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黑河地区文化艺术产业化发展模式探析

时间:2024-09-03

姜 晨 宋尧尧

(黑河学院 音乐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黑河市作为“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廊带重要节点城市,依托地缘优势,深入挖掘历史、生态、冰雪、民俗等文化资源,加大文化产业培育力度,全市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一批特色文化产品脱颖而出,成为拉动黑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黑河万亩花海,外三道沟、四道沟知青民俗景区,以及瑷珲古城景区、小微博物馆群、五大连池火山博物馆、中国瑷珲汽车营地等一系列文旅结合产业,在第三届旅发大会上闪亮登场。不仅带动了黑河周边区域的自驾游经济,而且吸引了很多省外的游客。黑河正以其优良的空气和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艺术历史资源,吸引着八方来客。

在一系列新举措的带动下,黑河的文旅产业结合得到了大幅度、跨越式发展。文化艺术产业,一般是通过创造供给来培育和创造消费需求的,因此,结合实际情况考量,可以发现黑河地区的创造供给市场还有空白点,可以继续开发利用。

一、文化艺术产业化进程中的缺口

1.市民文化艺术生活市场的空白点

夏天的黑河各种文化活动,市民广场活动热闹非凡。但随着夏季的结束,群众活动戛然而止。但实际上,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有所期望。如很多适龄孩子都开展了舞蹈、乐器、绘画等业余兴趣班的学习。但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的文艺演出、音乐会、艺术大讲堂、画展等文化艺术活动却非常缺乏。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艺演出等雅俗共赏的艺术活动,更是成为艺术品被束之高阁,没有实现其应有的产业价值转化。如此一来,这种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文化市场供给侧的缺失,形成了黑河本地区市民文化艺术产业的缺口。

2.文创产品涉及范畴的局限

为保护和传承黑河地区非遗文化艺术,当地政府、文化部门及高校学者,尽全力原汁原味地将民族的艺术瑰宝呈现给大众。但这些原汁原味的文化却很难融入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中。民众对非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只是停留在知道、了解、欣赏的层面。

3.当地政府与本区域高校之间关系不够紧密

当地政府和高校在制订发展规划时,往往各自为政,互不关联。但在一个区域内的发展,实际上是当地政府需要属地高校的智力、人才支持,而属地高校也需要当地政府的政策及经济支持,两者应该是一个发展共同体的关系。

二、黑河地区文化艺术产业化发展模式

1.开发“传统工艺+遗产古迹”系列文创产品

黑河市毗邻俄罗斯,拥有移民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垦荒文化、知青文化、俄罗斯文化等,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富集地区。黑河地区应结合文化艺术自身特点与优势,加快培育和壮大本土特色文化产业,坚持差异化发展路径。推动珠宝玉石、桦皮工艺品、冰雪画、剪纸、火山浮石画、火山泥黑陶制品、乌鱼绣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文化+”“互联网+”等新型业态,引进高端影视制作、文化出版、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新型文化项目,不断培育新的产业增长极。

系列文创产品可以借两种方式进入产业化市场:一是原汁原味的艺术品;二是将其图文样式转变成可以进入大众生活中的文创产品。黑河地区的传统少数民族工艺,如鄂伦春族的狍皮制作、桦树皮制作,以及王禹浪等学者发现的筑城“岩画”遗迹,都可以运用在文创产品开发上。如可以结合图文进行创新设计,并将产品的领域进行拓展,用在手机外壳、文具、钥匙扣图样、发饰、布艺、水杯、茶具、日历便签等,融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遗产古迹特有的图文,使这些文创产品更彰显出黑河地区的文化艺术特色,并且进入到文化产业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2.建立民间艺术文创产品超市

黑河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及特色民族文化,由此衍生的文创产品不应只存在于原产地。可以由政府部门筹建并做质量担保,将文创产品集中到黑河,建立民间艺术、黑河特色工艺品超市。外地游客来黑河游玩的同时,便可到文创产品超市集中选购有特色的商品。又因为由政府出面筹建,保障货源的质量,价格的公道,购物的自由,由此免去了游客东奔西跑到原产地购买商品的麻烦。

在文创超市内,可按主题进行区域划分,以黑河的文化历史、地理资源为线索,贯穿、融入文创产品超市企业文化中,让游客在购物的同时,体验黑河的风土人文。同时,在超市内也可以运用融媒体,在线上进行直播销售,将文创特色产品推向国内、甚至是国际市场,完成商品的产业化过程,实现其自身价值。产业化与传统的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粗放管理的“作坊式”生产经营模式有着天壤之别。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是产业化的本质特征,因此,如何统筹协调,创新发展,做大做强,不断提升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1],是人们在文化艺术产业化进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3.高校文化艺术实践实现服务社会功能

黑河市内唯一的一所省级高校——黑河学院,有文化旅游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等着力研究具有特色的属地文化艺术的人才资源。高校以申报更多、更有理论意义及实践指导价值的国家、省厅级科研项目为契机,利用项目为载体寻求合作伙伴,有效的合作机制能充分整合内外资源、填补资金缺口,为高校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搭建广阔的平台。

