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知识教学到智慧教育——“五I”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及其实现

时间:2024-09-03

何晓斓, 刘明东

(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06;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湖南长沙 418000)

关于教学和教育,张楚廷先生说过,大学里百分之九十的教育蕴含于教学之中。但如果我们把教学的实际任务仅理解为传授知识,单一的知识教学离教育就相差甚远。若教学再加上智力培养、心力培育,则教学和教育就区别不大了。张先生这里的“心力”培养,应该是包括对学生非认知心理的培养和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然而,当下很多的大学英语教学却只停留在传授知识层面,是“狭义”的知识(如,教材上的知识点,考试的考点)。相当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师扮演着固有的知识教学者角色,执着于“纠错、讲语法、应考”三情结,让学生们“多模仿、多记忆、多背诵、多练题”。并且将学校和学生功利性的要求作为自己的全部工作目标,那就是帮助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提高学校的大学英语过级率。结果导致学生兴趣缺乏、学习低效,教师职业倦怠、发展迷惘。大学英语教育陷入了发展的“瓶颈期”。

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不明、教师教育理念模糊、角色不清。本文基于张楚廷先生的“五I”课程方案,从课程教育内容的视角探析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及其实现(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探讨,以往更多的是关注其课堂行为角色。),期待能在引导大学英语教师对自我角色的认知、反思以及对其教育理念的明晰等方面有所启示,从而使大学英语走出当前狭义的知识教学,走向真正的大学英语教育。

一、“五I”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角色:智慧教育者

智慧,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汇,学界对智慧的阐释至今没有一个定论。心理学中“智慧”对应的英语是“intelligence”,哲学中“智慧”对应的英语是“wisdom”。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Sternberg)的智慧观是,以“共同利益”获得为目标,在价值观的调节下,运用智力、创造性和知识,平衡多方面的利益,包括个人的、人际的以及人与环境的短期和长期的利益,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改造环境、或选择新的环境。[1](p148)智慧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是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是理性、情感、意志的综合。智慧的基本要素是知识、思维和人格,人文与和谐是智慧的关键词。“在教育中,每一个人皆有智慧的潜质”。[2](p40)智慧教育者,即引导学生智慧生成的教育者。

“五I”是一种课程设计方案,包括信息(information)、兴趣(interest)、质疑(inquiry)、智慧(intelligence)、直觉(intuition)。张楚廷先生强调,课程应当给学生“五I”,或者说“五 I”构成课程。[3](p136)有兴趣,才有对信息的自觉探究和思考,才产生内化或质疑,兴趣是智慧生成的重要“引子”。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手段,质疑导致智慧的生成,直觉又是智慧的一部分,所以,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质疑的鼓励和直觉的引导一同归属于对学生智慧的培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从“五I”观念中把握到其课程导向的智慧教育性格,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课程,理应引导学生的智慧生成,这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师成为智慧教育者。

也许,有些人会质疑,在大学英语教育中是否需要关注学生的智慧生成,就如一些人否定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强调人文教育的观点一样,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将问题复杂化,一种舍本求末的做法,他们认为思维训练、人文教育等完全可以通过母语课程解决,而且会有效得多。还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英语这门语言,主要是让学生多模仿、记忆、背诵,从而掌握英语这门工具。所以,一直以来,作为智慧教育关键组成的思维训练在英语教学中普遍是被忽略的。因为英语教与学的特点,让学生没有了疑问,学生要做的就是机械模仿、背诵,关注的就是英语语言知识的记忆,对学生思维训练和人格养成的忽视严重影响着学生智慧的生成,有研究表明,外语专业学生大学毕业时的思维明显低于其他专业学生的思维水平。[4](p75)

诚然,知识的传递是智慧生长的基础。但只有知识的传递是不足以开启学生的智慧的。许多哲人指出,语言学习可以丰富人的生命内容,强旺人的生命活动。多熟悉一种语言,就多感悟一种文化,多掌握一种思维方式。语言强旺人的思维,思维使人的语言更丰富。只有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才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智慧起来,也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所以,大学英语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转识成智,让学生更智慧(不仅是智性智慧、更是理性智慧和德性智慧)。那么,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智慧生成,需关注那些方面呢?根据“五I”的内涵,笔者以为,大学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智慧,成为智慧教育者,不仅要知识教学,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也就是说,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质疑的鼓励、直觉的发展、善与美的引导等,要贯穿大学英语教育的全过程。

二、大学英语教师智慧教育者角色的实现

(一)激发兴趣

兴趣对动机有决定性影响,兴趣在创造中拥有特殊的地位,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无所谓创造。教师忽视学生的兴趣,也就忽视了创造教育。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遭遇“瓶颈”期,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许多学生感觉大学英语枯燥、乏味、“弱智”,处于一种“被学习”状态,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首先需清楚哪些是学生的兴趣源。“五I”方案中归纳了兴趣的三要点,即自身相关性、美学相关性和创造相关性。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基于这三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即呈现趣,发现美,创造新。

