛风波、2016年菲律宾南海仲裁案、2017年韩国部署萨德事件、2018年起美国逐步对中国的全面遏制等。针对这些外国势力严重损害中国主权事件,大学生群体通过多元化的爱国言行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普遍认同,且表达方式也逐渐走向理性化。多元化趋向的原因是不同大学生群体的行为特征和习惯具有差异性,同一群体的不同成员的专业特征及个人素养不同使得个人的具体行为呈现差异化,使大学生的爱国行为表达呈现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体现了爱国的包容性和理性化,突破了简单粗暴蛮横式的狭隘民族主义行动方式,通过文明、得体、理性的方式来表达爱国之情。

在大学生爱国行为的多元表达中,也应注意一些误区。如被利益绑架的“爱国”,一些商家以爱国为名义做广告,如某洗衣粉广告“干干净净做人,中国人,奇强”;某空调广告“格力,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某洗发膏广告“长城永不倒,国货当自强”等,市场经济应以质量求生存,而不是借爱国名义绑架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又如排他性的“爱国”,一些人强行把自己的意志行为强加在他人身上,如我们可能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收到这样的信息“不转此贴不是中国人”,或“不支持转发我的帖子你就不爱国”等,若不转发就会遭到口诛笔伐。爱国行为并非是人云亦云转发一个帖子那么简单的事情。再如暴力化蛮横粗暴式的“爱国”。一些人打着爱国的旗号,通过打砸抢烧侵害别人的合法财产及人身权益来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如砸毁国人的日系车、抢烧外资超市、殴打日系车主等。

三、路向: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的践行

1.与时代使命紧密联系

实现个人价值与时代使命共振。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历史使命,不同时代的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是不同的,当代大学生的爱国行为在个人价值与时代使命上要产生共振。***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5]。可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而实现这一历史使命是通过一代代青年的奋斗实现的,担当历史使命是大学生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所以,当代大学生肩负时代使命与实现个人价值是一致的,主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是对国家的一种情怀,是爱国的具体行为体现。大学生应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为国建功立业中,在实现中国梦的平台上把个人命运与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勇担历史使命,创造出彩青春。

以时代使命引领个人理想。当代大学生的爱国行为表现在爱国理想的树立上。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树立理想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也与国家和民族理想息息相关。当前,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时代使命将引领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广大大学生是民族复兴的接力者,他们普遍希望通过为国建功立业实现个人理想。各类高校需要合理引导大学生远大理想的树立,使其成为国家栋梁,给其提供广阔发展空间,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中。大学生应勇担时代使命,把理想与实干结合起来,通过创新创业、艰苦奋斗融入时代主题,实现民族复兴。

爱国行为体现时代使命。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行为应体现时代使命特色,成为合格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行为必须与时代使命相一致,因为时代使命代表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五四运动后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革命战争使中国站起来,广大知识青年通过参加民族解放斗争践行爱国主义。新中国成立后至21世纪前的历史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使中国富起来,广大知识青年通过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践行爱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广大知识青年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投身创新创业践行爱国主义。

2.与自身实际有机结合

据2019年教育部统计数据,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 002万人,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 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6]。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统计,我国共有1 481个职业、2 670个工种[7]。可知,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群体,其学历等级、专业情况、心理素质等存在差异,所以今后的职业方向、创造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必然影响大学生的具体爱国行为。因此,大学生的爱国表达形式必然与自身实际有机结合。

这种有机结合,首先,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爱国主义理论体系,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把握时代脉搏,以科学理论来指导自身爱国行为。其次,要求大学生要深研自身学科专业,增强自身职业能力即增强爱国实践能力,以自身所学报效祖国。大学生还要珍惜把握历史机遇,结合自身特点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再次,要珍惜“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繁荣、富强、和平、安全以及优越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有无限的机遇去追逐并实现时代梦想。”[8]大学生要把握时代机遇,“在实现自我中促进国家的繁荣与发展。”[9]

3.与法治社会同向而行

做到加强法治教育,提高法律素养。现代文明国家的重要特征是民主与法制,这就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法律素养要求。在现代国家,大学生只有懂法,才能在爱国行为中做到知行合一、理性爱国。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是“知”的重要构建阶段,包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自身的正确认知构建。大学作为大学生重要的教育场所,应重视并落实好国家的法治教育任务,在爱国主义理论教育的同时重视大学生爱国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的落地,把爱国行为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落脚点[9]。这都要求大学生应自觉加强法治学习、提升法治素养,成为合格时代新人,为报效祖国做好准备。

做到营造法治环境,强化网络监管。互联网是大学生重要的言行表达平台,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和自由化为大学生表达自己情感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但人们在互联网上的言行需要法律的规范,如互联网是引爆舆情事件的重要载体,分裂国家敌对分子勾连的主要平台,西方国家对中国推行意识形态演变的重要媒介等,这就需要国家健全网络法律制度、加强网络执法力度、净化网络空间。大学生应自觉守法上网,规范自身言行,做净化网络空间的提倡者、践行者。在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中充分发挥网络正能量的推动作用,以正确的舆论引领时代进步、造福国人。

做到践行理性爱国,助推社会文明。依法爱国是理性爱国的最基本要求,我国法律是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也是现代文明国家的重要特征。在现实生活中,由一些敏感事件引发的爱国行为合法性是与非的讨论,给许多大学生践行爱国行为带来不少困惑。对于一些违反国际规则、侵犯国人合法财产和人生安全、挑战社会道德底线、扰乱社会秩序的所谓“爱国行为”,从法治社会角度看,即使是以爱国为行为动机,若触犯了我国法律,也不是真正的爱国行为,不能成为宣扬推广的理由,因为其损害了国家利益和人民权益。当代大学生,应自觉规范自身言行,通过合法渠道行使公民权利,表达爱国感情,理性践行爱国主义,推动我国社会的文明化进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