2020年6 月以来,在黑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作为第三届黑龙江省旅发大会重要的文化艺术观光区域,“黑河学院中俄科技文化艺术产业园”揭牌开园。黑河学院秉承“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理念,充分发掘并适应社会需求,不断探索教育、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努力打造“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的服务平台,为黑河市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使产业园真正发挥作用,不仅要借助微信公众号做好宣传,为本地区产业服务,更要依靠互联网、融媒体等方式推向全国,将业务做到更加广泛的地区。

高校的实践活动,还应该与当地旅游业相结合。如为旅游景点排演独具特色的常驻文艺节目,既起到文化传承的目的,又达到文艺传播的效果,还能实现其经济价值。高校与服务地方相结合的形式,还可包括面向中小学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或实习基地建设,让大学生协助完成小学“课后延时第二课堂艺术团”的建设;支持国家倡导的“文化养老”,促进养老健康服务业长远发展新格局。这些文化艺术实践活动,不仅为高校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的平台,还实现了高校文化艺术活动与地方需求相结合的目标。

在文化艺术产出方面,属地高校可以作为供给侧,给予黑河地区文化艺术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与文化艺术作品资源。如黑河学院音乐学院各艺术实践团,通过定期的艺术展演实践活动,面向社会推出每月一场音乐会或综合文艺演出;还比如美术学院可以面向社会举办画展;计算机学院目前开展得非常好的“少年机器人科普活动”,也可逐步将受众面开放向黑河地区各小学;文化旅游学院派驻学生在黑河小微博物馆进行宣传讲解等。同时,非遗文创产品可以进入各个活动区域,成为产业化的一个窗口,出售更接近民众生活的非遗文创商品。

4.政府与当地高校形成合力

黑河市政府与黑河学院两者之间,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将共同协作与发展计划纳入彼此之中,形成“你中有我”的互生关系。这其中需要黑河市政府与属地高校间,加强合作、互生共赢,使本地区文化艺术产业化发展形成合力。如政府协调相关部门,为高校举办的各类文化艺术科普实践活动提供场地,并建立专项资金支持这些活动的开展。文化艺术成果产出不仅要在理论层面做深做精,更重要的是要使其完成资源成果转化,以产出创造价值,以价值促进深度产出。政府予以相应政策倾斜,支持高校以惠民的价格,将文化艺术产出向市场化“移动”。高校的文化艺术产出获得一定的经济价值实现,以促进接续的研究与创作,推动更好的文化艺术成果产出。

属地高校文化艺术产出,推动当地文化艺术产业化发展。黑河市推动本地区文化艺术静态保护与活态传承,每年举办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达斡尔族“库木勒节”、瑷珲“上元节”、四嘉子“颁金节”、五大连池“圣水节”、中俄文化大集等民族文化艺术及旅游活动[2],作为属地高校也要配合当地政府完成大型活动,并且组织学生开展进社区、进学校等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应将文创与研学进一步拓展,使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推进。在高校教学科研、艺术实践活动开展的带动下,形成集文演、展览、节事、文创、研学与旅游为一体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5.结合中俄合作优势发展国际化文化艺术节

黑河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都与俄罗斯著名艺术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夏天的大师班活动,不仅提高了本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开拓了艺术视野,而且直接使本校学生受益。凭借黑河夏天美丽的环境、舒适的温度优势,应与中俄两地政府取得沟通和支持,在目前良好的两国艺术领域合作基础上完成更高端、深度的合作项目。如定期举办国际美术艺术节或是钢琴(声乐)艺术节。在艺术节中,面向全省、甚至全国招收高质量学员,举办高规格的专业比赛、大师课、讲座、论坛及展览、音乐会等活动。还可结合当地特色,为参加艺术节的学员提供非遗游学主题活动。在举办高端艺术活动的同时,带动旅游业及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让学员在学习的间隙,感受黑河、认识黑河、爱上黑河,进而宣传黑河。

三、结语

黑河地区的文化艺术产业化进程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在自身特色上下功夫,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未来的发展更是远景可期,黑河政府与属地高校应依托本地资源进一步最大化增值开发。首先,高校通过与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促进了高校的“产学研”发展。如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中俄科技文化艺术产业园的建立,使高校人才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同时,也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满足市场的需求。其次,在黑河市政府的政策指引下,黑河学院将人才培养、科研立项、服务社会的职能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依靠特色专业与地方合作形式实现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再次,探索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消费最大程度的结合,使其成为既符合时代审美,引领时代潮流,又不失传统文化艺术底蕴的大众化、实用化产品;结合不同地域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优势,加强与周边产业的联系,尝试影视业、传统工艺产业、文创产业、演艺业、旅游业发展的跨界融合。以国际化发展为导向,与信息产业、工业设计等新型产业实现跨界融合和发展[3]。最后,填补文化艺术产业市场空白点,挖掘高端发展模式,使本地文化艺术产业提高一个新的层次。

总之,政府与属地高校紧密合作,互相扶持促进,不断从学术与实践的角度为区域文化艺术创新发展开辟试验田,填补文化产业化进程中的空白,探索更加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发展模式,最终为实现“文化强省、文化建市”提供源动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