蕴涵丰富人文元素的英语教育本身是会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因为几乎每个人都对与人相关的信息感兴趣。只是,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缺乏人文气息,其工具取向忽略了“人”,代之以丧失了生命力的枯燥的词汇、语法和篇章,扼杀了兴趣。学生感到信息乏味的原因,主要是太易或太难或与之不相关。所以我们应呈现给学生难易适中并且与学生相关的信息。还需注意的是,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时间、场合呈现,会有不同的效果。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是按美的规律构建的”。美是引导兴趣的最基本的牵引力。大学英语教师如能自觉发现美、创造美,并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造,学生一定会对大学英语感兴趣。大学英语教育蕴涵很多的美,如字里行间深藏的意境之美,英语思维散发的直入主题之美,异域文化展示的新奇之美,人类语言诠释的丰富之美,师生关系、课堂氛围蕴涵的和谐之美等等,总之,信息、组织信息、传递信息等本身要体现美,并能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美。

“新”是激发兴趣的永恒主题。新的视角、方法、内容等通常是学生的兴趣之源,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创造感。如在课堂导入时出新,在任务设计上创新,在内容选择时求新等,都会获得更高的学生参与度。总之,力求让学生感到新意并充满挑战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点。

此外,基于专念(mindfulness)的教学永远会比潜念状态下的教学让学生感兴趣。[5](p31)总之,教师需要创新理念,消除功利思想,提升人文情怀,加强自身对趣味点、美点、新意的发现和创生能力。

(二)鼓励质疑

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手段。质疑是一种品质、一种思维方式,更是探索的起点和创新的前提,是生成智慧的重要途径。“五I”方案中提到,质疑具有相伴性、本体性、开放性,在教育实施的整个过程中,质疑都是不可或缺的。学习提问是学问的组成部分,教学包括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发问、质疑。教师应多留给学生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非总是指向标准答案的收敛性问题。质疑使教育获得开放性,教育的真谛是使学生处在质疑之中。

而当前大学英语教育最缺乏的是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引导。教师带给学生的绝大部分都是确定性的知识,学生则只要机械模仿和记忆,毫无质疑的意识和空间,如呈现给学生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等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有些教师可能会给学生讲述文化、交流等知识,英语考试客观题往往占了百分之七十或更多,中小学英语是这样,大学英语还是这样。没有了质疑的条件,学生的质疑意识难以生长,质疑能力无法培养。教学中对确定性、逻辑性和绝对性的过分依赖会导致消极影响。

歌德曾说:“人们只是在知识很少的时候才有准确的知识,怀疑会随着知识一道增长。”[6](p33)笔者认为,歌德这里所指的“知识”是“个人知识”。按理来说,经过了十多年的英语学习,大学生们的英语知识积累已经不少,但是,却少有质疑意识和能力,根据歌德所言,说明学生们积累的知识并未转化成“个人知识”,“个人知识”是人们走向智慧的关键点。没有质疑能力,从另一个侧面又说明了学生们的知识是贫乏的。

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不断地质疑,帮助他们转识成智。引导学生质疑要贯穿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适切度、教师教学的语言、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提问的技巧、教师的反馈话语、教学氛围、教学评估、教师等待的时间(如果问题抛出后,给学生的时间太少,不利于对质疑的鼓励)等都有可能引导学生的质疑或泯灭学生的发问。要让“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随时提问”成为一种习惯。

(三)发展直觉

直觉是智慧重要的组成部分。直觉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存在,它不仅是走进生命深处的工具和方法,而且是生命本身的重要内容。教学尤其要开发学生的直觉,因为直觉意味着对文本理解的多样性,直觉能把握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直觉可以使学生的天分得到充分发挥。[7](p83)直觉是人文的强项,人文所蕴涵的丰富的大学英语教育本可以大力发展学生的直觉,如通过培养语感来促进直觉多方位的发展。

语感是一种综合的语言直觉能力,是在长期语言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语感能力也是一种语言能力。[8](p16)语言直觉能力的提升,能引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信心,增强其学习成就感。有了外语语感和外语思维能力,学生就能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9](p77)

外语语感应在学习外语过程中逐渐培养,培养语感成为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语言体系的知识可以帮助语感的形成。一般熟悉语言体系特点的学生容易形成语感,但言语实践是培养语感的决定因素。[9]教师需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的言语实践。Willis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三个具体环节:认知(recognition)、建立系统(system building)和探索(exploration)。[10](p6)探索实际上是学习者在现实语境中使用语言和观察别人使用语言,只有接触语言,学习者才能领会和修正他们所建立的系统。目前,许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仅仅停留在第一个环节,尚未建构好内化的语言体系。学生们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建立系统。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们在探索环节大胆尝试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感。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语感的发展需要教师的鼓励、引导,而教师从教法和学法上的无形引导和示范同样重要,如果语言课程就是讲授枯燥的语言点,分析考点,寻找应试技巧,带着功利的心理将富有生命活力的、与人息息相关的语言当成一个冰冷的客体进行肢解后让学生强记一些零碎的东西,不仅难以发展学生英语语言直觉能力和思维,而且会逐渐隐没学生的语言直觉。

诚然,大学英语教育不只是关注学生的语言直觉,应该以发展学生的语感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直觉的全方位发展。大学英语教师需不断发现直觉的价值,理解直觉体验的普遍性,挖掘生命的冲动,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直觉体验,让学生更加智慧。

此外,对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其直觉的极好途径。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所以,对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其作用不仅仅在于发展学生的直觉,更是从多方面引发学生智慧的生成。

(四)开发多元信息

以上谈及的兴趣、质疑虽然不是智慧本身,但可以导致智慧。直觉是智慧的一部分。智慧超于知识、思维、智性。教育中不仅要给学生智性智慧,还要开启学生的理性智慧和道德智慧,教学需要引导善和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体验引导学生追求,追求引导学生超越自我。[3]理性智慧、德性智慧与智性智慧不能相互取代,三者和谐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所以,要发展学生的智慧,更需关注对学生善与美的引导,开发多元信息是引导学生向善爱美的重要方式。作为智慧教育者的大学英语教师一定是多元信息的开发者。那么,如何开发多元信息?大学英语教师要智慧地开发多元信息,需把握住信息中的“泛”,在丰富并精选信息、发现并创生信息的基础上机智传递信息。

1.把握信息中的“泛”

“五I”方案中论述了信息的三个要点,即泛知识性、泛结构性和泛文本性。我们可以说知识是信息,但信息不一定具有知识形态。在作为知识形态的信息之外还有信息,如情感、态度、信念等也是课程的显性或隐性信息。泛结构性(或者超结构性)是指学科结构仅仅是课程信息结构的一部分,除了结构内部的要素之外,还容纳了结构成分周围的“非成分”之成分的超要素,结构视角及其组成的视角结构有充分的宽容度。关于泛文本性,是指信息可以等同于广义的文本,但是不等同于书本(除非书本被广义化)。

2.丰富并精选信息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信息是贫乏的。且先不说信息的三要点,即“三泛”,仅从作为知识的信息来看就很不全面。在一项面向大学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中,(2013年暑假,笔者做了一项关于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的问卷调查,在外研社组织的大学英语教师研修班的长沙会场和西安会场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39份。)问及“您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您更关注______。”,选择“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和学,同时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技巧”的人有62%;选择“引导学生的乐学善思、对知识的创生、学生整体发展的和谐。”或“挖掘文化的内涵、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和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的人有30%,还有8%的人选择了其他。大学英语教育内容远非单一的语言知识传授和应试培养,其内涵是丰富的。

大学英语教育信息需要教师们根据具体情况精心选择,有认知方面的,也有非认知方面的,并针对不同的群体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信息。

3.发现并创生信息

以上提及的是大学英语教育内容中的基本信息,其实,在这些基本元素之外隐含着更深、更广的内涵,如信息作为载体,其被载体的内容、体裁、文化是信息。教师本身也是信息,如其言谈举止、教育智慧、情感态度、人格魅力等。当下的师生关系本身也是信息。贯穿教学整个过程的显性或隐性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信息。

多元信息的合力会不断生长并渗透到学生生命的方方面面,会远远超出所描述的显性的知识和能力、直觉和逻辑以及情意志行。这些元素及元素间的和谐共生,有着一种发散、穿透的力量,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比如,引导学生对异域文化的认知、理解、欣赏和包容,能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不同群体或个人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学生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创新的理念、发展的思维、培养的直觉、形成的习惯、感悟的策略、精神和品质等,一定会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影响到他的整个生命。而其中的许多信息,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发现和灵活地创生。但是,如果知识、结构、文本自身或之外的显性或隐性信息,生长于偏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其超知识、超结构的信息大凡不会有太多积极的作用。如果让学生面对枯燥乏味、没有生命活力的文本,这些超知识、结构、文本的信息带给学生的就是当前的“被学习”状态,甚至是厌学情绪。总之,大学英语教师应努力发现、创生并机智传递给学生丰富、积极的信息,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乐学善思中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也才能引导学生的智慧生成。

三、结语

大学英语教师从单一知识的教学者,走向引导智慧的教育者,不仅仅是学习如何做,重要的是思考为什么做,更需要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对自我角色的明晰和发展,教师内在素养的提升和教育能力的增强等。因为,要成为智慧教育者,发展学生的智慧,教师本身就应该是智慧的。

[1]Sternberg,R.J.Teaching for Wisdom:What Matters Is Not Just What Students Know,But How They Use It[J].London Review of Education,2007,(7).

[2]伯特兰·罗素.西方的智慧[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3]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

[5]Timothy Sahaja Davis.Mindfulness- based Approaches and Their Potential for Educational Psychology Practice[J].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Practice,2012,(3).

[6]孙正聿.哲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7]燕良轼.直觉的生命教学蕴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4).

[8]戴曼纯.语言直觉的方法论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2).

[9]王德春.多角度研究语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0]Willis,D.Rules,Pattern and Word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